(一)
相传九百年前,宋朝承事郎童廉,随君护驾南迁,卜居义乌稠城西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其子孙满堂、家兴业旺,卫边戍疆有功,感动南海龙王。
一年夏天,南海龙王派官员赴浙江义乌稠西一带巡查,发现当地天晴长久,田野作物枯黄卷叶,湖、溪、塘、河水源干涸,底部朝天,贫苦农民叫苦连天,万物将无收成……
龙王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天下午就下令降雨。片刻,义乌各地就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下起了倾盆大雨。一天一夜的雨,江、河、湖、塘里的水全满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人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突然,西南方向天角一亮,两山间闪出一条大江,江里淌下一根大木头。流到义乌城脚时,江中浮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捞起木头一看,是根又粗又大的樟树,赶忙背到一个雕塑师家里,雕成一条活灵活现的木龙,并在义乌城脚的西门胡公殿前,建起一座龙庭,新龙就安置在龙庭里。老人对木龙说了几句话:你好好住在龙庭里,要为当地人们做事,抗旱降雨,免除灾害,为民除恶。说完老人就忽悠悠地走了。
从此,这条木龙就与西门结了缘,称为“西门龙”,为西门抗旱降雨,求子降子做了不少好事。后来,时间一长这条龙就被尊称为“西门老龙”或“西门龙祖”、“西隅龙祖”。
(二)
“西门龙”与西门结缘后,人们就有了“求龙降雨,求龙降子”的风俗。每到夏秋交际时节,天晴地干的,天晴20几天,30几天的,或一个月的,塘里、溪里、河里水干涸,底朝天了,农作物叶子枯黄,卷叶了,干旱得严重,农民没有办法时,村民就会想起西门龙,开始求龙降雨了。
开始每次求龙都下了雨。有时一连三天,下午都下了雷阵雨,有时只一个下午下了雷阵雨。每次求雨,下雨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下雨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大范围下雨、有时小范围下雨。有时求雨的村子多,范围大,束性把西门龙从龙庭里请下来(下架)。把龙头、二殿、三殿、龙尾接在一起成一条完整的龙,迎到附近的大村子:黄杨梅、杨村、楼下村、下付、青岩刘、龚大塘等大村子,浩浩荡荡地迎了一天,进行求雨。如有一天夜里求了雨,第二天下午二时太阳还是火辣辣的,只见北方天际边上,有一块黑黑的云团,过了十几分钟小云团越涌越大,2时半响了轰鸣的雷声,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在田野上干活的人连逃都来不及,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似的。有时有及时雨,有时小雨,情况不同,有时这边有雨,有时那边有雨,六月雨隔田塍,一边雨,一边晴。雷雨有三天,今天下不到雨,明天雨再来,总会有一天下雨。
我还记得,在我孩堤时进行过两次求雨。一个夏秋交际的炎热晚上,村子里有十几个人在村后的山背上乘凉,天热烘烘的,大家操着扇子赶着蚊子,天蔚蓝蔚蓝的,星星也疲备地眨巴着一闪一闪的眼睛。突然走来几个年青人,背着一把靠背椅,一人手里拿着香,不响不问。他们一走到山上,就开始他们的行当。巫神的人坐在靠背椅上,念心经的人点着香,在神父耳朵旁边忽来忽去,口念心经啊哆吆哆。不到三分钟,西门龙就入神了,与主人开始了对话。主人要求西门龙显出神灵,給老百姓行行好降雨!不然干旱,农作物晒死,人们吃饭都成问题。西门龙答:这几天雨水很少,不可能有大雨。说完西门龙就急着退走了。結果那天下午真的只下了小雨,地上泥土都沒有下湿。
第二次求雨,是过了两年以后的一个干旱的炎热夏天,那时天气更干燥了,天晴的时间更长了,村民们除了吃的水(井里打上来的)外,其它就根本沒有水用了。田地上农作物种不下,浇菜的水找不到,人们洗澡的地方更找不到,村民们只好靠天由命。一天晚上,村子里有人进行了巫神求雨,第二天下午,果然下了一场雷阵雨。土地湿了,天气凉了一截。塘里、溪里有了少量的水,缓了水荒,基本上可以过日子了。
(三)
“求龙降子” 是在每年正月初八至十六日这段时间内,西门龙下架与人们一起演戏迎灯、搞庆祝活动时进行的。一是西门龙下架装扮好停在戏场里看戏时,二是西门龙在迎灯过程中。某户主人摆“谢斋”时提出要求降子,主要换西门龙头上带过的“绣球” 和琉璃灯上点过的蜡烛,并向西门龙进行叩拜,把“绣球” 和“行灯” 引到家里,摆到床前即可。有的求子成功,生出贵子,第二年春节迎灯庆祝时,大谢特谢西门龙。为此西门龙,名气四杨,人人皆知、个个敬重。旧时代每年总有几人求龙降子的事例,但沒有专人管理、统计,只有传说。
每年正月迎灯庆祝、演戏期间,外村的龙灯迎到西门来,碰到西门龙灯,都要先停下来让路,让西门龙灯先迎过去。外村的龙灯迎到西门来,每人都要带纸香,在西门龙灯的龙庭前停下来,点香烧纸叩拜后才能离去,表示各地龙灯对西门龙的敬重,西门龙就被誉为西门老龙,又叫西门龙祖、西隅龙祖。
义乌市稠城街道西门上朱宅童昌钧 时年73岁(根椐民间传说撰写)
2009年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