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第,又称辈分、排行、字谱等,系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也是华夏民族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是族人为儿孙起名均应族谱中先祖定下辈份字谱相对应的传统做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一个同姓的宗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繁衍,分支越来越多,人口激增,他们的尊卑、长幼就会越来越麻糊,然我们聪明的先祖在编修族谱时排定了辈份字谱,给子孙后代按字谱起名,这样就能够清楚世代的关系。
辈份字谱在各家族之间内容有繁多的式样,但终归其形式与内容都是单一的。要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么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等等内容。我们宁海塔山童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的辈分字谱。一般的辈份字谱是四字律、五字律和七字律为多,唯我们的辈份字谱是三字律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宁海塔山童氏始迁祖童潢(字天水、号颛孙)是黄岩上岙人,官阶为迪功郞。一日游历山川路过慧明寺,被此地的风光深深吸引,认为塔鹿两山平矗、前后二溪环流,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可为子孙久远计。古人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乃集天地阳刚之大器也,水乃集自然阴柔之精髓者”。山能避风挡水,水是万物之源。天水公深谙堪舆之学,认为这是居住很好的地方。刚过而立之年,在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举家迁到宁海西南塔山之麓而居。到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3年)潢公第七世裔孙伯礼公延请方孝孺先生来前童讲学。同年,请方先生为前童主修第一次家谱,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从第七代开始,为宁海塔山童氏编修了“敦孝悌、秉忠贞、广言行、明理义、达家邦”十五字的辈份字谱;到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第四次修谱时天台齐周华先生以道家学说为基础又为宁海塔山童氏续编了“道可宏、遵时章、敷德业、立纪纲、敬其身、为世坊”十八字的辈份字谱。看似这33个字,实质是为我们宁海塔山童氏族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和做成什么样的人?奠定了一个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这首先体现在方孝孺先生的行第排行上。 方孝孺先生为宁海塔山童氏的族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制订“敦孝悌”三字的做人标准。“敦”,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做人要厚道老实、诚心诚意。要求我们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敦伦凝道”,这是做人的第一个标准;“孝”,是对子孙的要求,做子孙要尊祖敬宗、应顺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行为准则和重要道德观念。“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第二个标准。“悌”,是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以及同事而言,为人要团结友爱、互敬互助、相互尊重。要求自己从敬重兄弟姐妹以及身边的所有人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才会受别人的尊重和欢迎,才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才会和谐共存的。俗语说的好“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这做人的第三个标准。
有了做人的标准,然后我们怎样做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呢?也就是说怎样做人?方先生在辈份字谱当中编了“秉忠贞、广言行、明礼义”九个字。首先是“秉忠贞”。“秉”字的寓意是把握、主持、接受、承受之义,实质也有做到的意思。“忠”字的寓意是大公无私、性格爽朗、专一诚实。“贞” 字的寓意是坚定圣洁、真诚操守、正直专一、善良美好。“忠贞”它既是指对君主、上级或长辈的一种忠诚和贞操,也可以是指夫妇之间的一种忠诚和贞操,尤其对夫妻而言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以至世代相传。先生要求子孙后代对社会要忠诚,对家庭要忠贞;其次是“广言行”。用“广”字取名有宅心仁厚、心胸宽广、兴趣广泛之义。用“言”字取名有聪明、有学识、讲诚信、刚毅果断之寓意。以“行”字取名是坚强能干、严于律己、出类拔萃之意。希望后辈的言行举止心胸要宽广,为自己设定好人生的理想目标,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既出行必果给人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再次是“明礼义”。“明”有大义、贤明、睿智之寓意。“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习惯形成而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仪式,有“礼敬”、“礼制”、“礼仪”、“礼度”等四个内容。“义”是中国社会形成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有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的“正义”,有合乎正义的或公益的“义举”,有亲朋好友之间互敬互爱的“义气”等内涵。“明礼义”是社会交往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素养,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内心态度的表达,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互信合作,在各种场合中彰显个人的修养和教养,会使人喜爱和尊重,让我们能够出入厅堂,溶入到社会的大潮之中。方先生是用“秉忠贞、广言行、明礼义”的九个字来启发前童族人积极向上的做人伦理,规范了为人的行为准则。
方先生既为前童族人制定了标准又规范了行为准则,最后是希望我们取得“达家帮”的结果,也就是做成什么样的人。“达”字有通和得到,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意思。“家”是眷属共同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家的狭义是家庭,广义是家国天下。“邦”是领地疆土和事业之意。例我们手艺来讲就是事业,所做的地方是领地;老板办的企业就是事业,经营的地盘是领地;如当官的一县之长这就是他的事业,整个县域就是他的疆土邦地。要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事业与和谐的家庭,要有胸怀家国天下之大志,通过奋斗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成就自己的事业和根基,最后使家庭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
总之,方先生用儒学经典思想内容为前童族谱所编十五字辈份字谱,这是对我们子孙后代寄于多么严格的要求与深远的期望。前童人也是用方先生修身治家的理念,传承耕读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使前童成为宁海出西门的名门望族。
乾隆元年(1736)前童清举人童培先生聘同朝为官的齐召南先生为我宁海塔山童氏编修第四次家谱,由于其在朝为官没时间就请其族兄齐周华先生前来主笔,历时三年多将谱告成。齐周华(1698-1768)字漆若、号巨山,浙江天台县龙门坦人,因病跛脚,就自号独孤跛仙,是书法家、文学家。他少年时能诗文、议论宏深,是个文化狂人,有刚正不阿之正气。清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朝庭将石门已故吕留良(今桐乡市崇德傎)人锉尸,其子吕葆中斩决,尽焚遗作,谓其有叛逆之内容。为此,齐周华先生撰《救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捍疏》,赞其著作“能阐发圣贤精蕴,尊为理学者有之”,指出朝庭对此案处置不妥。此疏被县、省衙阻挠后,他徒步上京投于刑部,刑部将此疏退至浙江抚台处理,被拘杭州。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持己见,有人劝其装疯免难,他却坚不认痴。乾隆元年(1736)弘历登基大赦出狱。后,弃儒巾,作道家,漫游五岳名山,自此浪迹山水30年。到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二日,浙江巡抚熊学鹏至天台查仓,齐周华持所著《名山藏副本》初集请其作序,并交《为吕留良事独抒己见奏稿》一本。于是旧案复发拘于杭,同年十二月二十日(1768年1月20日)被凌迟处死,所著书籍悉追版烧毁。民国期间浙人将齐周华、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合称“四贤”,于杭州里西湖建四贤祠予以纪念。
齐周华先生大赦出狱后,在他的族弟推荐下就来前童修谱,当时他经历了政治风波,看破红尘弃儒学为道家。在为前童第四次葺谱中以道家学说续修了“道可宏、遵时章、敷德业、立纪纲、敬其身、为世坊”十八字的辈份字谱。这十八辈份字谱也是为宁海塔山童氏族人设定了做人的目标,如何为人的道理和达到之效果。
首先是“道可宏”。“道”是指行动、行事、行为规范;也指路的途径和方法;还指言的理论思想和道理。老子认为“道”是“天地运行的法则”。但自然规律和运行法则也不是一古不变的,做任何事要结合当时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修正和有所突破,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道 ”才会越走越宽。用“道”字取名有正气凛然、抱负不凡和卓有成就之寓意。“道”字是“首”和“辶”组成,“首”是大脑,也是说是有头脑之人,“辶”是人走的意思,也就是说人走出来的路就是“道”。“可”是指成功、达到、收获的意思。“宏”有气度不凡、博学多才、功名成就等含义。用“宏”取名既有对个人品质和未来成就的美好期待和良好的祝愿。“道可宏”是指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而不是天赐而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天地运行法则。做人要有道德、为人要有道义、处事要有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气度不凡、博学多才的社会有用之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才为功名成就。这就是做人的目标。
齐周华巨山先生为我们后人指明了“道可宏”的目标,如何去实现呢?他在谱中编了“遵时章、敷德业、立纪纲、敬其身”的十二个辈份字谱来得以保证。首先是“遵时章”。“遵”字有着沿着、依照、按照的意思。用遵字取名是指正直守法、堂堂正正之义。“时”由“日”和“寸”组成,也就是光阴用尺寸测量出来的节点叫做“时”。用“时”字取名有惜时如金、时来运转、鸿运当头、顺风顺水之寓意。“章”有文采、条目、制度、法律法规等内容。用“章”字取名有优秀、文采斐然、正直不阿、才华横溢之义。要求族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遵守现时国法制度和自然规律,做一个安分守纪的公民,才会使家庭平顺和谐,才会取得厚积薄发之效果;其次是“敷德业”。“敷”有布置、铺设、展开之义,还有一层是动手做的意思。用“敷”字取名意为施舍、给予,还表示足和够之寓意。“德”字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汉字,它涵盖了道德、品行、恩惠,在道家思想中代表顺应自然规律的法则等多个层面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德”字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始终不变,那就是追求高尚的品德和正道的行为。“业”有社会上的各种职事、财产、功绩等寓意。用“业”字取名意指功名成就,大有作为,才智双全之义。“敷德业”三字是告诉我们做人要以德为先,按德言行,照德办事,就会取得不错的事业,丰盛的家业和深厚的基业,厚德载物也!再次“立纪纲”。“立”是个象形字,下面一横表示大地,上面部份指代一个人,二点是脚、一点一横表示头和身,也就是人站在大地上就是“立”。“立”还可以引申为树立、建立和设立等意思。用“立”字取名有出人头地、事业发达的含义,意在独立自强。“纪”一般是指丝缕的头绪,同时引申为要领、纲要、律法等意。用“纪”字取名有风华正茂、有口皆碑、立场坚定、做事严谨、声名远播之寓意。“纲”是提网的总绳。后引伸为事物的关键部份和事理的要点。用“纲”字取名有人之表率、出类拔萃、沉着稳重之意义。“立纪纲”是为人处事要有规矩才会有方圆。以前封建社会用“三纲、五常”来教化治民而维护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而现在国家有法律法规与条例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塔山童氏的族谱中有伯礼公遗训、嘉言十二条、宪仁公的四训四戒、作霖公的十嘱等祖训作为纲纪,要求我们循例而为不可逾越。最后是“敬其身”。“敬”是礼貌和尊重的含义。敬有敬和被敬的关系,敬是对他人而言,对人要有礼貌和尊重,被敬是别人对自己,只有自身做好的前提才会被人尊重,也是讲打铁要有自身硬。“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也可活用于第一人称“我、自己”,或第三人称“你”。“你、我、他”也可浅释所有人之代称。“身”本义为怀孕。引申泛指人或动物的躯体,又引申为自己的生命,一生、一辈子之义。“敬其身”也就是从我做起。朱文公曰:“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故或家长先堕名教,不严训迪,而徒望子弟之贤良,此必不可得也。”所以每个人要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子孙和影响他人,才能一身正气。实则,“遵时章、敷德业、立纪纲、敬其身”十二字的辈份字谱告诉我们,为人要遵守伦理纲常,尊重自然规律和天地运行法则,心中有德,身体力行才会有德盈物阜的结果,而实现人生的美好愿望。
齐周华先生用“遵时章、敷德业、立纪纲、敬其身”十二个字谱,来要求童氏族人保证“道可宏”的目标实现,终极达到“为世坊”的效果。“为”字寓意是敢做敢干、勇于承担、很有能力之义。“世”可以用一辈子、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来表示长,也可以用任何地方、整个地球和全人类来表示宽和大。用“世”取名寓指专心致志、德才兼备、繁荣昌盛、福寿康宁之意。“坊”泛指街道里巷,亦有工作场所和事业之义。用“坊”字起名有和睦、友爱、融洽之义。“为世坊”是要求前童族人有敢为天下的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努力奋斗而成就事业,为了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使大家生活在民富国强、友爱和谐社会之中,这就是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
总之,齐周华先生要求前童族人用“道”的核心价值来治家为国,顺其自然,不要过多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以自我的力量实现崇高理想和取得辉煌成就。而我童氏族人也是遵顺道家规律,以德化民、以德为治,创造出了一个清平和谐大家族。
综上所述,宁海塔山童氏辈份凝结着中华几千年儒道文化的精粹,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教材,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讨,让其重新体现其的历史价值而为现代社会服务。
(撰文:童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