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谱
过去由于行政管辖县级以下为地方大佬自治,所以许多弱小的家庭便依靠大户,改姓的有之,傍姓的有之。在许多家谱中也没有注明,到后来,渐渐的便溶合了,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因缘。
时至今日还有人这样认为,合族,就是把周边的同姓氏人都联合到一起来,修家谱时也全部收进来。说是为了家族的“旺”,也显得他们这支人丁的“发”。看似合理,实则乱了纲常。
此话怎讲:非一祖同袍,血脉不尽相同。其二,若真是同宗,没有分清辈分,胡乱排行,乱了大小。好多都是以修家谱时,修谱人认同差不多大小就认定为同辈。其三,明明知道不是一支的,却隐瞒主要内容,不将老谱的内容登进。当老谱遗失或者毁掉以后,将是一笔糊涂帐。在谱中如果注明以后有所发现证实,可改之,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分谱
本文谈的分谱,是针对合谱而言,是对那些清楚不是同一支,而合到同宗去的(那种同宗异地发族,另创一谱的分谱除外)。
这种分谱,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脱离原谱,单独重修,把合谱原因阐明(也是一段历史)。一种是续修时,将合谱情况说明,各支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各归各的。字辈不一定要统一。
总之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处理。
修家谱
要找有文化有一定家谱知识的人来修家谱。家谱是一家族之史,其内容丰富多彩,涵扩面极大。能记入的,尽可能多的记入。不偏不倚,只说事不设立场。这样才是对历史负责,对家族负责。
有老谱,沿原来格式走。无老谱,可根据当地习惯走(参照其他姓氏家谱),也可参照江浙晥粤等地家谱。
再谈溯源
修家谱难免要找到源头,这就说到了如何去找源头。
要找到迁出地(从哪里来)或找到迁出去的宗亲,需要展示已知的准确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让更多的人看到,才容易对接成功。
就在这几天,有一位在贵阳的宗亲,小年轻,很是热心。委托另一位金沙宗亲帮忙溯源,说只知道爷爷是在解放前打仗的时候逃难出来的,爷爷去世的早,其他信息没有。还把名字当中的字认定为字辈用字。因通过中间人问不出什么,我让其加了微信,一点一点的诱导,其仔细问了父亲,最后连村名也说了出来。通过村名、通过当地热心的宗亲,找到了他们这支的族人,完全对接成功。这说明一个问题,小年轻很是热心,但对溯源方法不了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相互沟通很重要,每个村庄都有许多热心的人,想知道自己从哪里迁来,可是相互之间很少互通信息,造成有的知道了,有的不知道还在找。
还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思想不解放,总认为家谱不外传,否则有辱祖宗遗训。从国家档案管理来说,60年一般均解密了。何况是民间家谱档案。要与时俱进,老谱信息以及老祖宗信息完全可以公开,便于对接。
前段时间,我又碰上一位宗长,就是不愿晒谱,认为是私密的。事至如今,还有许多人,认为家谱不外传,这阻碍了溯源寻亲的脚步。过去怕财产被分,如今早已没公产。呼吁看清形势,展示出来吧。
(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于昭通 江山童海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