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4日
连续十几年的泥沙减少,让十分关切黄河水沙变化的老科研童关感到欣喜而不安,毕竟,这是他一生,甚至是梦境中几世的科研坚守和内心瞩望!
老童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他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考上大学到毕业后去丹麦留学,再到回国参加工作搞实验科学研究,面对的难题和攻关的课题,都与黄河,其实是黄河泥沙相关!从后生可畏的毛头小伙,到鬓发半白的知名学者,老童的血脉甚至神经都已经紧紧地与黄河连在了一起!
为什么少了?是这多年来持之以恒的黄河治理——淤地坝,拦河坝,退耕还林还草?是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地形地貌——采煤挖矿,治沟造地,削茆引流修梯田?还是雨强减弱雨量减少水的挟沙能力降低——雨水不够大,不能裹挟着黄土高原的土变成泥沙流入河槽?无论如何,流域面积这么大,要分片查勘考证研究!
研究院采纳了老童的建议方案!作为泥沙研究所副所长的老童,将要带队科考去的是路途最远、任务最重、情况最有可能扑朔迷离的地方,业界称之为:“多沙粗沙区”!老童的心是激动的,毕竟这样的事,就是活几辈子想要碰到都不容易。水少沙多,水沙异源,这可是中华文明史的佐证!古往今来,多少战事、多少兴亡、多少变迁,随之而起、而生、而成?老童掏出那包伴随自己几十年的黄色烟盒,抽出一支点上,深深地吸、吸得很老,仿佛把黄土、黄河吸进了自己的身体,于是乎连灵魂深处,老童都感到:水沙虽散乱,但必有规制,究其变化原委,非我辈莫属?那一刻,老童把这想明白了的责任和义务,带着与生俱来、抑或是人类数个世纪以来的强烈愿望和憧憬,沉甸甸的一并揣在了心中,嘴里不由得念叨出那句上古流传的佳话:黄河清,圣人出!
中午,老童匆匆夹着一袋文件赶回家,随意垫了点吃的,拎起平日里出差一直带着的行李箱,就赶往了机场。每天,就这一班飞机,误了点,就得再等上整整一天!
飞机上,老童并未休息!后舱的座位虽然挤,但放下小桌板,仍然可以工作。他透过机窗,琢磨着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差别,那一刻,老童是否把这架飞机想象成黄河中的一颗粗砂粒,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飞机上,老童将黄河几十年来乃至上百年的水文资料,的确是都过滤了一遍,从中选出了三组代表性的水文数据,作为研究的历史时段,以论证水流与泥沙的互动关系!光是这一点,并不比历史学家来得容易!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大量文献,佐证资料;老童的水文资料则是大量的数据,需要系统分析。老童花的功夫,比起考古学家也不逊色!老童他们一班人,要从枯燥的水文数据中,解读自然的演绎。这里面没有金戈铁马、朝代更迭的激荡感受,代之的或是壶口瀑布流量变化的澎湃;这里面缺少发现人类瑰宝、文明延续的内心神秘,但却有破解大河秘籍的骨子里的冲动!有了这些“枯燥”的水文数据,时间消逝得很快,仿佛瞬间,老童乘坐的飞机就到达了目的地。下午的应酬很是简单,原本就时间不多,加之现在要求的“八项规定”,对实际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务实、高效、简单的新风,使得老童这样的“大腕级”研究人员,倍感轻松,惜时如命的他们,发自内心地称道,并把这样省下的时间,不自觉地乘以倍数,悉数投进了工作中!前不久,老童还在办公室里与人合计讨论,少应酬,一天省下1个小时;不喝酒,生命每天更精神,确是有万利而无一害。
晚饭后,照例要商议工作。其实,需要老童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毕竟他是带队的“头”。老童为人厚道、事无巨细的一面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绝不打折扣!谁都知道老童的认真劲,不仅是科研,只要是他负责的事情,都是这样。斗转星移,安排好明天的行程路线,以及未来几天的查勘重点、样本范畴、分析方式、社会调查等一系列事务,老童回到自己住的房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当他准备洗漱,打开箱包时,他才发现,箱包里面是空的,除了早先就放在箱包里面的洗漱用品外,衣物等统统没有带!老童这个乐啊,他嘴里埋怨说,这个老伴,怎么啥都没给我装啊?但又一想,今天是临时决定中午走的,没跟老伴说要出差,所以老伴中午也没有从班上回家帮忙收拾,真还怪不着她!老童只好洗漱完了,躺在床上想,明天后天对付着可以过,大后天怎么办呢?今天穿的这身单薄衣服,这次可是要做10天的打算啊,我不是这么与别人交代的吗?再说,这天气转冷,还不得感冒?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老伴平日里的那份温暖,此刻尽在心头。也许,老童这么想,黄河水沙变化,反映着气候的变化,自然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但是人间冷暖,格物致知,也需要不断体会! 文/文丁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