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广东通联员童伟 五四青年节于广州)
如何传承与弘扬童氏文化?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更令我魂牵梦绕。 记得笔者于去年8月在本网“童氏文集”栏目发表过《童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一文,以及在网内的相关留言,曾引起宗亲会童仕明等领导的关注与回复。 每一位宗亲都是童氏文化的拥有者、传承者、更是发扬者。弘扬传承童氏文化我们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中央在十七大、十八大分别明确提出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文化是民族之魂。姓氏文化亦是如此。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儒家文化与优良的中华家文化内核(家风家训)更是经久不衰,是子孙优秀、家族昌隆的原因。 《中华童氏》刊物的发行、童氏宗亲网站的建立、中华QQ群的联网无疑是童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宗亲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义乌宗亲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功不可没。当然与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也密不可分。对于各地童氏组织的成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及指导作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提倡了人间真善美爱。云南彝良地震、江西童家村校车事故、安徽郎溪溺水事件等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和童氏家族超强的凝聚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优秀通联员代表童化平、童海根等,不仅义务为各地宗亲寻根觅亲,同时还积极撰写与推荐寻根及童氏文化内核家训方面的文章,无不体现他们的用心:真诚、热心、爱心。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敬佩。当然默默为童氏事业奉献的宗亲还有许多......更是值得我们童裔学习,值得表彰与弘扬!也是基于此,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我,加上站长的来函邀请,促使我自愿加入宗亲组织,乐为童氏写春秋。虽然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展开了良好的局面,同样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不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需扬帆前进,更应与时俱进,童氏文化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目前,童氏组织架构与文化体系的建设亟待完善,宗亲德育的正确引导,通联员队伍的进一步壮大与提升等方面,这一切都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上下而求索! 童氏文化应该具备的特质可以形象地浓缩为“德、孝、云、雾、海、河、地、人”八个方面: 提倡童氏“德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符合国情,深得宗心,意义重大,光前昭后。弘扬“德孝”风范,鞭挞丑恶思想,为增加童族凝聚力、构建和谐健康的童氏文化意义深远;“云”指的是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讲的是童氏文化平台和体系建设,它能够带来正确的方向,更强的决策与执行能力;“雾”(物)是指互联网各地宗亲信息移动性相结合对发展童氏经济作用不容忽视;“海”是指要建立一个“童氏数据海”,对于厘清童氏源流为童氏寻根其中作用不言而喻;“河”(合)是指“整合”,讲的是信息资源共享,更强的协调能力,特别是与海外宗亲的联系。基于同文、同族、同祖等缘故,对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及祖国的统一事业意义重大而且深远;“地”是指基地,也是童氏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站与《中华童氏》刊物、中华QQ群规范建设;“人”是指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的提高。“德孝”素质的培养,是童氏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而汇聚宗亲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二者有机结合,互补互促,是童氏文化根本所在。
目前各地相续成立了宗亲组织,也进行了不同方式童氏文化的推动。特别是家谱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宗亲的续谱意识逐渐增强,这是好事。不过有些地方出现了与事实不符的现象:为光宗耀祖,出现了为祖贴金、祖孙颠倒等情况。通看一下谱序与世系自然就能够让人明白是啥回事。希望宗亲尊重历史,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否则弄巧成拙,贻笑千古,成为他姓及后人的笑柄,实属不该。 童氏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童氏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来看 ,必须充分调动宗亲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是汇集大家宗亲的智慧;从童氏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来看,就是要通过童氏文化管理和宗亲服务指导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宗亲对童氏文化与网站及《中华童氏》刊物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 活动于形式,灵魂在文化。我们可以留什么给子孙?“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唯有阴德,子孙可以享用;唯有文化可以传承。
建设童氏文化的基本注意力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鉴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童氏文化和各支姓氏共融性和借鉴性,建议通联员博学多思,以史为鉴,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议宗亲组织加强通联员队伍的培训及指导工作。建议网站及刊物对于童氏起源、寻根觅亲、家风、家训具有思考性、建设性、指导性的文章给予置顶与点评。从而充分调动通联员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议资源有效整合,抛弃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加强德育教育并且择优录用(含文稿的采用),为通联员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壮大童氏文化队伍。另外提醒通联员(含宗亲)在推荐文稿的时候搜索一下网站以前是否刊发过同样的文章,以免重复刊发,不然既占用了版面空间,又无形中增加了网站编辑人员的工作量。稿件署名推荐稿应该注明出处、原创作者,尊重原创的劳动权益以免著作版权的纠纷。
我想:从以上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多规范日常行为,童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大有希望。 童氏文化事业任重道远。最后还是那句话,童氏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各位宗亲的大力支持与努力。让我们为弘扬童氏文化而努力吧!
注:本文系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转载时必须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