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应邀来我校讲学。童先生是福建连城人,而今已届75高龄。他说以前曾多次经过金华,可从没停留过,更没有来过我校,但一直对金华和浙江师范大学充满了好感,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三位得意弟子首都师大的陶东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的黄卓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太胜教授早年均求学于我校中文系。在这次讲学之余,童先生除与我院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师进行座谈外,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和金华的几处风景名胜。他对我校优美的校园赞不绝口,更对金华这片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大地充满了敬意。现转发童先生近日撰写的两篇博文与大家分享。(文章转引自科学网)
浙江金华与李清照的《武陵春》词
8月底9月初,应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师资培训中心之约,到金华讲了一次课。金华以出火腿出名,但我此无兴趣。到达金华那天晚上,在席间高玉教授建议我去金华双溪看看。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高老师就朗读了李清照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他说:我说的“双溪”就在金华城内。我恍然大悟。可不是吗?北宋过度到南宋之时,李清照真的是遭遇到家国两重的灾难,先是与她感情极好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又发生靖康之变,宋朝不得不迁都临安,大批官员、士人都不得不南迁度日,杭州、金华一带更聚集了大批从北方迁过来的各类人员。因此,金华作为浙江腹地是南宋士人汇聚的地方之一,李清照这时也住在金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我大学期间读过的词中感觉最好的词之一。这首词无疑是写国破家亡之愁的,但词的语言极为明白简洁自然,不故作高深,却又诗意盎然。不是真词人达不到这种境界。李清照《武陵春》词的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用“移情”方法写成,更是千古名句,恐怕只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与它媲美了。我听高老师一说,立刻把我的精气神儿提起来了,连忙说:这个地方,我要去,我要去。
第二天上午,浙江师大人文学院刘老师和赖老师陪我出游。很快就到了流经金华市区的婺江。在一座据说是元代留下来的桥边,我顺着赖老师的手的指向,看到了李清照曾想去泛舟游览的风光秀丽的“双溪”。原来婺江由两条江汇合而成:一是义乌江(北面),二是武义江(南面)。两江合流就是婺江了。在两江会合处有一片三角洲,叫燕尾洲,那是一块绿地,上面有茂密的树林和灌木。我是靠在北面的义乌江岸的公园远望“双溪”洲头的。但那天天气不好,雾蒙蒙,看到的只是一个灰色的洲头和已经污染的江水。我拍了几张照片,看来都不能还原出李清照词里的景象,不免有些丧气。后来只好在公园里面漫步,看见一些做操打太极拳的人,只可惜他们都不是发愁的“李清照”。幸运的是再往公园深处走,竟然看到了齐梁时期的文坛领袖沈约的雕像,原来这位以发现汉语四声出名的沈约(四声的发现,不止沈约一人,是沈约与他周围的一些文人共同发现的),当时也曾在这一带做过太守。更有意思的是,他曾在这里写下了八首诗,后人为纪念他,建了气压江城十三州的“八咏楼”。这“八咏楼”现在经过修整,也屹立江边,里面除了陈列沈约的八首诗的书法之外,还建有一尊李清照的现代雕像。我当时觉得很亲切,连忙为“她”拍了照,觉得也不枉此行了。我们随后登到楼的最高处去眺望,因树木太高挡住视线,或者重建时向后移动,距离婺江太远,已经不能看到“双溪”了。傍晚,我们再次来到“双溪”的南面,在婺江边上的楼上“吃茶”。我看到双溪的洲头,再次举起了相机,结果还是很难复制“双溪”的真面目了。遗憾之情不免又再次从吟诵那“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诗句中去发泄了。
我有一位韩国朋友许世旭教授。他是在台湾学习中国文学的。他还是一位诗人。他每次来到中国都要只身到中国古代诗人作家活动过的地方去参观。李白、杜甫等诗人活动过的地方,遗留下的遗迹,他都十分珍视,都要辛苦跑去考察一番,以加深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作为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性积累。外国人况且如此爱惜我们中国诗人留下的足迹,我们自己是否更应该珍视它呢?像对“双溪”的保护,首先就要从治理双溪的江水做起吧!(2010年9月6日)
诸葛八卦村景象
8月31日高玉教授和赖勤芳老师陪同去金华附近的诸葛八卦村参观。这是一个明清古民居景点。我对古民居景点一直抱有特殊的热情。我参观过的有乌镇、黄山脚下的六个村子和福建永定的土楼。这次参观浙江的古村落也怀着说不出的期待。
走过一条商业街后,在导游的引导下来到了诸葛村的大祠堂。在这里我们看到诸葛亮的雕像。诸葛亮端坐在那里,和蔼可亲,目光似乎注视着我们。这里并不是诸葛亮生前的原住地,是诸葛亮的第三十七代孙诸葛大狮开创的一个村落。在祠堂里我们欣赏了古代的精美的雕刻。这可能是这个古村子的一个特点。金华一带生长樟树,樟树不但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坚硬,不易变形,所以便于雕刻。那些狮子、马、羊等各种饰物的雕刻,虽经岁月的冲刷,依然保持完好,纹路清晰,古朴高雅,神态活现,这是很难得的。石雕也很精美,有动感,那石雕的马看起来就在奔驰着。
转过祠堂就来到了村子中央的池塘。这就是他们引以为骄傲的八卦池塘。池塘水质清澈,在微风中漾起了涟漪,令人遐想。这种景象似乎很久没有见到了。这池塘就水面而言并不是八卦形状的,所谓八卦是一边是池塘,一边是陆地,中间有一条曲线相连,远远看去的确像八卦的形状。我们在这里连忙按了快门。 村子最可观的就是那些连成一片的、高高低低的、黑瓦白墙的古代民居。我们进入村子中央一个后花园,这花园比村子要高出很多,是一个药园,专门种各种药材。园内草木繁盛,红绿映衬,美不胜收。在这村子的这个高处,迎面微风吹来,看着池塘对面的四周的黑瓦白墙,错落有致,池塘清水,倒影摇动,在那一瞬之间,真有置身世外桃园之感。 村落中文化气息很浓。有多家字画店。那些字画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可观性很强。所写的格言差不多都出自诸葛亮的文章。 最后,导游把我们领到一个池塘边上,我们看到池塘对面一座看起来歪歪扭扭的两层的古楼。我问:这是什么楼?现在还在使用吗?导游回答:这是我们村子吃早点的地方。当然,每天早晨都会有很多人来吃早点。我问:这不会倒塌吧?导游回答:凡有人住的地方就不会倒塌。
导游的话似乎含有哲理。的确,我参观的古村落,凡是有人还在住,那么它就是永久地延续下去。看来,古朴之美,也是需要人的守护才会延续下去的。 游诸葛八卦村,最深的感受当然还是诸葛亮其人。我一直在想,诸葛亮一生并未实现他的理想,甚至可以说他在三国那个时代是一个失败者,但为什么他能长久地得到人们的敬仰呢?有人说,这都是因为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把他塑造得太神奇了。有人不喜欢诸葛亮,认为他太会算计,太机巧了。现在的社会也需要算计,所以也会有很多人喜欢他。我觉得这不能完全解释诸葛亮热的原因。我经过思索,认为诸葛亮在中国古代是一位儒家标准的男人:他不但有过人的智慧,而且忠孝节义集他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他自己亲自实践过的名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成学。”“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志当存高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名言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了。(2010年9月7日) (浙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 201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