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09-2-3 12:33:32 新闻来源: 阅读:4285次 |
秀山童族·五桂堂·启后堂 说起秀山岛的大户人家,老人们都有个固定的说法——“童、厉、樊”。 秀山童家的源头,该是座落在乌岩头后门山麓童家岙的“五桂堂”。“五桂”,大概是替代“五世同堂”的雅致说法。 五桂堂的另一种解释,是说童族太公养了五个儿子。 据老人们说,五桂堂太公是从慈溪车厮陆家埠来秀山定居的,年代大约在明末清初——如果确实,该比厉族祖先来秀山定居的年份更早一些,那么从这个角度看,“童、厉、樊”的排列是比较合理的。 起始,童家五个儿子都住乌岩头沙塘里,后来,儿子们求发展,有三个到南浦住,一个到北浦住。 《岱山县地名志》(1990年12月出版)的“秀山乡概况”中,有两个地名是与童家的发展有关的—— 仲房村。131户,248人。位于乡政府驻地北0.3公里。据传二百多年前,童姓太公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居此,“仲”即第二个的意思,故名仲房,属北浦片村。 三份头村。124户,247人。位于乡政府驻地东0.3公里。据传二百多年前,童家太公六个儿子,其中第二房所生的三个儿子,在此成家居住,故称三份头,属北浦片村。 《岱山县地名志》里谈到“童家太公六个儿子”,可能调查时有误。 事实上,搬迁来秀山的那位太公,他自己有六兄弟。他先搬到舟山的三江(与秀山岛遥遥相望)住下,因他会做生意会种田,就积下了钱,买了二百多亩田,后来搬到秀山,成了“五桂堂”的先祖太公。他的兄弟也搬到秀山,住在圆墩、小欢喜等地。他自己生了五个儿子,而不是六个。 现住在五桂堂、当年作为童家进赘女婿的厉先生说,五桂堂大门上方,当年还悬挂着皇帝颁发的“钦旌”匾额。后来,五桂堂西面房子翻建,将大墙门往东面移了位置,那已受了近二百年风雨侵蚀的“钦旌”匾额被拆除下来,以后再没挂上过,匾额也不知在何处了。 五桂堂,单听名,很有诗意,而事实上,那建筑物实在是座平凡、低矮的青瓦房。作为当年的“堂”,如今已把门前遮风雨的檐也利用起来,即一般在说的,成了“闷檐落”,缺少了作为建筑物的空灵、宽敞的感觉。把住房向外推,成为“闷檐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广泛效法的“新生事物”。如今,从三、四十年代乃至更久远留下来的完整建筑物,已渐渐消失,人们也就无“檐”可闷了。 据说,当年五桂堂中,还挂有一块“五世同堂”的匾。 从光绪朝的《定海厅志》看,在册八的“几祥”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 道光八年(1828),秀山庄民童南飞妻林氏寿九十有四,钦旌“五世同堂”。孙仁溥、曾孙义明俱庠生。 这段文字是说,在清代道光朝八年,即公元1828年,定海县秀山庄百姓童南飞的妻子林氏,已经九十四岁。地方官把这象征天下太平、民间呈祥的事例报到朝廷,皇帝就“钦旌”了“五世同堂”四字匾。童南飞的孙子童仁溥和曾孙童义民都是秀才。 关于童家和厉家,上了年纪的人有种说法: 厉家人当官,是从外面当进来的。 童家人当官,是从里面当出去的。 “是从外面当进来的”,换句话说,是要通过科举途径当官。在帝王统治时代,众多的家法族规都要求子弟务正业,即从事正当的职业。当时的书香门第以耕读为主,认为人生事业,无过“耕读”两端,“耕为衣食之根本,读乃圣贤之根柢”;在士农工商四种正业之中,“士农业为上,工商为下”。 在秀山厉氏第四房分支的一个四合院大门上,就有一副“非显非藏姓氏,半耕半读人家”的对联。 在厉族的辈分排行的“百字行诗”中,就有关于耕读的句子:“农亩时勤业,儒林日漱芳。” 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 至今,我们没有看到过厉家的族规,但是,从厉家人当官“从外面当进来”的事实看,以及厉家人在秀山不大有当乡长、保长的事实看,厉族的族规也应该是排斥保长之类职业的。 童家就不一定是这样的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童家相继出了秀山乡的乡长。乡长在秀山岛的政绩优劣,自有乡民公论。 童家还出过几个秀才和有学问的人。 秀才童荣生先生,在秀山办义塾,任校长,培养过不少乡人子弟。 居住在台湾、却为家乡捐资、修路、办学的童养基先生,虽已逝世数年,但家乡百姓仍怀念他,他修的“思源亭”还在北浦的一个三叉路口。 他的祖父很有学问,在上海《申报》做编辑。在上海商界有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逝世时,有很多商界名人来吊唁,讣告上有个人经历,有照片。 在乌岩头,笔者看见数处当年的童姓四合院。当然,岁月流走,这些院子都败落了。 在一家童族大门上,有副对联—— 和气致祥遗泽远, 好山排闼送青来。 在另一个刚整修过的四合院里,住着位九十三岁的老先生。他姓童,是秀山童族在上一个世纪里的兴衰的见证人。 童老先生思路清晰,记忆强健,令人叹服。对于秀山当年有名望人物的姓名、年龄、经历、归宿、配偶、子女,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他在舟山中学读初中时,又到宁波的民强中学读书,开过小店,做过生意,也当过地方小吏,见过侵华日军,任过县议员,人生经验丰富。 他的儿子,有当军官的,有当医生、工程师的,有秀山的话来说,老人是“福气很好”。子女寄钱来,请人服侍他。 子女们记挂童先生,而童先生也纪念自己的父亲。 在他的四合院里,中堂悬挂着一块匾,上写“启后堂”三个大字。 年份写着“光绪壬寅年立”。壬寅年,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落款为“陈修榆谨书”。 另外,挂着童先生父亲的照片,并有文字: 启后公,字智濂,号楚水,生于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卒于1920年,享年五十二岁。公精明于练,经营船商,光绪年间建启后堂于斯。 童先生告诉我,父亲死时,他才十四岁。当时,童养基先生的祖父、《申报》编辑写信来,专门谈到孩子受教育的事。那时,童先生的祖母当家,因为上海来信,家中才挤出钱来让童先生去读书。
|
|
主题: 我家记录童南飞之子童有常 |
|
作者: 王 (2017-1-4 5:06:13) |
101.64.140.249 |
内容:
大致意思:太学生童君有常号偕伦字照人,君锡公五世孙南飞公之子也;
|
|
|
主题: 老家是秀山童家 |
|
作者: 童岭 (2013-11-23 11:15:34) |
122.245.57.233 |
内容:
老家是秀山童家
|
|
|
主题: 五桂堂 |
|
作者: 童建新 (2012-5-15 12:18:58) |
203.80.146.121 |
内容:
“五桂堂”应该得名于南城童宗说一门(五代之内)五进士,桂为折桂之意,五桂乃五人折桂。
|
|
|
浏览该商品的全部10条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