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村庄,一个世纪来,出现了20多位教授或教授级人物,人称教授村。这个不凡的村庄名叫童村。
童村现属于浙江宁波鄞州区塘溪镇。从镇上出发,绕过一个又一个弯头,沿着绿宝石般的梅溪水库向前行进,只觉得山越来越绿,空气越来越“绿”。不知不觉中,水库到头了,一片白墙黑瓦映入眼帘。同去的人说,这就是童村。
童村距镇约5公里,是原赤堇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在山麓下,此群山称为白岩山,后人则称之为“赤堇山”。
村庄东西两面有两条溪流。一溪为梅溪,另一溪为弦溪。全村沿溪依山而筑。溪水潺潺,溪上还搭了不少竹、林棚,绿绿的丝瓜藤蔓爬在上面。溪边不时可见一只只清澈见底的大贮水池,水由竹筒或自来水管引来,总是满满的,溢出的则流进溪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煞是动听。人们说,这水是从山上一座小水库引过来的,以前村里人喝水全到这里来挑,如今装上了自来水,人们还用它来洗衣物。
今年82岁的童明福老人告诉我们,站在村中老祠堂前远眺四周,可见八座山头,因此祠堂前一副对联写着:门外八峰山耸翠,亭前两岸水分春。
这里的村民几乎都姓童。据《鄞县明志》记载:唐德宗贞元间,苏州别驾童晏(字天清)携三子童森(字大芳),为避乱自嘉兴迁居邹溪乡童家岙,是为邹谷童氏。其分派有江苏吴县,本区的高钱、咸祥等。
童村经济不太发达。全村643户、1852人,耕地仅570亩,且多在远离村庄的山下平原。因难以照顾,村人多已转租了。山林资源倒很丰富,山地面积有6400亩。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3018收入元。
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童村人有志气,当地出了很多名人,不少人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名。名气最大的当数童第周,他是我国的生物学家,发育生物学的开创者,在无脊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卵子发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创性的发现,是全世界首先提出“克隆”研究的科学家。他从鲫鱼成熟的卵子胞质内提取了信息核糖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功一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尾金鱼,人称“童鱼”。他曾被列为世界最优秀的100位科学家之一。1934年起,他先后在山东大学、耶鲁大学做研究员;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他家出了16位教授或教授级人物,而全村则有了27位教授级人物。
一个山村出了这么多名人,缘于当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童第周一家来说。童第周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如今童第周的老房子还在,在一个小院落的最里面,就那么几间很普通的木结构楼房,几间小屋。
优良的重教风气代代相传,如今,崇教之风在童村依然很浓厚。村民童亿华的侄儿是一个孤儿,2000年考上了大学,童亿华和他的3个兄弟姐妹硬是为侄儿凑足8000元学费,送侄儿上大学。他们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不,我们在童村走走看看,所见的民房多是老房子,但“赤堇小学”连外墙都贴上了白色的磁砖,显得分外的醒目。据说,学校原为冠山小学,当年童第周就是从这里走出小山村,走向世界的。村口一座凉亭几十年前被洪水冲毁,1999年,村人又将它重修,还用浓笔写上“文昌亭“,意尊师重教世代相传。让村人高兴的是,多年来,童村的子孙很“争气”,从这里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据说,今年,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就有十多人,而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已经有152人考上大中专院校。
重教的童村人也在努力改变着家园。村里打算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环境,并视经济发展情况,改造老化的自来水管道。发展的重点放在山林开发上,并发展工业经济,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小学生们一群接一群地从学校里出来,有的谈笑着,有的快乐地奔跑着,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使宁静的山村透着生气和活力。他们是山村的希望所在,是山村未来的自豪!
﹙浙江省嵊州市旅游局童剑超 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