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嵊州市剡湖街道里坂村童氏
发表时间:2008-3-18 13:37:36     新闻来源:     阅读:5583次
 
 
       嵊州市剡湖街道里坂村也是一处童氏的聚居地,童姓人口约1000余人,居嵊始祖是唐代的天台令童鼎。
       童鼎,字继宗,号主南,河南汴州(今开封)人。唐大中五年(851年)登进士,七年(853年)授天台县令,在任期间,颇有政声。鼎公生平敬仰东汉“二疏”(疏广、疏受叔侄),至咸通元年(860年),遂辞官回乡。从天台到剡县(今嵊州),正好遇到裘甫农民起义,义军以剡城为根据地,攻打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通往外界的水陆交通都己阻塞,进退不能。鼎公远眺竹山风物之胜,登八里洋见土沃原平,人仁俗美,于是便定居剡县城北禹粮岭麓。
      鼎公生子萃,萃生子谦臣、谦弼;谦臣生子清一、清二,谦弼生子清三、清四,分号松竹梅菊,名为四晚堂。清一府君优游山林,徙居县东二十里许之十里童(今下王镇),是为松派;清二府君富于文学,宁海富族延教,定居于塔山(今宁海前童镇),是为竹派;清三府君迁居会稽(今绍兴)富盛埠,是为梅派;清四府君祖袭故址,是为菊派,号“培菊堂”。
      里坂童氏自始祖鼎公之后,传至二十二世祖思惠公,赘于谢岩钱姓,后爱山之灵秀,涧水之澄清,就卜居狮岩旁施家爿。又传至银公,遂大发其祥,生有六子名枋、松、枌、楞、楠、术。惜楞、楠二房乏嗣,尚存四房。后枌公改迁大洋;术公之孙应禹、应登徙居逵溪。又三十五世祖声培、声高移居西鲍。故今嵊州里坂、施家爿、强口、西鲍、逵溪,柿树湾童氏皆一脉相承。
     “培菊堂”童氏行第:仁义礼智信,端庄肃靖康,元和思盛德,能厚庆贤良,恩泽承先哲,声高振远方,英雄豪富贵,天启后人昌。
 
相关链接
 
培菊堂续修童氏宗谱序
       太史公曰:“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继。”是言也,吾以为,有当于谱牒云:童氏出于颛顼之子老童,封于雁门,遂以童姓。历汉晋隋唐,以及宋元,其间名世迭生,英贤辈出;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矩忠规,仁声义烈;公侯保辅之尊,守令卿尹之贵;钮龟鸣玉,紫盖珠轩;忠肃参懿,宣惠慈和;门物成务,衣冠接踵,袍笏相承,岂不美欤!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盛德之后,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嵊邑诸姓,多避五季之乱,迁徙乔寓遂沾嵊籍。独童氏传历数十余世,上下千有余载,门风俗范,诗礼彬彬。至唐讳鼎,号主南者,授天台县令,秩满告休,适遇裘甫兵寇不前,遂卜居于剡之八里洋余粮岭。传至四世,派分四族。长曰:清一,号云庵,迁居十里童。次曰:清二,迁居宁海塔山。三曰:清三,徙寓会稽富盛埠。四曰:清四,仍居祖地。嗣后生齿殷蕃,寖昌寖炽,递传至爱泉公,讳述者,见族氏涣散,传世之久,恐亲疏尊卑之莫辩也,爰辑宗谱,丐序于余,余然后知其巅末,而颜其端云。
 
至正十五年岁次丙申正月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许汝霖拜撰
 
大禹治水遗迹禹粮和禹粮岭
        宋朝王十朋《了溪诗》曰:“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嘉泰《会稽志》云:“了溪在(嵊)县东北一十五里,源出了山,合县南溪流入于剡溪。”宝庆《会稽续志》曰:“剡溪古谓之了溪。图志谓禹治水至此毕矣。”嵊州市八里洋东面有一座临江小山,相传是大禹治水用馒头祭神之处,禹将祭神后的馒头散落山岭幽谷,馒头入土风化后,成了石馒头,外壳坚脆,内黄白兼有、光泽纯真,称“禹粮石”。晋《博物志》记载:“禹粮石”常用作物贸交换之物。明朝药物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禹粮石”有止血治伤特效,后人称为“神药”。大禹祭神的这座小山,人们称为“了山”,山西通岭,称为禹粮岭。
 
二疏辞官
        疏广,字仲翁,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朝廷征为博士。汉宣帝时,选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二人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汉宣帝时,疏广、疏受叔侄同朝为师傅。每次上朝叔侄前后齐上,很是荣耀。五年后,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疲劳,功成身退,这是天下的道理。现在我们当到这么大的官,再不走,恐怕就会后悔,不如我们叔侄一起回家养老岂不好吗?”疏受:“听叔叔的。”于是叔侄一起称病辞官回归乡里,他们的行为得到人们的赞叹。二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皇上所赐之金遍赠乡里,见《汉书·疏广传》。宋赵颜瑞《浣溪沙》:“草庐松竹自年年,他时人说二疏贤。”
 
浙东裘甫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的序幕。
十三年十二月,浙东剡县(今嵊州)人裘甫聚众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次年正月,屡败明州城(今宁波)官兵,进逼剡县,众至数千人。二月,大败浙东唐军于三溪(今嵊州西南),打死3位将官,百姓纷纷前来投奔,队伍增加到3万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大聚资粮,购良工,治器械,声振中原。三月,义军分兵攻打衢、婺、明、台等州(治今浙江衢州、金华、宁波、临海),夺取唐兴、上虞(今浙江天台及上虞东南一带地区),随后又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浙东官兵屡战屡败,唐廷急调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统领诸道官兵前往镇压。义军又北上余姚(今属浙江),杀县丞和县尉,东破慈溪,进占奉化,抵达宁海(今属浙江),杀掉县令而占据之。裘甫面对义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没有采纳副将刘暀提出的迅速攻取越州(治今浙江绍兴),沿浙江(今富春江、钱塘江)筑垒拒守,伺机向外扩展的正确方略,而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四月,王式率兵进屯越州,旋即分兵两路向东、南方向齐进。起义军连战皆败,失掉宁海城,于宁海西南的南陈馆又丧失万余人,沿天台山黄罕岭向西北方向逃遁。六月,起义军退守剡城。王式率官军集中兵力攻城,不惜起用龙陂监的牧马,借助吐蕃、回鹘的数百名骑手轮番进攻,三天交战83次,裘甫等人以孤城无援,遂夜半出城突围,中伏被擒,裘甫被械送长安,八月被害。起义军将领刘从简率500人突围后,亦在大兰山(今浙江余姚南)战败被杀,至此,裘甫义军全部失败。
 
                                                                           ﹙浙江省嵊州市旅游局 童剑超﹚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浙江省
·兰溪诸葛镇砚山村童坞童氏 (2022-12-10)
·浙江省遂安县梓桐童氏 (2014-3-25)
·庆元县淤上乡外童村童氏 (2013-7-12)
·浙江嵊州剡溪童氏 (2012-12-10)
·温岭市莞渭童村童氏 (2012-12-9)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