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王镇1
下王镇2
下王镇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东北部的清(风)泉(岗)公路上,距嵊州市区27公里。东北与上虞、余姚市相邻,面积89.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人口1.4万,其中童姓人口为2600余人。
下王镇地处四明山主峰北面,境内山峦连绵,地势高峻,是一座青山环抱的小镇。清清的十八都江潺潺自东向西流过,与四都江汇合后称嵊溪,注入剡溪。小镇东部呈散点分布,西部略呈正方形,青瓦粉墙,一派古朴风情。下王是嵊州里东地区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也是嵊州至泉岗、梅坑、清溪等公路的交通枢纽。
下王镇旧时为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游憩之地,唐宋时为游谢乡,元改乡为都称十八都,明清相沿。民国初为游康区,后改称为协和乡。建国初仍为协和乡,1958年建立里东人民公社管理区,1961年称民主人民公社,1984年为民主乡。198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建置镇,改名下王镇。1992年5月,卮山、和平两乡并入下王镇。
据《剡东童氏宗谱》记载:唐僖宗朝浙江山河节度使童良玉因避黄巢兵乱,迁来世外桃源的剡东游谢乡。下王原名王村下畈。童姓移居后,改名为下王,由于童姓族繁支茂,村民络绎地方十里,故这里一带有“十里童下王”的通称。
童氏世居下王镇,为嵊东之望族,民国时期出了两位颇有声望的法官。童杭时,字萱甫,号枕溪,他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为人刚直不阿,二十年代公正审理了一场曾轰动全国的黄慧如、陆根荣主仆恋爱案。童杭时之弟童济时,字济川,号渠轩,少壮时为热血男儿,追随徐锡麟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理院(即最高法院)庭长、代理院长。后长期在沪、浙一带司法部门工作,1937年日寇铁蹄踏进上海滩,敌酋得知童济时曾留学日本,逼他出任伪上海市高等法院院长,被他严辞拒绝,毅然冒险离开了上海。回到家乡,组织协和、四维两乡自卫队,抗击日寇。童氏兄弟的父亲童洁泉是位开明的老人,早年曾出资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老人七十寿诞时,孙中山先生写来了《寿童洁泉七十》诗:“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治国安民儿辈事,居仁由义我公徽。王槐花照瑶觥宴,窦桂香凝彩舞衣。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室庆祥辉。”全诗热情称赞了童老的风范和他的家庭,诗中“阶前双凤”指的是老人的两位儿子。
童氏人才辈出,著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童晓光教授也是下王人。童晓光1935年4月出生,中学就读于当时的嵊县中学,即今天的嵊州一中。这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校风严谨的百年名校为童晓光今后的成才奠定了扎实基础,并且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童晓光响应祖国建设的号召,毅然投考南京大学区域地质专业。4年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本校的大地构造专业研究生。1964年,完成论文顺利毕业,并于当年进入石油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工作。从此开始了这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将近半个世纪的找油生涯,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新一代核心人物。2005年11月,童晓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覆卮山石浪1
覆卮山石浪2
镇东北部边缘有称之为嵊州市境内六大名山的覆卮山,主峰海拔861.3米。高耸入云,世传为神仙憩饮之所。自山腰至山麓,有冰川遗迹石浪三条,势若排山倒海,石浪下清泉汩汩常年不涸,叮叮咚咚似仙乐飘来,古称龙窟。相传曾有双龙在此修炼,后腾飞而去。山巅有大石,平广可容数十人,景色奇丽。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登临其上,饮酒赋诗,酒罢覆卮(古酒器称卮)岩上,故名覆卮山,或云其山形似覆卮而得名。
十八都江
镇东部的三步跳水库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顺延的十八都江有8公里的路程,开发漂流项目条件得天独厚。在三步跳水库的源头,还有一处被当地百姓称作为“布机岩”的峡谷,状如布机的岩石,如丝的瀑布飞流而下,峡谷内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清溪长歌,约有5平方公里。目前,这里正在规划开发十八都江旅游区。
火山节理遗迹
十八都江附近的石舍村,有一处火山节里地质景观。那里林木葱茏,悬岩如壁,结晶状的石柱依势排列,形同一排排木头,又似琴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颇有价值。下王镇境内有10多处火山节理景观,据专家考察探明,火山节理遗迹的地域面积达9平方公里左右,较为罕见。
高山出好茶。产于泉岗村的“泉岗辉白”以色泽翠绿显白而得名,以盘花卷曲,色白起霜,香高味醇而著称。它是在采制珠花的基础上,逐步演变成风貌独特的一种圆形绿茶珍品。“泉岗辉白”早在清同治年间已驰名大江南北,成为贡茶,民国初期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泉岗辉白”多次在浙江省、绍兴市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95年,“泉岗辉白”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下王镇物产丰富,除盛产茶叶外,黄杆烤笋、高山萝卜、优质大米、板栗、樱桃、花生、玉米等农产品也久负盛名。
(浙江嵊州市 童剑超 2007.12.26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