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童氏的母亲河—剡溪
剡溪在嵊州市(古时称剡中)境内,溪水佳丽,又多名山,自古以来就是名士隐居的地方。山水诗人谢灵运寄情山水,当年即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到过剡中,曾乘舟溯剡溪而上,游览了剡溪“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
来到剡溪,清清溪水,在逶迤的苍山翠谷间静静地流淌着。两岸沃野平展,阡陌纵横,麦黄桑青,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剡城依山抱水,坐落在鹿胎山麓;曾经惹得诗人从古说到今的剡溪,绕过城南迤逦北去。溪岸两边,一排排高楼大厦,沿着嵊州大桥向溪南扩展着,构成了江南典型的新式楼群。近年来,为了水利建设和美化城市,城南一段溪流已被拦截成为小型的人工湖—剡湖,沿湖点缀着剡园、马寅初铜像、罗星亭、剡堤毓秀、铁牛镇水、越剧园、九龙坛、围棋苑等诸多景点。站在湖边眺望,绿水盈盈,平静如镜,仿佛照得见烟岚笼罩的四明山,这黛山绿水恰好构成一幅氤氲奇幻的山水画,给人以无限遐思。
剡溪山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山水长卷。星子峰亭高耸在剡山峰顶,登高远望,剡城风光尽收眼底。城北的艇湖山,古塔峙立,草木葱茏,是个溪山相映如画的好地方。艇湖山麓原来有湖,曾是剡溪故道,相传,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曾停小艇于此,艇湖因此而得名。这就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千古佳话的由来。
近几年,有识之士发现,泱泱剡水与唐代山水诗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就提出在浙东从绍兴镜湖经曹娥江入剡溪,再上溯至天姥、天台二山,存在着一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浙东“唐诗之路”。近年来,慕名而来此旅游的海内外人士和唐诗专家正逐年增多。一段悠悠的历史,诗意地镶嵌在剡溪之畔。美哉,
嵊州童氏的母亲河—剡溪!
嵊州童姓主要居住地
一、十里童
下王、杨家宅、上店、社坛、山头宅、叶岙、何村、童家坞、嵊溪
二、里坂童
里坂、柿树湾、逵溪、施家爿、强口、西鲍
三、苍岩童
高童、杨家屋
四、崇仁童
崇仁、城关
嵊州童姓人口统计
(资料时间为2004年7月)
下王 镇 2682人
剡湖街道 969人
仙岩 镇 753人
甘霖 镇 379人
浦口街道 374人
鹿山街道 360人
崇仁 镇 164人
三江街道 160人
黄泽 镇 146人
三界 镇 138人
长乐 镇 29人
里南 乡 27人
金庭 镇 19人
北漳 镇 10人
谷来 镇 6人
王院 乡 5人
石璜 镇 3人
通源 乡 1人
合 计 6225人
十里童下王
下王镇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东北部的清(风)泉(岗)公路上,距嵊州市区27公里。东北与上虞、余姚市相邻,面积89.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人口1.4万,其中童姓人口为2600余人。
下王镇地处四明山主峰北面,境内山峦连绵,地势高峻,是一座青山环抱的小镇。清清的十八都江潺潺自东向西流过,与四都江汇合后称嵊溪,注入剡溪。小镇东部呈散点分布,西部略呈正方形,青瓦粉墙,一派古朴风情。
下王镇旧时为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游憩之地,唐宋时为游谢乡,元改乡为都称十八都,明清相沿。民国初为游康区,后改称为协和乡。建国初仍为协和乡,1958年建立里东人民公社管理区,1961年称民主人民公社,1984年为民主乡。198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建置镇,改名下王镇。1992年5月,卮山、和平两乡并入下王镇。
据《剡东童氏宗谱》记载:唐僖宗朝浙江山河节度使童良玉因避黄巢兵乱,迁来世外桃源的剡东游谢乡。下王原名王村下畈。童姓移居后,改名为下王,由于童姓族繁支茂,村民络绎地方十里,故这里一带有“十里童下王”的通称。
童氏世居下王镇,为嵊东之望族,民国时期出了两位颇有声望的法官。童杭时,字萱甫,号枕溪,他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为人刚直不阿,二十年代公正审理了一场曾轰动全国的黄慧如、陆根荣主仆恋爱案。童杭时之弟童济时,字济川,号渠轩,少壮时为热血男儿,追随徐锡麟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理院(即最高法院)庭长、代理院长。后长期在沪、浙一带司法部门工作,1937年日寇铁蹄踏进上海滩,敌酋得知童济时曾留学日本,逼他出任伪上海市高等法院院长,被他严辞拒绝,毅然冒险离开了上海。回到家乡,组织协和、四维两乡自卫队,抗击日寇。童氏兄弟的父亲童洁泉是位开明的老人,早年曾出资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老人七十寿诞时,孙中山先生写来了《寿童洁泉七十》诗:“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治国安民儿辈事,居仁由义我公徽。王槐花照瑶觥宴,窦桂香凝彩舞衣。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室庆祥辉。”全诗热情称赞了童老的风范和他的家庭,诗中“阶前双凤”指的是老人的两位儿子。
童氏人才辈出,著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童晓光教授也是下王人。童晓光1935年4月出生,中学就读于当时的嵊县中学,即今天的嵊州一中。这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校风严谨的百年名校为童晓光今后的成才奠定了扎实基础,并且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童晓光响应祖国建设的号召,毅然投考南京大学区域地质专业。4年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本校的大地构造专业研究生。
1964年,完成论文顺利毕业,并于当年进入石油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工作。从此开始了这位石油地质与勘探专家将近半个世纪的找油生涯,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新一代核心人物。2005年11月,童晓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镇东北部边缘有称之为嵊州市境内六大名山的覆卮山,主峰海拔861.3米。高耸入云,世传为神仙憩饮之所。自山腰至山麓,有冰川遗迹石浪三条,势若排山倒海,石浪下清泉汩汩常年不涸,叮叮咚咚似仙乐飘来,古称龙窟。相传曾有双龙在此修炼,后腾飞而去。山巅有大石,平广可容数十人,景色奇丽。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登临其上,饮酒赋诗,酒罢覆卮(古酒器称卮)岩上,故名覆卮山,或云其山形似覆卮而得名。
镇东部的三步跳水库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顺延的十八都江有8公里的路程,开发漂流项目条件得天独厚。在三步跳水库的源头,还有一处被当地百姓称作为“布机岩”的峡谷,状如布机的岩石,如丝的瀑布飞流而下,峡谷内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清溪长歌,约有5平方公里。目前,这里正在规划开发十八都江旅游区。
十八都江附近的石舍村,有一处火山节里地质景观。那里林木葱茏,悬岩如壁,结晶状的石柱依势排列,形同一排排木头,又似琴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颇有价值。下王镇境内有10多处火山节理景观,据专家考察探明,火山节理遗迹的地域面积达9平方公里左右,较为罕见。
高山出好茶。产于泉岗村的“泉岗辉白”以色泽翠绿显白而得名,以盘花卷曲,色白起霜,香高味醇而著称。它是在采制珠花的基础上,逐步演变成风貌独特的一种圆形绿茶珍品。“泉岗辉白”早在清同治年间已驰名大江南北,成为贡茶,民国初期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泉岗辉白”多次在浙江省、绍兴市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95年,“泉岗辉白”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下王镇物产丰富,除盛产茶叶外,黄杆烤笋、高山萝卜、优质大米、板栗、樱桃、花生、玉米等农产品也久负盛名。
里坂童氏源流
嵊州市剡湖街道里坂村也是一处童氏的聚居地,童姓人口约1000余人,居嵊始祖是唐代的天台令童鼎。
童鼎,字继宗,号主南,河南汴州(今开封)人。唐大中五年(851年)登进士,七年(853年)授天台县令,在任期间,颇有政声。鼎公生平敬仰东汉“二疏”(疏广、疏受叔侄),至咸通元年(860年),遂辞官回乡。从天台到剡县(今嵊州),正好遇到裘甫农民起义,义军以剡城为根据地,攻打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通往外界的水陆交通都己阻塞,进退不能。鼎公远眺竹山风物之胜,登八里洋见土沃原平,人仁俗美,于是便定居剡县城北禹粮岭麓。
鼎公生子萃,萃生子谦臣、谦弼;谦臣生子清一、清二,谦弼生子清三、清四,分号松竹梅菊,名为四晚堂。清一府君优游山林,徙居县东二十里许之十里童(今下王镇),是为松派;清二府君富于文学,宁海富族延教,定居于塔山(今宁海前童镇),是为竹派;清三府君迁居会稽(今绍兴)富盛埠,是为梅派;清四府君祖袭故址,是为菊派,号“培菊堂”。
里坂童氏自始祖鼎公之后,传至二十二世祖思惠公,赘于谢岩钱姓,后爱山之灵秀,涧水之澄清,就卜居狮岩旁施家爿。又传至银公,遂大发其祥,生有六子名枋、松、枌、楞、楠、术。惜楞、楠二房乏嗣,尚存四房。后枌公改迁大洋;术公之孙应禹、应登徙居逵溪。又三十五世祖声培、声高移居西鲍。故今嵊州里坂、施家爿、强口、西鲍、逵溪,柿树湾童氏皆一脉相承。
“培菊堂”童氏行第:仁义礼智信,端庄肃靖康,元和思盛德,能厚庆贤良,恩泽承先哲,声高振远方,英雄豪富贵,天启后人昌。
培菊堂续修童氏宗谱序
太史公曰:“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继。”是言也,吾以为,有当于谱牒云:童氏出于颛顼之子老童,封于雁门,遂以童姓。历汉晋隋唐,以及宋元,其间名世迭生,英贤辈出;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矩忠规,仁声义烈;公侯保辅之尊,守令卿尹之贵;钮龟鸣玉,紫盖珠轩;忠肃参懿,宣惠慈和;门物成务,衣冠接踵,袍笏相承,岂不美欤!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盛德之后,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嵊邑诸姓,多避五季之乱,迁徙乔寓遂沾嵊籍。独童氏传历数十余世,上下千有余载,门风俗范,诗礼彬彬。至唐讳鼎,号主南者,授天台县令,秩满告休,适遇裘甫兵寇不前,遂卜居于剡之八里洋余粮岭。传至四世,派分四族。长曰:清一,号云庵,迁居十里童。次曰:清二,迁居宁海塔山。三曰:清三,徙寓会稽富盛埠。四曰:清四,仍居祖地。嗣后生齿殷蕃,寖昌寖炽,递传至爱泉公,讳述者,见族氏涣散,传世之久,恐亲疏尊卑之莫辩也,爰辑宗谱,丐序于余,余然后知其巅末,而颜其端云。
时
至正十五年岁次丙申正月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许汝霖拜撰
高童风光
高童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南部,毗邻桃花源般的江南小镇苍岩。高童村,由高田、童村、后湾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童村和附近的杨家屋村是苍岩童的居住地,是嵊州童姓的一支,村民收藏有《剡南童氏宗谱》。
以前高田跟童村仅一路之隔,外地人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分界,于是统称高田童村,而后湾离高田约有1公里,坐落在山腰内,而且有一条小溪相隔,交通较为不便。现在村子已经过整体规划,高田童村的村民已互相穿插,后湾的村民也已全部搬出,整个高童村成了一个整体。有一条公路从村中央穿过,交通极为便利。
高 童村隶属于甘霖镇,以前为苍岩镇,后随苍岩并入甘霖。地势属于丘陵地带,村民勤劳朴素,农业以种粮为主,但也有很多小工厂,其中以榨面和织布最为著名,榨面和织布已成为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该村周围地区的经济支柱,是典型的浙江农村经济代表。
环绕高童村流过的那条小溪,俗名小乌溪江,是剡溪的上游,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是嵊州乃至整个浙江省难得一见的无污染天然溪流,周围是青山,风景甚是优美,是剡溪的典型代表。该村村民用水均取自这条小溪,不需任何消毒过滤,直接饮用,甘甜可口。每逢夏季傍晚,可见到许多车队从村中的公路穿梭而上,一问,原来都是从嵊州各地赶来游泳的,此时,小溪已变成一个天然的绿色泳池。聪明的村民,抓住了机遇,在溪边搭起房子,供外地游泳客人停车、吃饭、换衣,增加了不少收入。
如果您喜欢山水旅游,一定要到那里去走走,感受一下那边的农村气息,心情会无限舒畅。
崇仁童氏
我家居嵊城,至我一代已历四世。当年祖母在世时曾说起过,曾祖早年从崇仁而来,以做烟盅杆为业,勤劳持家,为后辈留得一份家业。姑母健在时也说起过,曾祖是家长太公,我们小时过清明节要跟他到崇仁上坟。可见,崇仁是我们童家的祖地。
我爱好文史,供职于嵊州市旅游局,热衷于地方之风土人情,对家族之来历素有寻根溯源之志。近年来,我陆续读了《古剡童氏宗谱》、《剡东童氏宗谱》,并到宁海前童古镇游览,这种愿望更为强烈。通过研究曾祖的《分书》和父亲提供的有关信息,对本族亲戚作了大量调查走访,至今初得端倪。曾祖名锦章,下有胞弟锦明和二个妹妹。同辈叔伯兄弟有锦成、锦林,可见“锦”字应该是他们一代的辈份,按年龄分,他们的排列是锦章、锦成、锦明、锦林。他们的后人大多迁居到城里,后又搬迁各地。
嵊州童氏分布有好几支,至今我尚未找到崇仁童氏与他们的联系。崇仁童氏祖上世系如何?迁自何处?还有待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