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城往北二十公里处,有一个童家村,140多户童姓后裔在常金溧漕河西岸聚族而居,已有五百余年之历史。要知它的由来,还须从溧阳童氏始迁祖智一公说起。
《溧阳童氏宗谱》载:智一公,字志一,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生,原籍浙江省金华府兰溪县孟湖乡上孟塘村,系浙江兰溪始先祖光弼公第二十五世孙,书香之后,博学多才,因痛失双亲,命运多舛。尚有两弟智二、智三年纪幼小,于是舍弃博取功名之学业,专心就医护卫家人之生计。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家中又遭不幸,困顿多难,遂携两弟来溧行医避难。其时,溧阳侯熊公患有奇异之疾,多方医治而无效,智一公亲自登门为熊公治病,开出一剂药服用,熊公之病随即痊愈。于是,智一公声望日增。由此,溧阳地方官宦百姓皆仰慕赞誉。智一公一面在溧阳奔波行医,一面教导培养两个弟弟。而后,他的两个弟弟都随之学到了医术。智二公因医术高超名扬高淳东坝,智三公也因医术高明而闻名云阳。
智一公在溧阳行医期间,有一位丫溪老人黄公鑑已患病卧床一年,黄公遣使奴仆请智一公为之医治理疗,刚刚服药一个月,黄公便病愈下床行走,黄公合家大喜,以重金酬谢,智一公拒收重金,黄公更觉奇异,为智一公德医双馨所感动,于是置酒宴请智一公,委婉询问他之家事,方知智一公尚未婚配,便道:“我有幸留得此命,皆先生赐予,我未有报答,余膝下尚有一小女未曾婚配,愿许配与汝,不知意下如何?”智一公十分感动,自以为终年漂泊浪迹在外,未敢应诺,百般推辞,终为黄公诚意所动,于是答应与黄公小女结为百年之好,并定居丫溪。
智一公定居丫溪,不弃医业,耕读继世,忠孝诚信,诗礼传家,开创了溧阳童氏宗脉,至今已绵延十九世列,溧阳童氏皆为智一公之后裔。公生三子,长子讳富一,秉承父业,行医济世救民,仁爱待人,由建道成桥一事,其功德足垂不朽。缘因旧时丫溪为溧金漕河之渡口,富公等见渡河者于斜风细雨、黄昏黑夜时沾濡狼狈,不堪触目,遂倡议捐资,率领近村众姓齐心合力,不吝囊资,不惮老瘁,在丫溪渡口建成一座石桥,取名道成桥,由此丫溪改名为道成。
智一公次子富二,年长时率弟富三垦荒造田,肆力农耕,以勤谨持家。兄弟俩皆子嗣众多,遵祖训至第五世开始分房,道成童家村共分十房。另有迁居城南、杨笪、后旺、李家漕等分支。现在溧阳童氏更散居于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可谓绵绵瓜瓞,子孙繁兴。据《七修溧阳童氏宗谱》载,今有童氏后裔一千余人。
如今,溧阳童氏后辈贤达辈出,政界、学界、工商界,界界有人。有市委干部,有中小学校长,有教授博士,有跻身国外的专家、学者,有固定资产超千万之企业家,彼等皆事业兴旺,如日中天。童氏子孙皆秉承祖训,倡导忠孝仁爱之华夏文明,弘扬敬宗崇祖之民族风情,团结友爱,奋发有为,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江苏常州市溧阳童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