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这个土家寨子叫童家寨,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解放初期土匪支队长童光祖的家族院落。”近日,记者在黔江区阿蓬江镇石合村3组采访时,70多岁的村支部书记杜现福说。
200多年的古院落
记者乘车从黔江到阿蓬江镇,转车沿着机耕道行驶20分钟后,便到了石合村3组,一个土家山寨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童家寨,是童家寨的家族院落。”阿蓬江镇党委宣传委员罗福祥说。
童家寨与酉阳县黑水镇接界。寨寨靠大山,左右也是大山,就像躺在沙发上,又像坐落在撮箕中。“整个院落占地50多亩。现在居住着30多户、100多个村民,有童、杜、冉、吕等姓氏。除童姓外,其他姓氏的村民都是土改时搬迁来的。”罗福祥说。
记者看到,寨子里的房子呈梯级分布,看上去有一种恢宏的气势。寨子由多个院落组成,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状,高低相映,错落有致。寨里的建筑除近年来修建的几栋平房外,大多是土家特有的吊脚楼和木板房,屋顶盖的是青黛色的土瓦。这些老房子都有200年了,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被拆了一些房子,不然看起还要气派。
围墙最高约2丈
童家寨最引人注目的是院落的围墙。记者看到,整个寨子全被石墙围着,只留有一外出的朝门,使寨子成了一座城池。
“围墙在文革期间被拆毁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断垣残壁。”杜现福说,早先的围墙最高约有2丈,人想要从围墙外翻进来不可能,而宽约2米厚的墙体,就是用大炮轰也有难度。
记者看到,残留的围墙也有两米多高,垒砌围墙的石头都有一两百斤重。“听老辈子说,这些石头都是在周围的山上开采的。当年修院落和垒砌围墙是同时进行的。那些日子,每天有上百的工匠在劳作,场合大得很。”杜现福说。
罗福祥说,石合村位于黔江、酉阳的交界处,地处偏僻的大山,历来土匪成患。而童家家财万贯,便成了土匪们打劫的目标。“当年童家之所以要给寨子垒砌又高又厚的围墙,可能就是要以围墙来抵御土匪的侵扰。”
木朝门子弹打不透
记者看到,童家寨的朝门修得像亭子,支撑亭子的木柱一人合抱般粗。
垫木柱下的石墩上雕有动物、花草图案,图案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朝门高约七八米,有四五寸厚,门斗是用石头打凿的,牢固耐磨,门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是弹孔。童家当年制作这样的门也是为了抵御土匪来抢劫。”杜现福说,整个门的木材全是用的当地的杂木,门板有三层,两扇门足有两吨重,要四五个人才打得开。“门这么厚,又是杂木质,子弹是打不透的。”
打开朝门看到的是一堵砖墙。砖墙跟朝门一样高,有10多米长,形如古建筑的防火墙。墙与朝门相距五六米。“这堵墙既是防火墙,也是防弹墙,一旦土匪冲开朝门,防火墙就成了防匪的第二屏障。”杜现福说。
10多米高的吊脚楼堡坎
在寨子里,10多米高的吊脚楼堡坎是一道风景。“这幢吊脚楼在修建时,地基是一面斜坡,按院落的设计,就垒了10多米高的堡坎。”杜现福说,堡坎垒平山脚后才修吊脚楼,成了寨里最高的吊脚楼。
记者看到,10多米高的堡坎全用大小不等的岩石垒砌。要到吊脚楼去,还得登几十步石梯。“听老辈子说,在修堡坎和石梯时,童家请了一个‘板眼’最多的工匠来设计的。修建时,每天有几十个工匠在施工。”杜现福说。
记者看到,堡坎虽然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但没有一点倾斜。被脚板磨得发光的石梯,仿佛在述说当年的故事。
童光祖其人其事
“童家院落的祖先是200多年前从酉阳泔溪迁到石合的,后来发迹成当地的大财主,有‘童百万’之称。”杜现福说,童家发迹后就修建了家族院落,“听老辈子说,院落修了10多年才完工。”
杜现福说,童光祖生于1920年2月。童光祖聪颖、好学,从小就跟着塾师舅舅田志澄在私塾里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和《算术》。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四川省立龙潭中学初中16班。1944年,毕业于该校高中3班。
杜现福说,童光祖的父亲童代清去世后,童光祖和哥哥童光前与母亲田氏靠祖上遗留的财产和收地租生活。童光祖的母亲田氏很能干,不但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而且购置了大量的田地。“听老辈子说,酉阳的泔溪、麻旺,黔江的两河、龙田、马喇,都有童家的田土。”
1949年11月,国民党军263师在火石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溃逃时在石合一带丢弃了很多枪支弹药。童光祖拾得不少,他还用钱买了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并以此为本钱与土匪勾结,被匪首陈铨编为“独立支队”,童光祖任支队长。
1950年,童光祖带领支队土匪窜到马喇,负隅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围剿。战斗中,土匪被击败,童光祖逃到了湖北,并化名田景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童光祖认为自己已瞒天过海,就给亲戚写信询问家事。于是,潜伏3年的童光祖露出了水面,并被缉拿归案。当年9月,童光祖在两河乡被公审枪决,时年34岁。
童氏院落待保护
“童氏院落虽然是土匪童光祖的家族院落,但从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方面还是值得保护的。”
杜现福说,童氏院落在文革期间被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一些木质建筑因年久失修檩断瓦破,柱子也遭到虫蛀。
记者看到童家的私塾、天井等被建了小洋楼。朝门处成了马厩,人们进出走的是在围墙的另一处开的门。“政府要来保护,我们会大力支持的。”杜现福说。
( 童化平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