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童忠广提供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话一点不假。无为西乡,泉塘镇,郭巨山行政村的务里童村,人们习惯叫她务里童家。她虽不是什么风景名胜,也不是什么重要政区,却很赫赫有名。尤其是过去,在无为西乡远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不仅历史悠久,家世显赫,兴旺发达,声名远播,还挺富有传奇色彩,非常有趣。
首先是崇高的社会地位
她是大江南北,巢湖之滨和全国各地所有巢无童氏家族的家庙和宗祠所在地;是他们家族数百年来的老家和根;是他们的历祖历宗和已故亲人灵魂的寄居安息之地和牌位的摆放供奉之处;也是他们历代的孝子贤孙每年悼念与祭祀祖先和已故亲人的场所;是哀思之所系,精神之所寄;是增强童氏家族亲情和凝聚力的核心;是整个童氏家族铭记、尊崇和敬仰的圣地。
可见其社会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崇高的,千万不可小觑。
其二是极佳的地理环境
她座落于由郭巨山北麓发脉的一条奔向天河的隐龙的龙首上,顺着龙首地脉由西南往东北。村子两头都向东南——前方略伸展,形状长长的,弯弯的,抱抱的,既像一张劲弓,又像一弯新月。
左边,也就是村子北端,紧临天河,而且,此处正好是天河的一个大弯兜,终年贮满碧水。清亮的河水从村后西边的周家大山,顺着蜿蜒曲折的河道缓缓流经村头,向东北流不远与永安河汇合一路向东南注入滚滚长江,放眼展视,宛如一条矫健腾游的青龙环抱。
右边,也就是村子西南端前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郭巨山,郁郁葱葱,非常秀丽,恰似一只猛虎驯服地蹬伏在那里。
村后,离不远是祈雨山和方家圩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排水小河沟,从西南向北绕村流向天河。小河沟北边不远处是一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龟形山,叫发罗山,俗称乌龟山,是天造地设,活灵活现的龟山——真武。
东南村前弯抱处是一口较大的月牙塘,正好兜贮着全村流出的财水。塘那边就是广阔的童矦二大圩,长年绿水流动,碧波荡漾,极像朱雀在曼妙欢快地起舞。还有数条有情有义的隐龙在前后左右相互相送,完全符合风水格局。
老人们都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有山有水,山水相连,环绕映衬。而且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特别是土地肥沃,良田千倾;前后几大圩,水系密布,纵横交错;水源充沛,易灌易排,易耕易种。
据说童家圩还是长江“埧胆”。童家圩一溃破,长江大埧就要破。所以童矦圩极少溃破,种田,干不掉,淹不了,旱涝保收。另外,河流水系相通,进出运输等,都很便利。后来,水利发展了,圩大堤牢,就更是固若金汤,年年丰收,岁岁有余,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养人发家,安居落业的最佳择地。不怪有人说,童氏之所以世代兴旺发达,历数百年而不衰,其原因就是得益于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其三是有趣的村庄名称
务里童氏说不一般,还真不一般,连村名都有好几种,每种都很有兴味,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当着茶余饭后休闲时有趣的故事讲。
第一种说叫“焐子童家”。话说务里童氏先祖因有事,曾在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严冬路过这里,正好天气已晚。这里当时水天相连,树木杂草丛生,荒无人烟;举目望去,茫茫然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路可走。他只好奔向郭巨山寺庙,想暂时借宿一晚。
原来这是座尼姑庵,有五个尼姑在里面修行。由于长途跋涉,极度疲劳,加之饥寒交迫,岂知刚到庵门口,他就再也支撑不住,突然昏晕了过去,重重的倒向山门。
响声惊动了庵内的几位尼姑。她们慌忙跑来,开门一看,吓了一跳,只见门口风雪地上躺着一个雪人,上前仔细一看,是位长得很清秀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伸手一摸,人都快被冻僵了。出家人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她们都急忙上前,七手八脚把他抬进庵堂,迅速拿来被子给他盖上,烧水替他焐。忙活了好长时间,都没有醒过来,没办法,她们只好把他抬入禅房,放到自己的床上,轮流用自己的玉体去焐,终于把他焐醒过来。
可由于极度疲劳,身体太过虚弱,人虽然醒了,可一点动不了,只好躺着。几位尼姑每天端茶送水,喂吃喂喝,对他精心照料调养。人非草木,日久生情,因此而生下了一子,并共同把他抚养长大。
传说,现在的务里童氏就是他的后人。
还说他长大了,为了报答救父生养之大恩,就一直把她们五位尼姑都当成自己的母亲大人一样敬重孝顺,给予养老送终,并把她们先后葬在了一起,树碑祭拜。就葬在现在村子前边还不远偏南的一个咀头上,后代子孙也一直把她们当成自己的祖先祭拜,并永远记着她们,把她们的安息之地称谓“五老坟”,“八重碑”,直到今天都这样叫,保护得很好。所以,有人就把务里童氏叫做“焐子童家”,意思说童家是被尼姑焐活生养的。
这在今天算不得什么,但在过去则属大逆不道,是极不光彩的。因此,老童家对此一直非常忌讳,认为这是子虚乌有,纯属杜撰捏造,是对老童家的亵渎和极大的侮辱。谁叫,就是大不敬,是绝对不允许的。除非在背后叫,当面叫,弄不好就要和你吵架,甚至大闹。因而,这一称呼一般极少听到。
(童海根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