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冠豸山上,有一圣旨牌坊。圣旨牌为“旌奖忠义节义烈坊祠”,恩授云骑尉,世袭三代。其中有我族童元殿与童宗华,附生。下图为冠豸山景区内原址图片。
圣旨牌坊
附生:明清时附学生的简称。古代科举名词,始于明代。明代在廪膳、增广生定额之外所取的府州县学生员,因附于廪膳、增广生之后,故称为附学生员,简称附生。清代相沿。
童宗华:原名永宗,庠名宗华,乃连城童氏第二十世,字观成,号芝山,郡庠生。卒咸丰丁巳年四月廿三午时,守城遇难,蒙皇恩诰赠云骑尉。有连城童氏族谱卷十二为证(见下图)。
连城童氏族谱卷十二
童元殿:因笔者资料有限,暂时未查询到,待笔者查阅到相关资料会及时补上。
圣旨牌坊简介
清咸丰年间(1858年),太平军攻陷连城,时县城官兵、富豪、平民聚集近4000余人上冠豸避匿,太平军曾数次从西埑门(丹梯、云栈上)攻打,因山上有备,丹梯狭径,雷士滚木为雨,太平军未能得手。后探知“南埑”险隘,清兵防备松懈,便于9月29日,佯攻西埑,另派一支小队带上火炮,挟当地人为向导,
攀上五老峰侧,攻上冠豸山寨。顷刻间,山上兵、民一时大乱,见到四面涌来的太平军,人员拥集一隅却是一深涧峡谷,许多人不顾生死纵身下跳,
被杀、踩踏、投崖而遇难者三千多人。仅有一位叫黄九林的人带领五佰余人从东埑门逃出,山上建筑全部被烧毁。
嗣后朝廷颁布圣旨,将此次登山抵御之有功人员、遇难官兵共28名,给予封赠抚恤。
关于太平军攻打连城。龙岩郑先生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块清朝牌匾(如下图),透过这牌匾,一段清末连城童子兵和太平军会战的故事,再次呈现。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太平军石达开部队攻陷连城,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仅咸丰之年,太平军三次进出连城,竹安寨成了富豪乡绅们的避乱之所。寨成30年后的1933年,工农红军挥戈闽西,进驻连城。红军带领乡民攻下竹安寨,把粮食、家具分给穷人。
竹安寨内依山势构筑的厅堂、居室、厨房、仓廪等39间房屋,因此毁于战事,现仍留存遗迹。竹安寨位居主景区冠豸山的东北部,高度660米,方圆4.2平方公里,乱菁塞途,钩刺牵衣,外围保持着浓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渐密,山势渐陡,苔藓、蕨类、地衣等分布于岩隙石根、涧头谷底,与峰峦相映衬。这块牌匾上写着“千古如生”四个大字,每个字体的长度都有半米左右,牌匾长约2米,高约0.7米。“千古如生”四个大字的两侧都有题款,左侧题款稍稍有些模糊,但是还能够依稀辨清 “义勇江”字样,“义勇江”下面是“江于源、江昭翰、江于榜”等一连串姓名,时间是 “咸丰十一年”;右侧题款写着“剿寇殉难有功”字样。
相关史料介绍,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将彭大顺,又为彭大王,咸丰十一年(1861)元月攻克长汀,二月攻下连城。
千古如生
关于雁门书院
沿圣旨牌坊往前走几百米,穿过经典“上游第一观”即可到达雁门书院。宗亲网有文章介绍雁门书院,这里附上雁门书院内部图片。
雁门书院大门
雁门书院先主要为童氏祭祖
雁门书院下厅
雁门书院两侧墙壁有关于连城童氏源流及历史名人
(连城通联员童杰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