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和堂国药号座落在朱家角大新街上,是家百年老店,它不仅年代久远,资本雄厚,且以药材道地,加工考究著称,在国药业中享有盛名。
童天和堂早先由宁波富绅童姓独资开设,清光绪三年(1877年),童氏老板重修“天和堂”金字招牌,这块黑底金字招牌出自书法家之手,字体端庄凝重,当年高悬店堂,十分引人注目。
童天和堂高墙围筑,水泥石库门,门面最上方有凸出圆形松鹤图案,下是“童天和药号”几个大字,中为黑漆钉皮大门,内开小便门一扇。药号共有三层,顶上还有约50多平方米的晒台,店堂楼面皆用广漆地板铺就,门庭楼前还有雕花栏杆走廊,显得精致细巧,雍容华贵。
店堂里的柜台、帐台及放置药材用的七七四十九只“百眼橱”,一式为乌漆黄坚榆精制而成,每一个抽屉都贴着标签,标注着里面放的药材,另有百把只放置粗料药物的圆形青花瓷瓶和放置羚羊粉、珍珠粉等细料的锡罐。
“童天和堂”站柜台要求严格,等级分明。通常以业务高低,顾客生熟,生意广狭等分成头柜、贰柜、叁柜……共有六个级别,以“贡献”、“能力”的大小,付给不同的报酬。头柜、贰柜者,人称“青龙白虎”,此乃药店中佼佼者,他们通晓药性、刀工娴熟,业务精,抓药准,动作快,态度好。
从各省产地采购,挑选地道药材,自设工场,精工炮制饮片和丸散膏丹,是童天和堂的一大经营特色。童天和自制的六神丸、行军散、人参再造丸、驴皮膏、龟版膏、鳖甲膏、薄片阿胶等丸散补膏,加工道地,质量上乘。药工刀工娴熟,曾有“白芍呒没边,附子飞上天,槟榔要切一百廿捌片,发半夏犹似锡锣片”之说(形容切片之薄)。每年冬令进补季节,生意十分兴旺。后工场六、七只煎膏滋药的紫铜锅一早点火煎熬,一直要到下午三、四点方才熄火。药煎三遍,沥筛、澄脚,环环紧扣,煎功道地。有的还要求到家代煎,药店也欣然接受,久而久之,声誉日增。时年煎驴皮300张,龟版膏500斤,年供应薄片阿胶500斤,膏滋药千余料,仅补膏类之销售,即可见其业务之盛况。
童天和堂国药号还有一个特色是聘请名医坐堂门诊,以方便病家。先后来店门诊的有金乃声,叶志廉,金宝祥等著名中医,一边搭脉开方,一边付钱撮药,名医良药,相得益彰,一时名闻遐迩,“乡脚”极广,西到枫泾、西塘,南到昆山天马山,北到茜墩、陆家浜,四乡百里纷纷前来。 (李克刚 )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