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坞村,位于浙江浦江县花桥乡西北部一山源尽头,处在两山夹峙的一狭长山弄里。因地理位置偏狭,村落自然向村西平坦山坡上发展,现住着20多户人家。村落一高一低显得错落有致,底处一派静谧安详,往高处却可登高望远,极目南天阔。同一村落,两种景致,两般心情,两言难尽,少有比拟。
童坞村的自然风光还有两大特色。一是古木多。刚进村口,几棵参天枫树就将村子点缀的古意盎然和神秘深邃,遮天蔽日的绿色树冠也带来夏日的一片沁凉。这些枫树需几人合抱,实为罕见,但最珍贵和难得一见的却是村口东山上的香榧树群。十几株虬枝劲叶的香榧矗立着,每株树干都高达十几米,树身都要两人及以上才能环抱,树冠相连盖满了整个斜山坡。据村民介绍,这些树木至少已有千年以上,今天仍枝繁叶茂年年结果不显老,当为浦江第一香榧古树群。二是石桥多。童坞村山、房、路、溪紧紧相连,村在山旁,路在村边,溪在路下。沿路走,所有景色皆可入目甚至手可触及,但最多的却是溪道上小桥。从村口到村尾,竟有17座,且都是石块垒砌成的石拱桥,真可谓十步一桥。童坞先人建桥初衷,就是将一溪分离的东西两山相连,实现资源利用的便捷化和最大化。今天,一些桥上建起了房子,桥涵洞上青藤垂挂,桥下清水潺湲,形成了十桥九景的美丽风景线。
古木遮掩下的童坞村,掩盖不住历史的悠久。明朝初年,童坞村祖黄氏兄弟,从江西流徙来浦,一在黄宅定居,繁衍为黄氏和溪派,一在童坞村定居,繁衍为黄氏文溪派。童坞村祖到清朝黄德煔(音)辈,已是很繁盛。德祖儒生世家,又乐善好施,深得遐迩民心。一年浦阳流域大旱,朝廷赈济未及,已路有饿殍。德祖知情,随即卖掉个人田产用于救济灾民。后朝廷知悉,为表彰其功劳,封公正绅士。此后,浦阳知县到任,必要先来拜访再入县衙。今天村里还保存两处建于明朝末年的厅堂门楼。厅堂居村中,门口有四个旗杆石墩,站旗墩前可遥想当年旗风猎猎显赫家风;内部分两进,前正厅、中天井、后堂楼、左右耳房和通道,印证了内部悬挂的“务本堂”牌匾的诠释。门楼居村尾,四合院式的一座大宅子,进入中门站在开阔的院落中,就可感受前后左右高大马头墙下古建筑的恢弘气势。房子除两边主墙是青砖建成,其它都是木制,屋檐下雕龙刻凤的悬梁和牛腿,门窗上勾檐斗角窗棂和图案,都展示着明清时期高超的建筑艺术。门楼原为一个家族的宅院,最多时居住了15户人家近百人口,融融一大家,竟有郑宅“江南第一家”的大家风范。
家风传世,民风相袭,发现童坞村的底蕴还更多的体现在村民身上。我在村老年人协会门口遇到了读书看报的老人们,就坐下来聊天。老人们都很健谈,谈起村里的历史就一脸的自豪,娓娓而述,如数家珍。他们从村史又谈到三皇五帝治天下,谈到天文地理之精妙,如老学究,如大成者,内心不禁暗声惊叹他们的学识。老人们非常热心,对我这个陌生人的采风十分支持,一位老人主动给我当起向导,村里村外山上山下的带领并介绍,让我很是感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人们说童坞村口所有的山势都往村内拐,村子也成为了一方聚财气汇才人的风水宝地。我想,风水风情相依,人世人生相附,只要生生不息,有个良性循环,就会成为一方宝地。
[编者注]目前浦江县童坞村还住有4户童氏家庭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