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辽阳市东7.5公里的清云山的西南坡上,有一座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永宁寺。它是辽阳城内广枯寺的东庵,占地约400平方米。此寺为明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释道圆晚年“栖真之所”,1966年文革中遭破坏,山门改建民房,大殿及配房全部扒掉。
在该寺后院缭墙外3米处,有一建于明清时期的僧墓塔院,塔院内东西并列着 7座墓塔,背靠青山,松林环绕。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塔,名为永宁寺圆公塔,是明代辽东高僧、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广枯寺住持圆公道圆的墓塔,明正统七年(1443年)所建。
圆公童氏,法号道圆,字镜堂,女真人,生于明洪武八年(1376年),北方东海洋(现黑龙江流域)人,其祖籍为我国北方东海女真右族(东海洋即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地区)。明洪武十六年,随父童伯颜,由锦州大广济寺转至辽阳东宁卫定居,并入东会寺,拜千江印公为师。
明永乐四年(1406年),代表辽东佛教僧徒一行六员,前去北京参加全国3万僧众迎西天葛哩嘛上师法王预典。
永乐六年(1408年),众选经吏部试中任命为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并兼广佑寺住持。负责监督辽东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事。在此期间,在辽东都司左军都督王真主持下,重修广佑寺和白塔,“广佑寺圣镜焕然一新,宝塔十三层崇修完美”,直至正统三年(1438),因年老辞去副都纲和住持职,退居东庵永宁寺。
明正统七年(1442)卒于辽阳广佑东庵永宁寺,年六十八岁。释道圆弟子行平率师兄弟及徒子徒孙八十一人为他共建宝塔于寺院后山。
他从事佛教活动达52年之久。传经弟子40余名,并统辖各处僧众、佛门弟子,使辽阳成为辽东佛教的中心,为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圆公“岁圆寂,在僧殡时,官员及僧俗,编素百千人”,敬沉祭之。
附注
道圆和尚塔
该塔高六米,为八角七级密檐式实心石塔。这是辽阳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明代高僧舍利坟塔。此塔由石块砌叠而成,塔身八角七檐,由下至上逐层内收。塔刹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八面燕翅石座,上面是大中小三个石珠叠穿而成塔尖。自下而上共分四部分。塔基由青石砌成,现已下陷与地面相平。塔座下面为石刻莲瓣,中间为八面须弥束腰,上面由八面石堆燕翅莲托单排二十四块石斗拱。须弥束腰正南面镶嵌《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圆公塔铭》刻石。刻石长方形,淡青色页岩。正文二十行,满行七十八字,楷书体。天台师鉴撰文,行荣书丹。塔铭约一千五百字,记述了释道圆一生弘法活动。圆公塔,特别是塔铭刻石,是研究明代早期辽东教僧和东海洋女真僧徒归辽东都司演法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1981年5月,辽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联员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