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四川天府钟灵毓秀 客家童氏英才辈出 ---客家历史文化考究之六
发表时间:2012-7-15 18:23:20     新闻来源:     阅读:12365次

 

                                    (童化平 摘编稿)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被世人称为天府之国。就在这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生息着一支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俗习惯、至今还讲一口比较标准的客家方言的中国客家民系。根据大量史料、文献考证,四川客家人大约是在1370年至1800年左右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贵州、广西等地迁入的。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相当一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详见笔者在本网发表的客家历史文化考究之四〉

一、客家人入川的历史背景及路线

  明末清初,四川的兵燹战乱连续长达三十多年。
  因为战乱、瘟疫、饥馑,四川土著人口不足20%,导致千顷田地荒芜四十余年,物产枯竭,整个天府之国呈一片杂草从生,虎豹横行的荒漠景象。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清廷采取强行移民和鼓励外省人自愿移民的两项措施,发动了移民垦荒复耕运动。继湖广人迁徙入川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省百多万客家相继移民入川,垦殖创业,这就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
(即湖广人)、广(即广东客家人)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
  广东等省入川的客家人,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陶猗之家,并非衣食无着落的蓬门筚户。他们并不满足于暖身饱腹的安稳生活,而义无反顾地谋求开拓进取,赴川建功立业。民间和官方的文告足以说明客家励精图治、赴川建功立业的生动例证。现存的家族谱牒也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入川客家继承先贤传统、艰苦奋斗、谋求发展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行为。
  根据广东地方文献和四川地方志以及客属族谱等史料证实,四川客家大多数从嘉应[现在的梅州]、韶州[现在的韶关]、南雄、惠州[含河源]、潮州、汀州、等地区迁入。
  根据史料记载,粤、闽等省客家主要从两条路线入川:一条是从粤北经湖南的汝城、桂东、茶陵、醴陵、浏阳、平江再到长江;第二条是从粤北途经湖南的宜章、郴州、祁阳、邵阳、常德再抵长江。最后,两路都经长江流域或经湖北的恩施溯江而上入川。在川东驻垦若干年后,分北上和西进两条路线迁徙。北上路线,由川东向广安、仪陇、巴中方向移动。西进部分的在客家泸县、富顺、隆昌、威远等川南地区垦殖相当长时期后,一部分仍然留在川南,另一部分顺沱江流域而上,到川西垦殖落业。入川客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徙居落业在川南和川西地区,以隆昌为中心的川南和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这两大板块构成了今天四川客家群体的生活大本营,是闻名于巴山蜀水的客家聚居区。

二、四川客家人的分布


  根据史料记载和我们实地调查客家,客家人分散在四川各地,主要分布川西的双流、新津、温江、都江堰、郫县、彭县、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德阳;川北的江油、三台、中江、绵阳、仪陇、盐亭、巴中、通江;川东的广安、合川;川南的荣昌、泸县、富顺、宜宾、威远、隆昌、资中、简阳、仁寿、彭山及凉山州所辖的西昌、会理等三十八县(市、区),尤其以沱江流域和成都东郊最为集中。根据史料、家族谱牒统计分析,整个四川人口主要由湖广人和粤、闽、赣、桂客家人两大部分构成,湖广人和客家人分别占四川当时总人口的40%33%

 

 

 

     目前有4万重庆人,他们历经300年仍乡音不改,在家只说客家话,出门才说重庆话。在湖广会馆举行的客家人研讨会上,专家介绍,重庆目前还留存着这样一个客家方言岛,这里的人互相之间说话,外人基本无法听懂。

这个独特的语言孤岛在荣昌盘龙镇,该镇多数人在家只说客家话,民间俗称广东腔

宁卖祖上田,不丢祖上言。客家人一直遵崇这样一条祖训

他们长期不被其他方言同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客家人一直坚持只和说客家话的人联姻,当然孩子生下来接受的就是客家话。直到近年,这个老规矩才逐渐淡化。

客家人带来玉米红苕与著名的荣昌夏布也是客家人的技艺

目前,分布于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约有1.2亿人,海外华侨中约有500万客家人,香港人有200万客家人,四川、重庆有300万客家人,是中国大陆客家聚居的五大区域之一。

重庆客家人的先祖,一般来自广东梅县。明末清初,他们在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落户重庆,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在重庆,大约有10万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荣昌的盘龙、荣隆、龙集、仁义、安富及江津的仁沱、中山等地,一般都是聚居。

客家人到来后,面对生疏环境和恶劣自然条件,生存壮大。荣昌的玉米、红苕、甘蔗及苎麻、烟草等都是客家人从广东带来种植的,著名的荣昌夏布也是客家人的技艺。如今,盘龙镇的夏布生产企业有23家,年创汇5000万元。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芬说,重庆曾有1000多座会馆散布城市乡间。会馆多是客家人建的。如果你老家附近曾有一座会馆,你就可能是客家人。

迁徙各地相隔万里客家方言千年互通

客家是我国汉族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民系。自西晋以后,中原地区一些汉族人,因战乱等原因,不得不迁徙到江西、福建及广东东北部等地居住下来,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和民系认同感的聚居区或散居地,他们就是客家人。

明末清初,客家大本营地区因耕地不足或自然灾害,甚至主客械斗,客家人在康乾时期再次迁徙,近的如湖广填川,远的迁徙海外。近两千年来,客家人在迁徙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方言、文化和强烈认同感,各地客家人尽管相隔万里关山,但他们今天仍可以用客家方言互通交流。

      四川是由移民构成的省份,也是客家人口最多的西部内陆大省。现在四川客家由六大部分构成:一是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客家徙居四川繁衍200多万人口;二是抗战时,以惠州十属为主的粤、闽、桂、赣客家为躲避日寇迫害迁徙四川;三是新中国成立时,南下干部中的客家定居四川;四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为了支援四川的经济建设,很多外省客家人赴川工作留居四川;五是大专院校客属毕业生受国家派遣来川工作,并长留四川;六是海外客属华侨回到祖国并在四川定居。因此,四川客家与港、澳、台和世界的客属乡贤俊彦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宗亲乡情关系。

三、四川客家方言区

  四川现共有人口8350多万人,其中汉族人口7780多万,占全川总人口的97%,汉族居住面积18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省总面积的38%,客家人也居住在占这18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因为湖广人口最多,故四川通行以湖北麻城话为基础的四川话(以成都话为代表),旧称湖广话(即湖广移民所讲的话)。四川话在语言学上称为四川官话,为北方言西南次方言。这是四川第一大方言。四川语客家是仅次于四川官话的第二大方言。在四川局部地区,还流行湖南老湘语,在语言学上分类为湘方言。四川汉族地区主要通行这三种方言。

  客家语是我国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它是我国古代中原正宗的宫廷官话,因而与现代普通话差异最小。

  由于客家人祖先大多是中原的豪门大户,在移民入川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禁止与湖广、土著通婚,同时恪守
能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宗遗训,要求在客家群体内部必须客家讲语。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为客家适应生存环境,便于对外交往,年轻人逐步学会了四川官话。年轻人所讲的客家话吸收了一点四川官话的词汇和读音。现在,客家人已与湖广人及其他民系通婚,但嫁到客属家庭的湖广或其他省籍的妇女必须学会讲客家语;外嫁他方的客家女儿和外出工作的客家人返回故里后,也必须讲客家语,这是客家语能够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

  在川生活了两、三百年的客家人,在客家聚居区域内仍能流利地讲略带梅县口音的客家语,大部分人对外能讲四川官话。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郁而独特的客家风俗习惯。全川讲客家语的人口达150万人以上,客家语覆盖面达1200平方公里。

四、客家人对振兴四川经济文化的贡献

  明末清初,因为战乱、瘟疫、饥馑,四川一片荒凉,天府之国原有的一派富饶繁荣景象荡然无存,到处是一片残破衰落、极度荒漠的景象。客家人移民入川,带来了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的客家精神,百余万客家人同湖北、湖南移民一道,为四川经济的复苏、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在开垦荒地复耕田园的作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客家来源于中原
三朝贵族,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在漫长的迁徙创业生涯中,一直坚持耕读传家的宗旨,从而决定了客家在农耕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得到官方的好评。客家人对四川的开发无不表现出劬勤创业的精神,客家人不畏困难,劬勤创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把草木难以生存的荒山野岭改造成为稻花飘香、硕果累累的山间田园。

  客家人在作物栽培和田间管理上也超群绝伦,他们根据土壤的结构、时令季节、环境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等实际状况科学地施肥浇水,因而使各种作物的产量明显大幅度增长。在官方的倡导下,土著和其他移民
仿而行之,辄效,从而推动了以农业为支柱的四川经济迅速发展,使四川又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

  很多客家人为开发四川、复苏四川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创立了自己的基业。

  由于客家人劬勤创业,促进了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在成都东郊客家聚居区,原来集镇极为稀少,由于客家人垦殖创业,在康熙初期先后兴建了以西河场、仁和场(今名石板滩)为代表的一大批集市贸易场地,并约定成俗,每隔两天赶墟,进行商品交易,从而活跃了经济,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向前发展。

  客家人同湖广人一起,励精图治,促进城市经济的复苏。在人烟断迹十多年的成都,大力恢复发展丝绸、锦缎的纺织生产,使成都成为大西南丝绸纺织中心。与此同时,还遍地植树种花,造房建肆,商贾纷至踏来,川粮贩出,广货入蓉,尤其是客家人还把岭南的山货、广东的纱缎引入蓉城市场,使成都这一典型的消费城市演变成活跃的经济中心,
芙蓉栽插几千株,锦城不少吴泊船,就是对这一繁荣景象的写照!

  四川是被崇山峻岭环绕的盆地,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产业物种很难传入四川,外来的物产种类很少。客家人的移民入川,为四川引进优良产业物种带来了机遇。红薯、玉米、南瓜、蕃茄、土豆、洋白菜、四季豆等粮食蔬菜作物从美洲等地传入中国广东、福建后,由闽、粤客家引入四川,客家人还把原产于国外的烟草、柠檬和产于福建、广东的广柑、桔子、甘蔗、柚子、桂圆、荔枝、黄麻、木棉等经济作物带入四川,改善和优化了四川的产业结构。


  四川的饮食文化璀灿夺目,明代以前的菜肴,大多以盐、姜、蒜、糖为主要调料,普遍流行微辛甜咸的味型,川人喜好以姜、蒜之辛辣,祛除自身在潮湿气候中积存在体内的寒湿,
    
原产于墨西哥的辣椒刚传入闽、粤不久,即由广东客家引进入川,广泛栽种于巴蜀大地。

四川的麻辣豆腐据考证由汀州八大干根据四川潮湿气候演变而来的。

在四川很多地区,至今仍然将辣椒称为海椒,意为从海外传入的辣椒。客家人同其他移民在烹饪实践中发现了辣椒在菜肴中具有增色、溢香、提味的特点,将辣椒和花椒作为新调料共同烹调做菜,终于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以麻辣为主味型的川菜大系列,使川菜荣居于中国四大名菜之中。为了抵御四川的潮湿气候,川人从此改用辣椒代替姜蒜祛寒除湿。

  客家人入川,使原有的巴蜀文化增辉添彩。汀州、梅县、五华、兴宁等地客家迁入成都洛带后,带来了嘉应五属每年春季办灯展活动的习俗,不久风行于巴蜀大地。随着斗转星移终于演变成今天扬名大江南北的成都青羊宫灯会和自贡恐龙灯会。

五、四川的客家会馆、宗祠和民宅

  四川是由移民构成的省份,清雍正年间,移民总数占四川总人口的80%以上,湖广移民最多,来自粤、闽、桂、赣客家人仅次于湖广。外省人移民入川后,因语言的差异、地域的生疏、环境的不适,都自发建立同乡会馆组织,以联络乡谊为内涵的同乡会馆便应运而生了,湖广会馆、闽赣会馆、江浙会馆、西秦会馆,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在中国所有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最崇奉团结,以南华宫为冠名的客家会馆纷纷出现在巴蜀大地,客家人为了表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往往把南华宫的大门开向东南方向,时时遥望闽、粤故土。

  成都,重庆一些大城市的客家会馆还兼有行业商会的活动场所的功能,客家会馆对于四川的近代市场经济的萌芽起到了催化作用。

  客家会馆的修建对于继承发扬客家精神,维系四川客家民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客家移垦文化延续至今的有力见证。经过两百多年的战祸浩劫和风雨剥蚀,成都东郊洛带镇、金堂土桥镇、广汉市、三台县潼川镇等地的客家会馆(南华宫)至今保存完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近二十所客家会馆。这些会馆中,尤以成都洛带镇的南华宫令人赞叹。

       据福建《童氏九郎家谱》记载:九世祖子显公后裔童祯公与妻廖氏携三子迁往四川成都北门,及乐山,乐至一带。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此一直没有寻找到。

     据历史资料记载,国乱蜀先乱,天府之国四川,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三国到民国政府迁重庆,特别是元朝战争以及抓壮丁,出现多次王保长抓壮丁,加之天灾疾病,因此,四川出现地广人稀、明朝朱洪武,清朝康熙先后移民和号召国民入川,童氏三始祖于1370年到重庆,在渝北插占为业,发展农业生产。张献忠洗杀四川人后,童氏同胞又从西充、遵义等地返重庆为重庆做贡献

修静观寺

  童氏在静观人财两旺,按当时人们信念,又受静观各种庙宇先后建立,如宋代塔坪寺及以后逐渐出现的禹王庙、文庙、关庙……等影响,从1382年(天顺五年)——1618年以童姓为主修静观寺,据碑记,铁香炉,石碑所刻有名者一百人以上。

静观寺古碑确记

   吾族自明初入蜀,童氏出资修静观寺施主有1382年碑记有童友宁友和友能友顺,友金追柏等。一排有童钊童庆童印,童禹童浩童琥元旭等。香炉中铁碑有童志学,日园日洪必儒(1393

  由于
人客家源于西晋、李唐和赵宋三个王朝的士大夫阶层,特别重视维护宗亲家族的团结。入川后仍然不忘弘扬宗情、泽惠家族的传统,各宗氏都要续族谱建祠堂。宗亲祠堂的建造往往有三种模式:一是跨州县联合建祠堂。二是各支系联合建祠。三是单个支系建祠。客家祠堂正厅设有神龛,摆放列祖列宗的神位,还有餐厅、客厅,以方便族人祭祀团拜,叙情聚餐。

  此外,具有中原和岭南建筑风格的客家民宅建筑到处可见。如果身临蜀地,即可目睹客家建筑风格的民宅有:成都东郊石灵寺碉楼、涪陵市明家乡双石村瞿九畴土楼、仪陇县朱德旧居李家湾碉楼、广安县龙台寺杨森故居碉楼、巴县木洞镇蔡家碉楼高达七层,颇为壮观。南华宫、客家祠堂、民宅及其聚会活动,构画了四川客家文化色彩斑斓的画卷,对于维系四川客家民系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六、天府之国地灵人杰,客家乡亲情真意切.

  闪烁着华夏文明光辉的客家移垦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四川客家儿女,客家开发了四川〈含重庆〉、发展了四川〈含重庆〉,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和杰出人物。

  最为著名的是四川仪陇籍客家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

    明万历总兵童无镇 平定杨应龙叛变 详见瞿九思编《万历武功录》。

  祖籍在福建宁化清初移民到四川乐山的客家人郭沫若,是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

成都东郊义和团首领廖观音,是全川妇孺皆知的反清传奇式客家巾帼英雄。

中国当代名医,中医创新特色疗法综调法发明人童远福【始祖成湖公清康熙四年由福建汀州府武平鲁溪迁入川的】。

童相文  会计师。男,19459月出生,四川荣县人。毕业于北京经济函授大学。曾任四川省丝绸公司威远县公司计财股副股长。1984年起,业余执教10多年,培养了不少会计人才。1994年被选编入《当代中国会计师》二卷。

童祥铭   19423月生,四川泸州人。四川省泸州市文化局二级作曲,泸州艺术集成志书主编兼史志集成办公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泸州市委委员、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长城学会、四川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傩文化研究会理事,泸州川剧理论研究会秘书长。获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被评为四川省和泸州市艺术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先进个人。

 

开药铺行医治病救人的名医--童显裕

   童氏1932年续谱庶务童显裕,他不但为续谱立下汗马功劳,他还是名医,以童显裕(字玉堂)为代表的医师(1875——1959),从医近70年,学医期间抄药书整整3年,内外妇各科皆通,在静观兴隆街楼底滩皆设有药铺,贫穷者不取分文医疗费、药费,急病者先救人,后记账,日夜皆出诊,深夜也步行到邻水,合川,复兴龙王三圣,偏岩,木耳等地,擅长夜间走路,辨别方向。1952年后白天一直在静观供销社坐堂行医,1957年重庆医科大学成立,曾多次派人到静观,聘童玉堂、童德祥父子到重医一院中医科任教授,由于当局以家庭成分为由未成。

静观享受童氏免费医疗者现在还有人在,常回忆童玉堂行医的高尚品德,救死扶伤精神。

 

   童显懋又名宪章、文琴。生于公元一八七二年,巴县人。一九0一年任川东书院校长,一九0五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奉命回四川发展组织,成立重庆市第一个同盟会支部。后任成都陆军小学校长,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处长,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一九一八年成立重庆赴法勤工俭学任校长。现有他当时签发的毕业证书,陈列在邓小平纪念馆。童宪章于一九三九年病故,享年六十七。

  童庸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巴县人,一九二二年同吴玉璋、杨公、王右石参加革命,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一九二七年去苏联学习。一九三0年回国,在上海与罗世文等参加革命活动,在九江被捕杀害,时年三十一岁。

   童靖涛,黄埔抗日老兵,现仍活在世,是一位抗日老英雄,受人称赞。

   童小平,字昌慧,生于一九五二年六月,重庆市人,二00三年一月,被选为重庆市副市长,二00八年三月,再次当选为重庆市副市长,她是目前童家的一位女性高官〈中共十七大代表〉。

   童立,重庆市人,自费在渝北区龙溪镇征地二十六亩,新建“重庆市北城书画学校”,招生四百余人,荣获“中国杰出校长”称号。

   童光明,武汉市铁路公安民警,缉毒英雄,全国十大英雄民警之一。

  万兴碧。女,重庆市静观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老龄协会六部委授予“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百岁寿星贺正兰,女,童象伟之妻,重庆静观人,家住北碚区静观镇集贞村三角田社,二00七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满一百岁,童氏家族委员会送匾祝贺。

   童述猷,原静观一中退休教师,是著名书法家,荣获大奖,是童氏家族筹办族委会的发起人之一,是童氏家族委员会委员。

 

    童述华,重庆静观人,重庆谦翔置业有限公司懂事长。他是优秀企业家,慷慨解囊,支持童氏族会经费,奖励贫困学生和资助弱势群体,收到政府表彰。

   惩富济贫童贵。生于一八六七年,江北城县人,从小拜武举童大江学武艺,后拜周二老少为师,一身轻功好武艺,因惩富济贫,偏岩绅士唐洪源勾结官府,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时年二十八岁。

   童明卉,重医副教授,一九九四年组织族人编写《童氏雍睦祠族谱》,二00七年编写了《童氏春秋》。

童明伦、童明健等人,于二00七年撰写《怀念与记忆》,印刷四百本,免费送给族人和亲友,这对于童氏后人尊敬祖先,热爱家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童先洪,从一九七二年发现《渝北童氏族谱》,产生了寻找童氏尊睦祠族谱,至今未发现族谱,有的只是一两房人的手抄本,而且是一部分谱序,残缺不全,于是一边工作,一边调查,研究童氏历史,一九九七年退休后,开始撰写《童氏族谱》,经过多次修改核实,又撰写了图文并茂的《童氏渊源》,直到二00八年清明节,才在童氏家族代表大会上向族人展示。

 

成都东郊洛带镇客家人刘子华,对天文学的贡献及知名度可以同哥白尼、爱因斯坦相提并论。

四川钟灵毓秀,客家英才辈出,有不少成为中华民族的精英!

 

 七:笔者编后感悟:

   客家人向四川移民之时,正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号称康乾盛世的社会经济的繁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四川适时的奉谕招民 优民政策,使得勇于开拓创新的客家人,凭借祖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实力挟重资为鬻,转远经营,隶籍居四川。通过在开基地艰苦卓绝的努力,很快出现了缘旷土之甚微,久荒之产极沃,而无产之人得土耕种故不数年家给人足,买田置产,歌适乐郊矣美好景象,客家移民得以安居乐业。落籍四川的客家人后裔,有着浓厚的寻根、认祖意识。正是这种对祖籍地极为悠久、深厚的族类认同的归宗尊祖意识,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支持着客家移民为开基地四川的文化、经济发展立下功绩。翻开陈封的历史,客家人向四川〈包括重庆〉移民史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当我们沿着客家文献与家谱记载的历史脉络,触摸着客家移民为四川〈包括重庆〉的经济文化发展奋力拼搏、对客家祖地的眷恋历史的脉搏跳动时,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祖先崇拜的文化理念在客家移民中的演绎。三百多年过去了,落籍在当年四川〈包括重庆〉的客家移民后裔依然固守着归宗尊祖理念,回祖地寻根谒祖,共叙亲情。拳拳之心,昭昭在目。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客家迁徙史》

2:《客家饮食文化》

3:《广东地方文献》

4:《四川地方志》

5:《汀州府志》

6:《重庆静观童氏族谱》

7:客家《童氏族谱》清道光版与明万历版

8:部分数字资料来源于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主题: 字辈
作者: 童 (2015-6-13 18:40:02) 42.81.35.58
内容: 四川泸州泸县宋观云龙童家字辈 1.登仕益永我常玉,自超绍国昌荣世,福禄霞龄庆远长,光宗耀祖乾元绪。 2.德厚宏开弟,名成贵显扬,兴家思礼让,立志正朝纲。
主题: 重庆渝北童氏族谱
作者: 童明权 (2014-7-4 9:48:35) 119.1.159.170
内容: 我父1947年跟随三祖父到遵义经商,我家有石印版童氏族谱,分三个祠堂,我们是中祠。其字輩:为昭吉显、、登明师贞、必以再启、良秉敬仁、用光永照、宗远刻成。联系渝北及搬迁到贵阳的二祖父的家人,联系电话:18585347895
浏览该商品的全部2条评论>>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名胜民俗
·美丽田园 魅力阿底 (2024-1-29)
·廖氏童妈之墓典祭 (2023-12-14)
·武功将军 ——童家大院 (2023-12-10)
·童仲玉,前童人的财神爷 (2023-11-9)
·无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童氏宗祠 (2023-6-26)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