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08-6-1 12:46:52 新闻来源: 阅读:5108次 |
清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1864年),陕西二州三府23个县近百万回民被迫起义,灾难使他们离开了祖籍八百里秦川,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平凉安置时间),百万回民,除了白彦虎带出国门的3144人外,劫后余生的十几万人,基本上得到了安置,大部分的安置是经过官方指示的,而极少部分由于战争创伤,心有余悸地躲藏在各地最隐密的地方,昼伏夜出,躲过了清军剿洗,幸存了下来。尤其邠州白吉亭口的数千口人,冲散后定居在西北各地,只能知道有这一支人马,而史料上很少见传,毕竟是一个历史研究上的空白。 邠州西南与甘肃的灵台接境,正南是凤翔府的麟游,这里的回族人都集中在白吉原的亭(秦)口。 邠州起义是1867年正月初七,当时陕西义军激战白吉原战役时,卷入起义行列的。白吉全村有九大家族,童惠李刘安陈马鄢闪。以童惠李为旺族。因回族人口少而重武轻文,同时童李安三家朝中都有要员,所以和汉族相处,受侮较少,但在左宗棠的眼中,善恶均为剿洗对象,伧促地卷入战争,所有家产牲畜等一切都丢了,除有些老弱被追杀跳入秦河外,其余都随义军撤向董志原。首领是李金良、惠希和。在董志原,白彦虎部队扎在西峰北的晏西坳,白吉人扎在驿马与西峰之间,白彦虎的称“头营”,李金良的称“中营”。 同治八年,义军在董志原极度乏粮,形势万分紧张,经议西撤,在宁夏固原杨郎遭到了刘松山和左宗棠的夹攻,左宗棠的剿抚兼施,立足于剿,义军凭险阻于三不通,清军先部黄鼎、马德顺等将义军追至党家要岘,战斗异常激烈,撤退中大将杨文治、白彦龙阵亡,老幼未能疾走者,杀毙及坠岩落涧,铁蹄踩毙者两万余众,白吉首领李金良落涧被俘,白吉人群龙无首,四零五落地流入各地。 另一领队惠希和和表弟(李金良之五弟)李金禄带领200多人,北上东口外,解放前李惠有二位老者随驼队在张家口一带找了几个月,杳无音信,扫兴而归。通过《穆斯林通讯》媒介,得知李金禄三代孙李玉忠等住在张家口清水桥一带,惠希和的三世孙住在承德市陕西营小区。 童姓大族失散落居于西北各地,平凉最多,北原的中营、南原的张童原、五老沟的中庄,宁夏固原的中瑞河,新疆伊犁的伊宁县、泾源的惠家台等都有童家人。他们被安置后的第一代是“振”字辈,以下是“元”字,再下是“金”字,再下是“玉”字,玉字辈以下就乱了谱。 惠姓起义时有老兄弟四人和几位老人,他们是希祥、希真、希和、希贤,希祥落在五老沟的油房沟,后辈出过两位大阿訇,大惠小惠(其子不详);希真一家在泾源的惠家台,听说人丁非常兴旺;希贤一家落户平凉北原中营一带,解放前,有个叫惠彦清的人,有的人说是打富济贫的土英豪,曾纠合数百人打下了平凉和华亭二县,后阵亡。希和在兄弟中排行为三,很有武艺,失败后落户承德市陕西营。 李姓老兄弟五人是一母同胞,金福、金寿、金发、金良、金禄。失散后金福、金寿居于平凉五老沟的油房沟,金发住在南原的张童原,金良家定居平凉北原的中营,金良本人随刘锦棠和崔伟、禹德彦收复新疆后,被任命为新疆奇台统领,光绪元年,被皇上赐死,吞金逝于哈密。四世孙李存恩,现住伊犁的阿热吾斯塘,全家12户人。李金禄分散后住东口外张家口市,现三世孙李玉忠、李玉明等住在张家口市清水桥北街。李氏五虎,金字辈是邠县白吉生,到平凉定居后是“德”字辈,德以下是“凤”字辈,凤字以下是“万”字辈,万字以下是“付”字辈,付以下就乱了谱。 刘姓最为分散,宁夏高窑地方有一大支叶,解放前出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人,叫刘百长,笃志清真,供养教门,得到全宁夏回族的赞誉,其余凡有白吉人的地方,都有刘姓,据说有一部分现居哈萨克斯坦。刘家安民后的第一代排行是个“满”字,满之下是“万”字,万之下是长(常),再以下未曾考证。 随白彦虎留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支叶人,解放前住在保家局巷(现在的大西门),有随军的白吉籍阿訇,名叫马学海(人称红城子),光绪初年,发动白吉人盖了一座简易的清真寺,取名邠州寺,宣统元年(1909年)又将寺址迁于育才巷盖了一座新疆式的平房大殿,历经70年沧桑,1980年失火被焚,1989年在市政府规划下,南移100米,在马市小区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三层楼清真寺,说邠州寺名气不大,人们通称“白吉寺”。该寺起先由红城子阿訇主持,因威望高三进邠州寺。1924年在邠州寺归真。以后由阿訇的高徒、义子马兆林阿訇(人称化者子)主持,1942年,化者子阿訇被聘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开学,解放初搬回新疆昌吉陕西大寺,于1955年归真在该寺。白吉寺由化者子阿訇的长子马彦勋阿訇主持教务40多年,曾两次朝觐,现将近80岁高龄了,仍受坊民尊敬。 远在离乌鲁木齐730公里的伊宁县,城西有一个纯白吉人的寺坊,以陈、童、马姓为主。改革开放前,这里有一位百岁老阿訇童振祥,立了一个小寺,50多户人履行宗教义务,1980年经宗教局批准了一个《宗教场所合格证》,大家出资买了一个不满一亩的地点,盖上了伊犁地区的一座白吉寺,由马阿訇的族弟童振芳阿訇任“伊玛目”,坊民非常富有,团结得非常好。 白吉人最大的一个群体,是同治十一年十月被左宗棠安置在平凉大寨原的“童家嘴”,起先18户121口人,住地叫陕西湾(现叫陕家湾),太平后分居五个山沟,童家嘴、杨家岔、湾湾子、松树坳、骆驼颈。以后相继建成五座清真寺,人称“连五坊”,青一色的陕裔白吉人,现有2000多口人,是保持最完整的一个邠州群体,人心齐,群体稳,以严守教规闻名陇东,宗教传留,人情世故,风俗习惯,方言土语等,始终保持着前辈的特色,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都以伊斯兰伦理道德和陕西人的传统美德为倡导,心间诚信,口头诵念,身体力行,坚持五功,遵纪守法堪称平凉地区的模范。几乎没有犯罪的人。百年来,没有出一位官方的显赫人物,只出过几位大阿訇,盛誉全陇的先辈有:童振祥、王清俊、寇玉春、白吉马等四位经堂大师,现有童金海、安生彦、马长明几位品学兼优的阿訇,为连五坊的教门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愿真主恩赐他们。(注白吉即今彬县北极镇)
( 新疆 李万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