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方孝孺与前童之一: 首开教化
发表时间:2025-1-5 17:14:52     新闻来源:原创 义族前童 2024年12月27日      阅读:100次

 

【编者按】童富军,宁海前童古镇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政治教师,宁波市银辉金牌讲师。宁海县方孝孺研究会会员。宁海县前童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首任会长。1985年在宁海中学参加工作。历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校长助理。1998年任跃龙中学校长。2002年调任柔石中学校长。2010年调任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海学院院长。兼宁波电大社科联副主席。被评为宁波电大办学40年十大杰岀校工。致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监所教育及地方文化研究,主持参与省市课题研究十余个,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这是童富军先生为前童镇党政干部所作的《方孝孺与前童》讲座,现经整理,形成系列专题,供方学研究者共享。


       明初,方孝孺先生在郑义门学成归乡与前童结缘。他在前童传播恩师宋濂的敦亲睦族思想,传播和实践郑义门自治经验,在石镜精舍讲学布道、著书立说,为塔山童氏修家谱、订族规、定家训,首开前童教化。方孝孺的学问、气节和品格在前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被塔山童氏世代尊为先师。


 
童氏先师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宁海大佳何溪上方人。曾祖父方子野、祖父方炯,在元朝先后担任鄞县县学教谕,祖母为叶梦鼎的曾孙女。父亲方克勤,洪武四年(1371)任济宁知府。14岁的方孝孺随父求学 。洪武八年(1375),为了进一步深造,18岁的方孝孺遵照父亲的嘱托,投师宋濂门下。 宋濂对方孝孺所作文论“一览辄奇之”,评价他“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通晓。——宋濂《送方生还宁海序》。
       洪武九年(1376年),“空印案”事发,被杀数百人,方克勤也在其中,方家灾祸从天降。19岁的方孝孺扶棺回乡葬父。 洪武十年(1377年),68岁宋濂告老还乡。 20岁的方孝孺治丧未满,即追随恩师至浦江郑义门----青萝山。他一边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一边求学问道。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秋,23岁的方孝孺辞师归省。
       洪武十五年(1382年),经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26岁的方孝孺来到南京,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召见,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由于他力主施行仁政,志存教化,与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政治主张相差甚远,没能启用。只是对皇太子说,“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于是厚礼相待,遣返归乡。洪武十八年(1385年) 29岁的方孝孺受聘教授前童石镜精舍 。   
        洪武二十二年方孝孺再次教授前童石镜精舍,并表示在这里“若欲终身”。可是,就在这年年底,朱元璋再次召见方孝孺,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朱元璋11子蜀献王朱椿礼敬方孝孺,两人关系密切。蜀献王赐名予方孝孺读书的庐舍为“正学”斋,始称正学先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遵先皇遗训,征召方孝孺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
       方孝孺志存教化,一生作了三次教师。第一次是乡村教师,第二次是官府教师,第三次是帝师。最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害。
        方孝孺乡村教师的生涯,是在前童度过的。关于方孝孺为何能到前童教书,存在多种说法,姻亲关系作为其中一种重要原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曾任济宁知府,但不幸因“空印”案被杀。这一事件对方孝孺的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失去了父亲,同时也使他的家族陷入了困境。在方孝孺的家族中,除了他和他的兄弟方孝闻、方孝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员——他的胞妹。这位胞妹的婚姻关系,成为了方孝孺与前童童氏家族联系的桥梁。方孝孺的姑母嫁给了桑洲田洋卢的卢思诚。卢思诚是一位学识渊博、正直不阿的正人君子。他尤为敬仰历代的仁人志士,且不愿同流合污,与前童塔山童氏有着紧密的联系。每当方家子弟从大佳何溪上方去桑洲田洋卢看望姑母,都会经过前童。这样的地理及人文关系,为方家与塔山童氏的接触提供了可能。童氏家族自南宋年间在宁海西乡塔山西麓落脚,史称“塔山童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的望族。童氏家族崇文重义,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传承。这种文化氛围和家族传统,使得童氏家族对方孝孺这样的学问之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敬仰。同时,由于塔山童氏的父辈人物也曾是循吏(即清廉正直的官员),与方孝孺的父辈有着相似的政治背景,因此双方在价值观上也有着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方、童两家通过姻亲关系建立了联系。尽管双方家族都遭遇了“没落”,但他们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和合作的空间。这种姻娅之缘,不仅加深了双方家族的友谊和合作,也为方孝孺到前童教书提供了契机。
  
       洪武十三年,方孝孺告别了恩师,回到了宁海农村,开始了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也开始了他清苦但充实的书生生活。尽管生存能力有限,生活清苦,但方孝孺并未因此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家人的关爱。在这个时期,方孝孺的心中充满了对胞妹和姑母的牵挂。他常常在大佳何、前童、田洋卢之间走动,既是为了探望亲人,也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频繁的走动,不仅让他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


       “舍妹缘其姑亲来相迎,昨日已还童宅,临行拳拳,以旧恙未感为忧。望执事过邑中,特与表兄希鲁同到其家珍视轻重,商议用药,以慰悬结之情,幸甚!区区同胞,钟爱惟有此妹,怜其抱疾,恨不能以身代之。”(见方孝孺《与邵真斋九首》之七)。从与好友邵真斋的信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方孝孺对胞妹深沉的爱怜与忧虑。父亲的变故不仅给方孝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影响了他的胞妹,使她的身体变得十分孱弱。这种身体上的脆弱,加上心理上的创伤,让方孝孺对胞妹的担忧与日俱增。方孝孺作为兄长,对胞妹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无法忍受胞妹受苦,甚至表示“恨不能以身代之”。为了缓解胞妹的病情和自己的担忧,方孝孺特别请求邵真斋在路过邑中时,能与他的表兄希鲁一同前往前童,亲自探望胞妹并商议用药事宜。这种请求不仅体现了方孝孺对胞妹病情的重视,更展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执着。
  
       在前童,方孝孺遇到了罗氏太婆和童伯礼。罗氏太婆贤淑而有智慧,她以善意和关怀对待族人和亲戚,这种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方孝孺。而童伯礼则为人仗义,虚心好学,他与方孝孺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仿佛遇到了知音。方孝孺与童伯礼的交往逐渐密切,他们共同探讨学问,交流心得。童伯礼的仗义和好学,让方孝孺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追求。而方孝孺的学识和见解,也让童伯礼受益匪浅。他们的友谊,不仅让彼此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和支持。


       洪武十八年,对于29岁方孝孺而言,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折点。这一年,他首次应邀前往前童石镜精舍,担任教职,课教子弟。然而,命运似乎还是与他过不去,到年末,方孝孺不幸身患疟疾,不得不返乡养病,这一病就是大半年。方孝孺的《与郑叔度八首》第五记载道:“仆年三十矣……去年冬末,得痁疾病,绵历三时(三个季节)……仆家素贫,至仆辈懒惰不能作农业,坐是尤困。然不以为忧,汲清泉,瀹麦饩,与昆弟相与讲圣贤之道,若处至是之势者”。在养病期间,方孝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家中本就贫困,加上自己不能从事农业,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他汲清泉、煮麦饩,与兄弟们一起讲论圣贤之道,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童伯礼听闻方孝孺的病情后,多次前往溪上方探望并接济他。他不仅带来了食物和衣物,还诚挚地邀请方孝孺在病愈后再到前童,一边养病一边课教甥辈子侄。这份深情厚谊让方孝孺深受感动,他应允待病好以后一定会赴约。“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伤廉增我过,尚德贵君贤。握臂知身瘦,捐书待病痊。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见方孝孺《寄童伯礼二首》)。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方孝孺。就在他准备病愈赴约之际,祖母叶夫人突然去世,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推迟赴约的计划,先为祖母治丧。这一推迟,又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洪武二十二年,方孝孺终于再次来到了前童石镜精舍教授子弟。此时的他已经33岁,经历了人生的诸多波折和变故,但他的学识和才情却更加深厚。 


文/ 童富军   图/ 历史资料    童方根荐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方孝孺与前童之二: 复制郑义门 (2025-1-5)
·信仰的力量——塔山童氏的革命传奇 (2024-12-21)
·童镇陞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的故事 (2024-9-28)
·宁波街道里巷志:座落在章耆巷中的″童元戎第 (2024-9-14)
·前童,宁海革命的摇篮 (2024-9-3)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