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浏阳童家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创办“童氏小学”,让童家子弟免费入学读书,并且办的不是当时普通的私塾教“老书”,而是创办刚刚兴起的新式学堂,教的是“洋书”。在清朝末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远见,顺应了历史潮流,在地方上也是开历史之先河,是我们童家自强不息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为童氏家族后面的人才辈出奠定了基础。
自光绪十九年创建祠堂后,光绪二十九年,又建右厢房,用于开办族学。宣统二年二月初十日,学校正式开学,四月正式向县具禀备案,获得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童氏私立初等小学堂”,为全科教授。第一期招收了二十多名学生,有老师及职事人员12名(感觉有点多,不知是否大部分为兼职),创办人为环枢(斗明),葵明、鼎明、曙岑、童琨五人。本族子弟免费入读,大部分通学,寄宿的膳食费用自理,有附近外姓子弟入学的,收学费5串文一年。
所谓私立,就是政府不出钱,办学经费全部都由童氏家族出,且又不向子弟学生收学费钱,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呢?
为筹办学校和筹集常年办学经费,斗明公等创办人和所有童家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支持。原来,我们家族有4次全族性的祭祀活动,分别为凤庭公的清明祀和冬至祀,应杰公的春分祀和秋祭祀,为筹备办学经费,斗明公召集族人商量,提议四会合一,统一祭祀,一年只搞一次大祭祀,一年节约三次祭祀的费用,每年可节约百余串文,用作常年办学经费。
学校开办半年的时候,童家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挑战,差点学校都办不下去了。在开学半年的时候,有一位姓聂的盗窃,潜入学校偷盗,童家人一直追到岩上,才将其抓获,送到古港剿匪处王营长处审讯,当天夜晚,小偷自缢身亡,聂家人反诬告童家谋害性命,官司一直打到浏阳县又打到长沙府,童家为此耗费资金800多串文,才把此事摆平,除把留作办学经费的400多串文用光,还亏欠400多串。幸亏庆燕等人垫付的400多串文不要求偿还,算作义捐。
眼看办学经费无着落,为继续办学,又考虑到学生规模以后还将逐步扩大,费用会更大,为筹集稳定的常年办学经费,斗明又召集族人商议,除四会合一外,又从各小房头的祀产中,按田租抽35%,加上四会合一节约的资金,合计筹集190串文的常年经费用作办学。使得此后几十年,学校有常年经费来源,可以不间断正常开办。
在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所有族众也相当团结一心。如果有一部分小房头不肯,这事也难以办成。
在兴办学校这件事情上,环枢先生斗明,是居功至伟,我认为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功臣,他创立的童氏小学在此后几十年间,让族上大量子弟,都能免费在此受教,启蒙开智,学得知识,培养了大量人才,这是了不起的功德。
细查族谱,学校几位创办人都非常年轻,为首的斗明仅36岁,最大的曙岑(有可能就是绍明)42岁,最小的童琨21岁,鼎明41岁,葵明39岁,个个都是年轻有为。
中华民国成立后,学堂更名为“童氏私立初等小学校”,革故鼎新,开始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让童家女儿也享受到同样的受教育权,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仙洲小学,变成公立学校。1954年祠堂被大水冲毁后,仙洲学校迁到现址,一直为这片土地培育人才。
(作者:浏阳童发根 根据族谱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