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王镇人童洁泉,是辛亥革命志士童杭时和童济时的父亲,在他七十寿庆时,孙中山先生贺诗一首,热情称赞这位有功于辛亥革命、积极拥护北伐的开明老人和这个革命的童氏家庭。
孙中山曾为他寿庆贺诗
《童洁泉七十》
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
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
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
这是孙中山先生为童洁泉七十寿诞所作的贺诗。童洁泉是辛亥革命志士童杭时和童济时的父亲。1923年他69虚岁,按嵊州逢九做寿的习俗,举行七十寿庆。时童杭时为大元帅府参议,孙中山先生贺以此诗,热情称赞这位有功于辛亥革命、积极拥护北伐的开明老人和这个革命的童氏家庭。
童洁泉
童洁泉,讳圣功,字汝廉,洁泉为号,生于咸丰五年(1855),下王镇人,出身望门。十岁丧父,母魏氏知书达理,躬亲抚教。
童洁泉长大以后,才识过人,居仁由义,名闻乡里,娶黄泽进士魏敦廉孙女为妻。生子杭时、济时,亲自课教,常以“作有益事,讳有益书,光阴始无虚掷”为训。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争完全是由日本挑衅引起的,使中国军队在黄海战役中受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腐败无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39岁的童洁泉在甲午战争后,忧伤国事,倾向革命。
童洁泉敬慕徐锡麟为不世之杰,深相结契。
1901年,徐锡麟执教绍兴府学堂,童洁泉命童杭时、童济时从杭州方言学社转学肄业,师事徐公,并嘱“当善事之”。徐素知童洁泉忧国忧民,教子有方,故特器重童氏兄弟,常与密谈革命,视为得意门生。
1904年,童杭时将平时所写心得汇成《积厚轩议论集》六集,鼓吹革命,徐为之序云:“言论者,实行之权與也,有言论然后有事业,余知童君不徒以言论毕其长,日后之经济,余将静坐俟之。”童氏父子将该书印刷两千册,广为散发。
1905年春节前后,徐锡麟走访嵊县、诸暨、东阳、义乌诸县会党,童济时陪同始终。是年大通学堂创立,童杭时、童济时皆首期入学,并参加光复会。
1906年1月,童洁泉又支持童杭时、童济时随徐锡麟东渡日本,攻读法学、警监,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协助徐锡麟、秋瑾密谋革命。
徐、秋遇难后,清政府大兴党狱,童氏兄弟亦遭通缉,亡命异乡,村民闻之纷纷落荒避难,童洁泉先生挺身止之曰:“毋躁,祸至余任之,不累汝也。”斗志坚而不移。
辛亥武昌起义,童洁泉慷慨倾囊,出资令杭时、济时组织光复军,参加光复杭州等役,受到浙督汤寿潜的传令嘉奖。
童洁泉素重教育,在乡首创养圣学校,童杭时任校长,诚以“提倡教育为当今急务,吾儿切勿因事难中止”。
民国初,童氏兄弟被选为省议会议员,杭时又被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国会成立后又选为国会非常会议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袁世凯篡权后,童杭时拍案大骂,宁死不投袁氏票,积极参加反袁护法斗争。国会解散,杭时继续追随孙中山先生去日本,入法政大学,获学士位。
1917年,童杭时、童济时皆去广州。童杭时出任大元帅府参谧大理院庭长,常随孙中山往返于广州、北京、上海之间,在民国成立十周年之际,获孙中山大绶嘉章。
国民党成立之初,童杭时还被孙中山先生委以浙江省特设办事处主盟人。其时童氏兄弟皆投身立法、司法、奔走革命。童洁泉不忘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千里传谕,勉以“矢勤矢慎”。孙中山决意北伐后,童济时奔走于广东、浙江间秘密联络同志,筹集款项,以谋响应。
童洁泉除积极支持两个儿子之外,还出资接济、动员女婿、省议会议员魏余轩告假回乡,办民团,购枪械,训团勇,招绿林,并联络浙军各同志,为策应革命军北伐作准备。
魏余轩,黄泽官湖桥村人,名泽寰,小名润行,是谢飞麟的学生,和童杭时、童济时一起参加光复会。后承办东乡公学,民国初任县统捐局局长、民团总团长、省议会议员。他势冠全县,有很强的号召力。北伐初兴,他听从岳父童洁泉的话,从杭回嵊,购枪械,练团勇,并联络浙军各同志,准备为北伐革命军策应,不幸被时任嵊县县长廖维纲侦知,于县城设鸿门宴密捕之,星夜驰押杭州,被军阀卢永祥枪杀,时年46岁。
童洁泉对女婿遭此不幸,痛心疾首,遇人便泣然流涕,慨叹“人固有死,死何足惜,可惜者革命未成耳。”国恨家仇,交踵而至,从此身心疾发,于1924年11月28日含恨逝世,享年七十岁。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陈唐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