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序者苏伯衡
苏伯衡(1329-1392) 字平仲,金华人。明代散文家,博洽群籍,为古文有声。苏辙九世孙,苏友龙(1296-1378 ,字伯夔)三子。苏伯衡1362年中举,后授国子学录,迁学正。明太祖辟礼贤馆,伯衡亦被延致。擢翰林编修,乞省亲归。学士宋濂致仕,荐伯衡自代; 称他"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复以疾辞。1385年聘南京主会试,1387年为处州教授,坐笺表误下吏死。有《苏平仲集》
写序时间为洪武元年(1368)戊申春三月己酉,时年30岁。
二、作序者商辂
商辂[lù](1414 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 今杭州市淳安县) 人。明朝中期名臣。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 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与彭时齐名,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明史》评价道:" 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
三、作序者吴直方
元朝名臣吴直方,事迹载见《元史》,极富传奇色彩,堪称“北漂大佬”。为了实现人生梦想,他“北漂”京城三十六年,历尽艰辛万苦,学问渊博,足智多谋,成功人生逆袭,
一位江南贫寒儒士,终于化蛹成蝶,被皇帝破格提拔,连升十一阶,位登高位,官居一品,荣封三代,光宗耀祖,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的王朝,汉族儒士的处境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元朝蒙古统治下的四个等级群体中,儒士属于南人,政治地位最低。元朝有限的科举、荐举以及“岁贡儒吏”的选举制度,也很难满足他们入仕要求。于是,大量江南儒士,蜂拥而至,到元大都寻找发展机遇,成为大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特殊社会群体。吴直方,就是在数以百计的江南儒士中,通过努力拼搏,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佼佼者。
吴直方(1275—1356),字行可,婺州浦江人,元代名臣、名儒,元末著名学者吴莱之父,名臣脱脱的启蒙恩师,官至集贤大学士,作为脱脱的顾问,对元后期政局颇有影响。浦江(今属浙江)人,字行可。吴莱之父。宋德祐元年(1275年)生,曾与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儒交游,至京师,任教于周王和世琜(后为元明宗)藩邸。
四、作序者童品
童品(约1466-1518),明学者。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今属浙江)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兵部主事,仅两考,引年致仕,家居十九年,因读书失明而亡。撰有地方文献目录《金华文献录》。其他著作有《春秋经传辩疑》等。
五、作序者童恺
待考。
六、作序者王绍燕
王绍燕,字谷贻,仙游人。道光己亥举人。历官衢州知府。有《不忘初斋诗草》。
廿里塘底村廿里横塘村廿里吾村皆同祖同宗,迁自兰溪,属童居易后裔。
江山童海根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