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宁海前童人,人称"浙江之蔡锷"。 辛亥革命浙江起义发起人,浙江光复后,曾任临时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赠陆军上将衔,1919年5月23日病逝,时任陆军中将、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
西湖童公祠
童伯吹(童保暄)将军病逝厦门后。他的部下和学生为了纪念他,于是集资在西湖边上造了一座生祠——童公祠。童公祠紧临岳墓,此处虽然不仅能领略到杭州西湖幽美的景致,但是地理位置绝佳,很多人虎视眈眈地想把该处的地皮占为己有。
最后皆因童伯吹将军的声望和集资者的威严,都失了如意算盘。后来宣铁吾到浙江担任保安司令,想造间别墅,当他看了童公祠这块地皮后,就想占为己有。于是宣铁吾下令:“童公祠紧临岳墓,有失雅观,限三日之内搬迁。”官大一级压死人。童伯吹的夫人,亲友,学生四处活动,多方求告,均告失败。沉浸在美梦中的宣铁吾正在大肆庆祝呢。
童伯吹的夫人于是连夜赶到南京,去找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蒋鼎文(蒋鼎文是童伯吹的学生),蒋鼎文得知此事之后,马上面谕蒋介石。蒋介石听了以后,马上命陈布雷拟好电文稿,立刻发出。
电文稿:“故友童公保暄,生前于革命有功。其生祠不得随意处置,蒋中正。”伯吹夫人讨到“救命符”之后,马上回杭州。她把收到的电文稿放到一个精巧的玻璃盒里,将它扣在祠堂的门口。宣铁吾收到蒋介石的电文之后,连忙厚着脸皮到童公馆去解说“误会”。大有负荆请罪之意。
蒋介石为何对此事如此重视呢?事出有因。蒋介石在准备亡命日本之时,童伯吹为了成全他的东渡之行,慷慨解囊,资助四百大洋。
奉 旨 穿 城
旧时迷信,在外死了的人是不能直接进家门的,要进则要拆墙缺偷偷拿进来。更不能进城,如不然则要引起乡人众愤,以后出灾祸唯你是问。而前童的童伯吹当年却扶柩归乡,奉旨穿城,着实风光了一番。
童伯吹即童保暄。辛亥革命时曾任浙江总指挥,临时都督。民国史上说他是浙江的蔡锷。早期加入光复会(在秋瑾女报社宣誓),二十五岁时任光复会负责人。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独立。上海有人来浙江联络,成仁取义即在此间;但有的人还是心存犹豫不肯出头,只怕谋事不成反为所累。童伯吹少年英俊慷慨赴任;执大都督印。攻下省抚台活捉巡抚增韫。当时蒋介石还是他手下的一名突击队队长。紧接着为保苏杭,光复南京又立下汗马功劳。
童伯吹一心追随共和,反对帝制,深得孙中山的赞赏。孙中山视察浙江,谒秋瑾墓,伯吹陪同;后死于厦门任上。因是辛亥老革命党人,当时的徐世昌大总统追缢童为陆军上将,拨银万两允其盘丧而归;即为乡民所称道的“奉旨穿城。”因为有大总统的手谕,乡民就不再追究。听说皇上的圣旨能够压邪。故就让它穿城而过。
当时十六人大杠抬棺,八抬八却,即八个人抬了八个人替换;棺高没胸。从厦门盘丧而来。省,府各衙门机关挽幛挽联擎天置地,商贾士绅纷纷摆路祭,搭祭亭。前有大总统的手谕开路,唢呐罗钹齐声,一时县城万人空巷,送的人身着重孝;满街一片白色。队伍从县城北门进来过大街,直向南门水车方向而去。
童伯吹在生显贵,死备哀荣,以奉旨穿城完满谢幕,想在地下也必无遗憾。而乡人能破千年乡规,允其穿城盘丧而归,一方面是乡民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也是对其坚决反帝反袁为缔造共和竭尽全力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