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名 童道富 雅号 道草是也
梅九谱系盛支一六世 晟派二三世 续系九四世)
本谱牒童氏宗支居所,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童家营。童家营位于县城以东,二十余里处,童姓六百多户,三千来人。现保存的这份童氏谱牒,编纂于公元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干支纪年癸亥猪年。谱牒涵盖从本地迁往邻县一支,现今地名宜城市雷河镇官堰村。
童家营所属的南漳县,位于跨越荆州襄阳两地的荆山山脉,因其地域面积宽广,桑蚕养殖发达,素有八百里金南漳之称。春秋战国名将白起修渠水淹楚军、卞和献玉受冤屈、水镜先生荐诸葛、徐庶好识名流客,等著名历史故事,均发生在南漳这块土地上。武安镇亦因白起受封武安君而得名。
早于都江堰一百余年的百里长渠(白起渠),自西向东流经童家营。南漳与宜城交界处曾经是偏僻之地。童家营旧牒序言中说,“始祖原系襄阳卫军籍左张所下伍操军军名童子贵”。明世祖朱元璋创立卫所军事制度,全国各地重要城镇设置“卫”,卫下设“所”。卫所军籍人员,类似于现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有战事时由朝廷统一调遣编组参战,平时在驻地受封旷土(荒凉地域)开垦为业,缴纳一定数额屯饷。此种半兵半民模式的军事制度谓之“戍兵屯垦”。明代此军制延至清初,共传承四五百年。
童家营始祖童正高,军名童子贵,大约在明朝初年,十四世纪三十年代,参与 “戍兵屯垦”军制,来到武安镇东郊(旧称武东乡)的这块土地。据后人修谱记载,正高(子贵)公“军地公产一分坐落陡沟南宜两县交界处计种二十四亩”。正高公来襄阳从军前的祖籍,谱牒表述未作定论——虽先人有云原籍江西,又因军籍,或疑为江南。两无凭证,咸属空谈。但人云亦云,不毕过拘耳。
近些年,各地童氏族人,探祖索源,寻根觅籍,修谱续牒,红红火火。粗略翻阅童家营一九二三年版旧谱后,本人欲助该地宗亲一臂之力。制作推出童家营暨官堰村宗谱仿真版本,一是让本宗支的宗亲增添一种阅读谱牒的新方式,二是敬请获读的异地宗亲协助童家营探索祖源。
此套谱牒,在黄梅开会期间,方林曾借阅复印卷本。后在南漳探访时,获方成谱页扫描文件。以扫描件为素材,制作仿真读本,主要校正图片形状,统一图片尺寸。仿真读本制作技术,应用成都网商“爱读书”免费软件。本款仿真书籍,效果几近传统纸质谱牒。不过,暂时不适用于手机,只能在电脑(含平板和笔记本)中打开阅读。
姓氏宗谱在家规戒律中禁止外传,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童家营一九二三年版童氏宗谱,过去亦不向外界展示。如此情形,妨碍着探源寻根、读牒研史诸项姓氏文化传承工作。各地各支童氏宗谱,犹如一盘盘美食佳肴,大家都把它端出来,放到百家宴席的大桌上,让众人观看、品赏、辨别、考究,才好知晓各道菜肴的来历,叫上各家菜肴的名目,体验各色菜肴的韵味。
有专家学者说,若全国各地分散保存或封存的童氏宗谱,全部解禁,公开发布,许多童氏宗支的来龙去脉,就很容易弄得清楚。此言不无道理。但愿童氏宗亲们都如此想、如此做。
是为序。
公元二O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乙未羊年九月十三日于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