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传奇故事]
▌门关的来历:
东汉年间,朝廷向不其县连派三任县官,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又派童恢到不其县,一是查明前三任县官的生死实情,二是继任不其县官。童恢领了圣旨,就上了路。
这童恢是山东诸城人,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执法严明,惩恶扬善,每到一个地方,都治理的境内太平,五业兴旺,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是个朝廷器重、万民称颂的好官。他离开京城,朝行暮宿,一路风尘,紧走快赶地往不其城奔去。 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这天,当童恢走到离不其城还有十几里路时,已是黑天没日头了。童恢见天色太晚,进不了城,便寻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童恢赶了一天的路,身疲力乏,吃罢晚饭,想早些关门儿上炕歇息。那时候,关门的门板儿,叫“门插子”。可童恢找遍了屋里房外,也没找到客房门上的门插子,他本想找店家要,可是,他又觉得店家操劳忙活了一整天,已经安歇,自己只不过是在这里将就住一宿,就没有烦扰店家。他见门口有一块小树枝,不大不小正好当门插子,就拣起来把门关上。 童恢上了炕,哪能睡得着啊。他想起前三任县官的事情,越想越觉得蹊跷,越寻思越睡不着觉。半宿拉夜的光景儿,突然他听到一个女子在焦急地叫门:“开门,快开门!” 童恢翻身下炕刚要开门,就听屋里另一个声音说:“不行!今晚不其新任县官童恢、童大人夜宿于此,这门不能开。” “快开门让我进去,我要找的正是他。” “呸,妖精,你作害了那么多的人,还嫌少吗?今晚又想踢蹬童大人,谱儿别打,门儿没有!” “好你块烂树枝子,别仗着你有来头,认为我不能把你怎么着。要再不开门,我可要砸了。” “哼!有本事你就砸吧。” 霎时,外面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砸门声,直震得墙上的泥皮往下掉,那劲头十间房门也砸哗啦了,可童恢客房的房门纹丝不动。直到鸡叫三遍,那女子才无奈地在门外恶狠狠地说:“咱们走着瞧!”砸门声突然一下子消失了。 童恢把这一切听了个真真切切,看了个清清楚楚,他起身下炕,来到关门的那块树枝面前,连拜了三拜,感激地说:“门插子,多谢你救命之恩。今夜要是没有你,我必遭祸害。” 树枝说:“童大人,不必客气,我只是奉命行事。” 童恢听树枝话里有话,又问:“你一节树枝,哪来这么大神通?今晚叫门想害我的是什么人?” 树枝如实说:“童大人,我本是天上广寒宫桂花树上的一节树枝,奉玉皇大帝之命下凡保护你。刚才来叫门的那个女子,是一只公鸡精变化而成。这只公鸡精原来是王母娘娘饲养的一只司晨报晓的公鸡,它偷下凡界,专吃忠臣良将,清官廉吏,祸国殃民,你的前三任都命丧它手。玉帝知道你要到不其县上任,念你是个好官,怕你再遭它的毒手,便叫我保你平安,并寻机除掉公鸡精。”
“那公鸡精现在何处?” “它已逃到皇宫内院,用魔法附着了娘娘,使娘娘得了心病,娘娘声称非得用你的人心做药引子,才能治好她的病。三天后,皇上将派人召你回朝,取你人心。不过,有我在,你不用怕。” 这时,天光大亮。童恢把树枝藏入袍袖,离开客栈,来到不其县衙。他一边吩咐衙役们张贴告示,安抚民心,一边升堂问事,审理积案。 果然不出树枝所料,第三天傍晚,朝廷连来三道金牌,召童恢回朝。童恢带上树枝,星夜兼程,返回京城。见到皇上,行过君臣大礼,童恢故作不知地问:“皇上,臣刚到不其赴任,又被召之回朝,不知有何要事?” “唉!”皇上长叹了一口气,面有难色地说道:“童恢,你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重臣,朕这次派你去不其,本想让你施展才华,造福百姓,可谁知娘娘突得重病,要治好她的病,非得用你的人心做药引子才行,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童恢微微一笑:“皇上请放心,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更何况忠良不怕死,怕死不忠良呢。童恢向来愿为朝廷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现今娘娘病重,要用童恢的人心作药引子,童恢甘愿奉上。不过皇上,臣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皇上能否答应?” 童恢的一番话,令皇上大为感动。皇上说:“你说吧,别说是一个心愿,就是十个、百个朕也答应。” “皇上,臣临死前,能否到后宫见上娘娘一面?” 按理说,后宫内院是皇家禁地,大臣们不能出入。可童恢一向精忠报国,如今又要为皇家献出赤心一片,这个心愿怎能不叫他了结呢。皇上说:“这有何难,快随朕去后宫!” 童恢随皇上来到后宫,见娘娘面色腊黄,形容消瘦。他不说话,猛地上前掀开娘娘的被窝,只见一只血红冠子、浑身通红的火红公鸡,扎煞着毛,伸着又尖又长的大嘴,朝他面门啄来。童恢一抖袍袖,从里面飞出树枝变成的黑色老鹰,扑上前去,伸出钢爪,把公鸡按倒在地上,又撕又咬,不一会儿,公鸡就被吃了个净光。老鹰又化作树枝?回到了童恢手里。 皇上惊得目瞪口呆,问道:“童恢,这是怎么回事?” 童恢不急于回答,而是说:“皇上,先看看娘娘再说。” 皇上再看娘娘,一点病态都没有了,她打了个呵欠,如梦初醒,连声说:“好睡,好睡。” 皇上更是不得其解。 童恢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并把树枝呈给皇上。 皇上仔细看了看树枝,夸赞道:“门插子啊门插子,你保朕江山,护朕朝臣,劳苦功高,朕封你为‘门官’。” 从此,天下所有的门插子,统称为“门官”。后来,人们见门官不过是一块关门的小木板,就把门官改叫“门关”。
(通联员童化平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