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 童子权)
作者为了了解宋末明初从饶州迁出的几个童氏源流情况,发现有几个童氏祠堂始祖被冠以“铜台节度使“之衔,然而通过网络查阅关键词“铜台节度使”,发现网络上除童氏族谱记载外,并无其他任何官方史书或地方志的记载,甚是惊诧。节度使是一个显赫的官衔,有此官衔的官员应该能被正史记载;铜台应是一个显赫的地名,才能与节度使官衔相配,为此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考证。
陈仕玲先生通过对《故武学谕知建昌军林公墓志铭》一文的细致研读,其中“福建道廉访使铜台孙公泽大书君墓道‘梅麓先生之墓’”引起注意。孙泽全名乌古孙泽,元代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字润甫,号懒斋,先世为女真乌古部人。据《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至大元年(1308年),改(乌古孙泽)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说就是元初有高官称自己的籍贯为铜台的证据。
明永乐十一年和宣德八年,朝廷两次在奴儿干都司官署附近的黑龙江岸边建永宁寺并刻有碑文,有字“撰碑记行人铜台邢枢”。这就是明初有工匠称自己的籍贯为铜台的证据。另外,元明之际的戏曲小说也多次提到铜台。
元史刘秉忠传记载: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这就是元初是有节度使官职的证据。
通过以上史料并结合宋末至元初的政局情况,有如下推论:
1、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地名叫铜台,且有人用铜台代表其籍贯,那就是大名府城。大名府在北宋时期被称为北京,南宋时期由金朝统治,元代被称为大名路,明代被称为大名府,均是显赫地名。
2、南宋年间中国北部由金朝统治,南宋不必要也不可能设置铜台节度使,而且南宋时期节度使通常为虚职由高官领衔,但(南)宋史并无这样的童氏高官记载。因此宋末不可能有铜台节度使。
3、元初确实设置有节度使官职,元灭宋前不可能有南方汉人到北方担任节度使;但元灭宋后,南宋汉人又被元朝列为第四等人南人,也不可能去北方担任节度使;元朝中后期便废除了节度使。因此元初不可能有铜台节度使。
宋末至元初,淮河长江流域时局动荡,外有金人入侵、内有农民起义。童氏豪族或勤王抗金或异地为官,活动在淮河及江浙地区,因时局动荡和战乱而落脚不同地方,被尊为其祠堂始祖,并被冠以“铜台节度使”之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