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县童家乡童家村,童家村前有周溪流过,后有大山,村前村后有一片良田。那勤劳的人民将水引入村庄清洗日常不用出去,良田得到灌溉。而童典邦于1915年出生在这个美丽富饶的村庄。童典邦兄弟三,其排行第二。
童邦典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经历了童年美好的时光。由于国内动荡不安,农村缺医少药,医生专业相当吸引人,童邦典也毫不例外的报名学医,在“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来又在南京开班的“中央国医馆附设国医特训班”学习,并于民国廿五年七月毕业,于首都(南京)拍摄了毕业留念照(特训班只招收在国内中医学校毕业或在各地行医三年以上者)。
特训班的课程有:党义、政治、军事、宪法、药学纲要(中医),名誉校长:焦易堂,名誉理事长陈立夫,常务理事邢熙平、张忍庵、方亦元。
回乡后在乡诊所服务于村里民舍,为病人服务,农村常见的什么疟疾、痢疾、风寒咳嗽、脚气、流行性感冒等等都在其手下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医技也不断的提高,声誉也逐渐的扩大,并在当地口碑极好。
解放初当地查到其曾任什么分队长,要逮捕他,要判刑坐牢。此时的他欲哭无泪,四方奔跑申诉。当地百姓及地方官员也为其求情,医疗人员馈乏,民众疾苦,缺医少药,加上其医术高超,最终免于逮捕。
这是不幸中之大幸,随后的日子里其更加热心为民众服务,不管刮风下雨,寒冷飘雪,只要有人来叫,其都毫不犹豫的出诊。
1960年的一次取药过程中,由于太急一脚踏空从楼梯上端摔下,虽经抢救医治,终因伤情太重,医治无效,撒手而去。
出殡的那天,四周村庄的百姓自发的来给其送葬,送其最后一程。大家都发出一个声音,这么一个大好人为何会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乡里都为之惋惜。
直到今天,家族成员都一直遵循着“每人都需要有一门手艺(技术)”的传统,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凭手艺吃饭。
(童海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