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海根整理稿)
江西临川知县童范俨
1临川县志(同治续修)江西地方志。清童范俨等修,陈庆龄等纂。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童范俨字桂丞,湖北黄冈人。举人,官临川知县。
陈庆龄字述斋,江西临川人。道光举人,官县学训导。是志始创于康熙十九年,此为四修,于同治九年(1870)成书,约八十万字。
2故郡临川,有汝水(抚州)分廓,割城为东、西,一桥飞峙,接通道途,士民商贾往来络绎,此即“文昌桥”也。
清同治九年(1870)春二月,桥西第五、第四二瓮沉陷,桥上观音阁及店房均倾斜,郡绅禀临川知县童范俨转呈知府许应荣(原文荣有火偏旁)草修,并三修《抚郡文昌桥志》。
巢湖知县童增锦
1光绪五年(1879),本年,知县童增锦倡造考棚13间。县城原无考场。
--巢湖大事记(1831年–1990年)作者:巢湖薛飞
2光绪五年(1879年),又值浮桥十年大造之期,知县童增锦倡议劝捐修造。当时,由牙厘局与巢湖水师合造桥船1只以示范,其余13只皆仿此而造,所需费用皆由全县城乡官民乐捐。此举因属社会公益,捐钱很快便达4千余串,超过了桥船建造资金的预期。自此之后,浮桥得以连舟为渡,便利了全城的交通,长达数百余年。
--浮在记忆里的桥——巢城南门口老浮桥述略(图) 戴家彬/文 王威/图
明朝知县童兆登
1宜兴明朝知县童兆登:慈溪人,进士。崇祯三年任,以民变去官。
2吴川县令童兆登,据考其为进士身份者仅有三人,童兆登为崇祯九年任。
另有记载:吴川建县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县治设于吴阳(即今吴阳镇)。成化十四年(1478年),分巡佥事陶鲁督工修筑完善东西南北四门:东名镇海门,西名延华门,南名永和门,北名朝天门。城门为半月形拱状,基层以长方形石条砌成,基石之上砌以巨砖,再上层为中型砖。城上建有窝铺一十六间,瞭望台四座,大小水关五个。城墙周围长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岭西道盛万年添设“敌楼”四座。
崇祯初,四楼坍坏,十年(1637年),知县童兆登督工重修,在女墙二垛子下加砖堆,堆上加一板永为城守。
明朝夷陵知县童世颜
万寿桥:1596年明朝夷陵知县童世颜在如今万寿桥处修建一座石拱桥,宜昌人称他为童公桥。1688年宜昌总兵张忠孝拿出工资重修童公桥,宜昌人称修复后的为太平桥,1713年清朝夷陵州县太守宗思圣重修太平桥,取名万善桥。1940年6月日本鬼子侵占宜昌,该桥被炸毁改为木桥。1952年10月10日由市政府拨款废除木桥,建造一座长22.5米、宽9.1米的单孔石拱桥,1953年竣工,市政府决定将万善桥改名为万寿桥。取吉祥长久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