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龙游县志相关童氏资料摘录
发表时间:2014-7-13 21:38:52     新闻来源:     阅读:2306次
 
龙游县志相关童氏资料摘录
 
四年知縣涂杰延縣人余湘、童珮重修縣志是為萬歷丙子志
 
龙游县志氏族考(童氏):
童麻車童氏、童墅童氏、上莊溪童氏:
  據其譜首謂:童文選世居壽昌縣、杜田村。唐永隆元年始遷居縣北沙溪,生二子長名津,五傳至福,居東庫即今童麻車。次名緊,再傳至文陰,唐開元九年遷會澤,弟文達,居上沙溪,文陰九傳至必大,宋紹興二年,遷幡山,即今童墅為其始祖,其後人知名者较少,明童闡、童文、童震、童默即是也,其譜與童麻車譜初合,今分譜四卷,元至正二十一年童蘭孫等创修,明隆慶元年,清雍正六年,乾隆十三年,童墅一族重修。光緒五年則童麻車一族重修。童墅傳至今二十七世,童麻車則為三十世云。上莊溪一族,亦文選之後(沙溪谱己被毁今无可考)至明季有名仁昌、仁厚者,始徙今里則以仁厚贅於盧氏故也,相传上庄溪祖姓为芦氏至今凡十三世,清康熙四十二年始创譜,乾隆三十五年、五十三年重修,凡三卷選擧表中童謙亨此族人也。
三都童氏:
  其先蕭山桃源村人,宋南渡時有名者,始遷居今里為其始祖,迄今凡三十一世,其譜即澡创修,時為紹興十八年,爾後景定二年,明崇禎三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宣統元年四次重修。
湖鎮童氏:
    其先處州人、宋時戶部尚書童英之四世孫迪,始遷龍游其子用賓,為四川制置,謝歸築室湖鎮(见人物传)遂為其始祖,其後人知名者較少,入於選举表者大勳一人而已,至今二十七世,譜创修於嘉定元年,其後咸淳元年,明嘉靖二年,清乾隆十三年、三十八年,嘉慶十一年,道光四年、二十九年,光緒四年重修,凡六卷惟查。
注:童麻車、童墅两族譜亦載用賓謂其始祖,文選之祖名俊,本有二子次名擇言,即文選之父为長名擇堅,五傳至復於唐乾符二年,由壽昌杜田遷龍游廂廓,又再傳至景祺,復遷二十五都移風里,即今之橫山,用賓者景祺玄孫也,與湖鎮譜所载不同,又童墅譜亦載童迪則謂為文陰六世孫,但著其為宋咸平元年進士,曾任揚州太守,世系至迪,而絕不言其有無子孫及遷居何處,均未可信,故茲仍依湖鎮譜叙錄,而著其異聞以俟考焉。
塔石童氏:
    宋寧宗康定元年仁宗康定元年(1040 年)(按康定为仁宗年号宁宗只有嘉定谱牒误传至是芗姑仍之),童瑗字定文,自厚徐沙溪(案:厚徐沙溪即今后徐村)率四子迁居塔石村,為其始祖,先是瑗十二世祖文盛,始由壽昌勞村遷居龍游厚徐沙溪,历十一世至世澤,生九子日浩仍居沙溪;日高、日亮居志塘(即志棠);日爽居會澤;日顯居上莊溪;日訓居東溪;日詮居陳嶺;日政居香溪;瑗其第五子也,始居塔石,子孫最繁傳中童應復、應賞,童世键,闕訪童珪,選舉表童應梧、童樹勳皆其裔也。譜為清嘉庆十年童應賞創修,道光十八年,同治五年,光绪三十三年三次重修之,凡五卷,至今三十三世,沙溪譜燬於火今猶未補修。志塘、會澤今雖有童家,卻非是族支派是,高亮已無後矣。上莊溪一支今猶存譜,於咸豐時散失今尚未績補。東溪、陳岭則并地名亦無考。香溪則兰溪所屬地名也。
倉院東莞童氏、童家童氏、石村童氏、下童童氏、西山童氏、上童社陽童氏、童村童氏:
倉院東莞童氏:
    其先蘭溪人,據譜宋時有童魁、字鼇占、號居安,理宗時以征李全功封東莞伯,考蘭溪縣志武功傳有童居易傅云字文禮,理宗紹定間為前軍司,從討李全有功,封東莞伯,當即是入譜成於俗手,故致誤耳,東莞伯有三子長克家、次克勤、三克儉,克儉率其子承文,始遷縣北倉院為其始,號東莞者不忘其初也。清乾隆四十五年始修譜牒,道光十年,咸豐四年,光緒八年重修,凡二卷。
四都二圖有童家村:
其始名俊傑、廷選則明嘉靖間由倉院分居者也,今亦十四世,有譜二卷,清嘉慶五年童光昱始修,道光十年,咸豐六年,同治十二年重修。
石村一族:
則云宋時有名元輔者,為克忠之次子,始自蘭溪武昌鄉石渠迁縣城南七里橋頭,其子必大字其昌,宋德祐間(1275年-1276年)曾為江山令,不三月辭歸遂徙居縣北之石村,為其始遷祖,後裔颇繁,選舉表中童之憲、童士炳及附表中童志道、志伊即其後人,有譜六卷,明洪武二十三年童德年并修,其後成化十五年,嘉靖四十四年,崇禎十六年,清康熙三十五年,乾隆四十五年,道光十一年,咸丰元年,同治十三年,光绪二十五年凡重修九次。
下童一族:
謂居易兄居安有三子長克家、次克勤、幼克忠(童会源谱序)則又與倉院譜不同,譜牒之傳訛如此可慨也,茲姑據其所記,克忠於宋淳祐间避疫居籣溪之孟塘,历七世至孟榮復自孟塘遷浮牌洲即今之下童村,為其始祖,孟榮生於何時譜未載,以三十年為一世推之,當在明初以後,原文謂宋时遷來者不足信也,(淳佑至宋亡不过四十一年)其譜凡七卷,始修何年未詳(案谱云宋至道元年童著创修当在未迁龙游时故不采)重修可考者為明萬歷三十五年,清康熙五十五年,乾隆十一年三十五年,道光二十年,光緒十二年傳至今,凡二十世,選举表中童會源、童錦臨其族人也;克家之後有迁信安者,傳至明初童天配復自信安遷居縣北四都西山為其始祖,至今亦二十二世矣,别立譜二卷,清嘉慶六年童光斗始修,咸丰五年,光绪十二年重修之。
上童、社陽:
兩支則謂東莞伯為居易,與蘭溪志合據,譜载居易之後,至宋末有名茂益者,始由蘭溪孟塘迁縣東浮牌上童村為其始祖,閱十八世至永起於清乾隆二十九年分遷社陽港,历二十三世兩支合譜,凡六卷,明万歷十四年童茂榮始修,清順治三年,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十九年,咸豐元年,光緒三年重修。
童家村一族:
亦託始於東莞伯,據其譜系謂:東莞伯名必古字處仁,已不合又謂其次子克忠,生元賓,元賓生續,續生興,輿生訂,訂生士相字竹峯,於宋宣和年間平寇有功,赠太尉,生子肇基,於建炎間由孟塘遷居今里,則殊難憑信。蓋東莞伯為宋理宗時人,上距宣和建炎將近百年,乃稱其八世孫己於建炎時遷龍,亦太昧於數典矣,此皆當時修譜之人漫無學識、强為牽合、良可慨歎。村名童家,其族繁可知譜载,肇基至今已傳二十三世,則固為吾縣舊族,惟族中無知名人,僅有生員一人,名聖功,亦無怪其譜系不明矣。舊譜於明嘉靖十八年燬於火,至清乾隆五十五年復創修,道光二年,同治十二年重修之,凡四卷。
大路頂童氏:
  童孝感,婺源人,元天历二年始遷縣北二十五都、今里,為其始祖,有譜四卷,明宣德六年,童性靈創修,其後景泰七年、嘉靖二十五年、萬歷二十八年、清順治五年、乾隆三十八年、嘉庆三年、道光十四年、咸豐八年、光緒十年重修,凡二十一世。
桐冈童氏:
  其先壽昌、杜田村人,元時有行珍四者佚其名,於至正八年來縣北之桐冈,贅於胡氏以婦家為家,遂於此長子孫焉,至今凡二十世,有譜四卷,明隆慶三年,童德綺創修,清康熙四十三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六年、道光十一年、咸豐元年、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五年重修。
山水稚童氏:
  明童珮之後人,智字行十八、十九、二十兄弟三人,佚其名,於明末由童冈塢遷居山水碓,為其始祖,童冈塢又作桐岡塢,其族今已無考,與前列桐岡童氏非同族也。譜為清嘉慶三年童志勤創修,道光二十五年、光緒十年重修,凡三卷。
何村童氏:
 此族本姓章,其始祖名文炳,以甥入繼於蘭溪東莞童氏,居於石渠,其後徙居香溪,文炳何時入譜未詳以其載,五世孫良仲,曾登元時進士,推之則亦宋時人也。文炳八世孫瑜,同弟慶,始遷今里,為其始祖,其後復有分居塘家圩者,有譜四卷,清乾隆二十五年童應華創修,嘉慶二十三年、道光二十六年、咸丰九年、光緒三年、宣統二年至今,凡十八世。
 
職官表  (縣官上)
十七年
童志綱:案:康熙府志不载,而西安主簿內有童志刚,未知是否一人而誤列者。
 
宦绩略
明季縣人:童珮,為編其遗文凡十卷行於世,见艺文考新舊唐書有傳。(案:两旧志於焖未詳,其治绩而新舊唐書及唐才子傳有贬词似不宜厕于名宦,然其祠祀历千福而不衰,非有功德於民不能幾也,或者年远代烟亡其实耳,故仍入此略)
 
選举表  晉至明
紹興八年戊午
童用賓:
  四川制置使,有傳,兩府志童作董。案:兩舊志列紹興十八年王佐榜,今以浙江通志、並兩府志並列是年故從之;又案:浙江通志,紹興十八年王佐榜,亦列童用賓并注云四川制置使,疑誤故僅列於此,紹興十年不复更列。
建文二十年壬寅
童闡歲頁
天顺七年癸未
童瑾岁貢縣丞O案嘉靖府志瑾作謹
童哲歲貢
成化十三年丁酉
童文歲貢
世宗嘉靖四年乙酉
童默廣東中式來賓知縣
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童震歲貢泗洲學正
熹宗天启三年亥
童幼芳歲貢。案:桐冈童譜有童潮更名纽芳,由拔貢授詔安府學教諭,署高郵知州,疑即是人因時代相符也,姑志此俟考。
康熙八年辛卯
童之憲拔貢
康熙十七年戊午
童士炳(補)副榜o案康熙志失载今据康熙府志補
康熙四十七年壬寅
童應復歲貢見塔石譜
康熙五十三年戊申
童會源歲貢字際渠建德訓導見下童譜
康熙五十四年己酉
童應賞拔貢遂昌教諭見塔石譜有傳
乾隆七年壬戍
童應梧歲貢字粱栽,會稽訓導。案:塔石譜科甲門作是年貢,仕宦門則作甲子,今姑列此。
道光四年甲申
童大勳歲貢見道光四年修造文廟徵信錄
穆宗同治四年乙丑
童樹勳見塔石譜
光绪十六年庚寅
童錦臨恩貢號焕文見下童譜
童伸字古泉萬歷時人上海縣丞見童岡譜
童尚勤泰昌教谕萬历時人見績采訪
童堯選金壇人見下童谱明末人
童志伊山東布政司經歷天崇時人新采訪
童堯勳字宏之湯溪縣學官未詳為教諭抑訓導見下童譜O疑清初人
 
人物传  汉至元
童用賓字國相,紹興中,與朱熹同賜進士,通判武岡軍,遷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要(案权要何?弹何事?前志不载无考矣)同列憚之,遷四川制置使,未戏謝歸,築室金湖,優游十年卒,两舊志。
注:同年四甲进士“童大定”奉化县人。
童珮字子嗚,穀水鄉人,家貧從其父為書贾,往來吴越间,父名彥清,最稱儒雅不寝。然諾珮喜讀書,手一帙坐船間日夜不輟,历歲久,流覽既富,所為詩風格清越,不失古音為,他文亦工,尤善考證書、畫、金石、彝、敦之属以上,据四库总目、康熙志王世贞撰《童子鸣传》,归有光《童子鸣集序》篡辑原文并见文微,其游多梁溪,梁溪諸公子心慕之,爭欲得珮一顾以重,珮不為逆,時時有所過從至欲按珮不能也,王世贞《童子鸣传》嘗遊崑山间,學於歸有光,有光為赠序道:其依依相慕之意久之學益富,詩歌日益有名,與王世貞、王穉登交甚篤。
康熙志最後,太保朱忠僖與其兄恭靖王聞其名,而使其交相善者挾之至都,珮為一再過,焚香啜茗,評鷺書畫而已,不復及外事,二公既重珮,謀客之一夕竟邂去不顧,珮既以文行重交遊间,而高淳、韓邦憲嘗一識,於逆旅器之又數從交遊,習聞珮名會出,知衢州首行部過其家,龍丘山坞中人不識太守、鹵簿,皆雍门蚺觀,尉史游徼旁午,顧見案上一拌蕨菜羹、脫粟,邦憲與珮共,而烏烏吟至夕始去。咸莫测何謂珮久之始一人,郡報謝邦憲亟欲捐俸錢,為佩難發言,而珮恆自謂:田父甘田中食,不憂餒也,臺使者以邦憲故請,見珮不得,大索其所著書,珮謝亡有退而上其所輯唐故。邑令楊炯邑人徐安貞集邦憲為梓行之,邦憲遂下教邑綱紀,南州杜鬥文举,首骖北海為政康成標里,龍丘逸民之藪前苌後珮,千載兩賢,萇猶托蹟功曹一試綦組,而童君畢志雲蘿聲蹟俱挫可謂嚼然,不緇瞻之在前矣,间者一造其廬談討松桂寥廓之士邈焉,寡儔太守不德白駒用慨其樹楔,左闾以風在野。珮固辞,王世贞撰《童子鸣传》請為嗣,以祀龍丘先生,縣有龍丘祠,自此始邦憲卒,於官徒步送其喪,歸瞼嶺病憊未卒,年五四。
康熙志*案王世贞撰传,作卒年五十五,珮藏書萬卷,皆手自誉校,古韻素心超然塵表,篤於交誼有所期,雖千里不爽,薄田数十畝,割其租以創村塾,縣素有溺女之俗,復捐羡粟以給擧女者。康熙志为孝友,自天性其侍父舟車间,雖寢溲必躬親,養母尤謹,兄珊為諸生以長者聞,珮游多浮期,顧歸就兄書舍,買升酒相勞苦,共枕達旦至再夕,不強之人不人也,即貫镪尺縷亦以推其兄焉,生平冒雪游九華山,登南嶽祝融,坐雲氣间,上泰山,日觀峯候夜半出日以為奇,遂有九華遊記,南嶽東岱詩(王世贞撰童子鸣传)性喜撰述,閉戶屬草必屢易而後出,出則使人彈射其疵,往往未愜并其草削之不存一字,存者又散置牀頭,漫不甲乙魚蠢蟲齧之略盡,珮敝帚棄之勿恤也,以是所存不多,嗣經秦汝、操汝立朱在明,安茂鄉黃清輔諸人警訂得詩四卷,文二卷,稱童子鳴集。談思為刊以行世(王穉登《童子鸣集序》)王穉登為之序,又能畫花鳥與呂紀相似,冯津历代书家姓氏便贤未详所据何书,其與余湘合纂縣志已詳湘傳,贊曰:余藏先生手札一通朱臥庵錢箨石舊藏也,中及與百穀往,遂事即其简,札之美字體之超逸亦可想其為人。
 
童應復字來占:乾隆四十七年歲貢,居北鄉石村,遂以石村自號,旧采访:少倜儻豪放,中歲折節,讀書足不履城市者十餘年,諸子百家莫不究覽,書法遒勁逼真,顏柳所為詩颇得老杜氣韻,著有一龛詩稿行世(两浙赠轩绿补遗,撰登其感怀二篇,其餘著作經亂散佚,課徒數十年成就者不少,而制行立身尤為鄉里所欽服,雖甚強悍者見之亦帖然畏敬,即婦人女子亦不敢詬誶,使之聞見也(据童應賞撰篡)其同族弟應賞者亦知名。
 
童之憲  新采訪册载字又思,多才博學兼工書法,明倫堂聖經即其手書,骨力似柳公權,至咸豐時因朽蠹易去餘無考。
 
童士炳 續采訪册云治毛,詩有聲著,有小學题解,又曾操選政於吳門選,有詩藝昭華云,题解今未見,選當係試帖詩又云,隱居不仕,時人以高士目之亦無事實。
 
童珪  塔石譜載费淳撰傳云,自少至老跬步不苟,與人言惕惕惟恐慯,其謙抑殆天性或以巽懦可乘,稍有犯者匪特不較,更善遇之或因是惭悔無地立自痛悔,又云雖弗顯其德實應傳然无事實何傳也。
 
童應梧  曾著有學庸講義,己錄入藝文考。新采訪册载余嗣曾撰傳云字梁材號琴浦,其事後母江氏甚孝,後母所生二弟視如同胞,父母喪哀戚盡禮,以歲貢選會稽縣訓導,未之任,卒餘無考。
 
童九峯  新采訪册載余玉瑾撰傳云字峙青號醉六,傳中稱其秉性仁厚,凡事不肯以賢智先人鄉黨言坊行表,且谊篤孝友云云,別無事實原文謂其為漆邑侯,器重漆當是漆成美,乾隆時人故列於此。
 
童樹勳  新采訪冊載楊渭恩撰傳云字佐周、號元功,為人倜儻不羣,不屑為文士中,咸豐己未武舉,居鄉以整顿地方為己任,見北鄉武風不振,乃設廠授徒,遊其门者多獲售北鄉武風之盛,實樹勳有以启之案所云,整顿地方未詳何事。
 
童寅直  新采訪册载余躍龍撰傳云字典三號芥舟,傳中稱其博古通今,名噪當世,又云其精於醫學,均空泛無事實可徵。
 
叢载  志异
童子嗚與衢州府知府韓邦憲交篤,邦憲卒,珮徒步送其喪,俞嶺憊而病,夢邦憲邀與并駕,珮以婚嫁未畢,辭不可覺,而自疑久之病,遂卒,王世貞撰传。
文徵二
《送童子嗚序》    歸有光
越中人多往來吾吳中,以鬻書為業,異時童子從其先人游崑山少也,數年前犧婁江余過之,子鳴示余以其詩,己能出人,今年復來,吾友周維岳見余為念其先人相與之舊,謂子嗚旅泊蕭然恨無以恤之者已,而子嗚以詩來益清俊可誦,然子鳴依依於,余有問學之意,余尤念之,嘗見元人題其所刻之書云,自科举廢而古書稍出,余蓋深欵其言,夫今世進士之业益盛,士不復知有書矣,以不讀書而為學,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惡無怪乎,其內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於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鳴於書蓋历能誦之,余以是益奇子嗚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與之居其性靈必有能自開發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書之所聚,當有如金寶之氣,如卿雲輪困覆護其上被其潤者不枯矣。
莊渠先生嘗為余言,東广陳元誠少未嘗識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書終日拜之,忽能識字,以知此書之神也,非書之能為神也,古人雖亡,而其神者未嘗不存,今人雖去,古之遠而其神者,未嘗不與之遇,此書之所以可貴也,雖然今之賢者直以為土梗己耳,子鸣鬻古之書然且幾於不自振,今欲求古書之義吾懼其愈窮也,歲暮將往錫山寓舍,还太末書以赠之。
    右文錄自康熙志余藏、清初人撰明史五傳,私稿抄本文苑傳中有童珮言,珮嘗粥書崑山,歸有光見而愛之,令受業鬥下,學益有闻。康熙志亦言其執經於歸有光,今此序僅云,有问學之意,故據以改前志附載於此。
 
《徐侍郎集序》    童  珮
余鄉有先賢曰:徐公安,貞官唐玄宗朝中書侍郎,東海開国男,案:國史安貞龍邱人。尤善五言詩,應制三攫甲科,拜學士上属文多命,視草甚承恩顧,天寶初卒,加贈東海子,屬者高淳韓公以秋官尚書郎來守我衢,龍為衢支縣,其地多徐姓,然不知誰為公後,相傳有集凡若干卷,亦散漫不復見此,詩賦雜文十有三篇,往余得之,斷碑脫簡以故多闕文,余生公鄉人後公書亡且久乃獲收其緒,餘於千百什一中蓋亦幸矣,或謂余外公家本徐氏,無乃公後乎,今其子孫式微,轉而告之四方,安能招而問之耶,韓公以儒學飾吏治,百廢聿興尤加,意文獻見公此編以為是誠山川之光也,鳳之毛麟之角,甯謂其非全體而不為之重耶,手為詮次授諸梓人流布之猗歟。
公以一代文儒,雅負海嶽之靈,騰耀於世,如龍騫雲游,莫之可挽,方其載筆,翰苑潤飾鴻猷制詞謂為德行,宗師文辭雄伯博綜,維精彌綸有序,深有夾軸之望,公默察朝廷怙寵佞倖,大政紊壞,遂免冠遠遁,视名位如敝屣,及天下不甯,大官小臣鮮不罹禍,公独能全身林壑,今讀其文與詩,並厚重敷贍端嚴警拔都無凌礫急促之氣,雖百世而下,人猶想望其丰采,君子謂龍之為,地當山谿交錯俗尚纖嗇民,到於今莫能盡變。公出乎其間,崛然而起,爰以文學振動海宇,至亡姓名自廢於暗啞,雜於賤流其靈氣,卒不自掩,姑不論其他豈不誠然豪傑也乎哉,乃余鄉之人不特不知,公至其子孫族屬皆忘公所自出,苟不以韓公之好文求之深且切則,公之此編余且錄已三數十年又何從示人也。
   右文錄自康熙志珮見人物傳今徐侍郎集已佚賴此序及王稀登序知其崖略
 
《龍邱祠堂記》    童  珮
先生名萇,龍、邱姓也,漢季隱居太末山中,今縣與山名并從,先生姓云,童珮曰:予謬生先生国人後少嘗數數登龍邱山,過先生居處其棲息咸在巖壑間,蓋與人殊矣,父老又指其下即先生塚,乃不封不樹,云歲隆慶辛未,南昌涂侯以进士來治龍,會今上元年與天下更始,州邑政教墜失者舉無後,侯詢於眾,得先生事行在漢書,蓋昭昭然為之喟,然曰:今夫一中人之家,祀其祖先必有共伏臘之處,矧邑以先生名,是先生曾為一邑祖,乃蔑有一區用陳狙豆以妥其靈,此不特縣官莫虔即舉邑之人,欲展先生之高風,皆不知所,鄉政之缺失莫是為大,乃為卜地治東,東華山之陽,下令鑿石畚土掄材度工,丹墨漆鐾靡不善良閱數月而告成,鬥階庭无齋序庖福百爾孔備,於是涓日協辰率寅屬生徒大祀於廟,歲方有秋共者不勞香稻醴酒,溪毛山實既丰且潔,當事者益有徵乎,先生之福祉,先是邑之人知侯聿修廟宇,修祀有日,轉相告語,即深山窮谷黃耆、頒白、小夫、稚子罔不扶携來觀,以為吾人也,今而乃知龍之所自,嗟乎,先生化后慼春秋一千五百有奇其間,老佛神鬼丹碧爾,芦土木爾躬不知幾何,於是而先生之祀僅得與後來諸賢同列於社,人猶為惑甚焉,得非以先生不過一處士,無有官職、名號之赫,奕又先生之姓通天下莫見,非有子孫宗族之繁衍,苟非賢人君子為政,則先生之祀不幾何一線之繫也乎哉是日也。
天宇澄朗、雲霞萃止、木葉不飛、原野鬱葱,東華之陰突然而臨者,是謂龍邱之,山图經謂其特秀林表,峯色丹白遠望如畫,蓮花乃今有若增麗焉得母,先生之靈昭格乎,上於以見之耶,侯既成禮復系以迎送神之辭。
辭曰:列芳鮮兮;陳酯釅振鼇鼓兮;嗚鳳笙日眇眇兮;眾山青神之來兮;白雲停紛下拜兮;披景星露滾滾兮;混霓旌山氣開兮;初日升又曰神乘龍兮;雲中邐挽而樂兮;龍蜿蜒新宮奠兮;故山前時歸來兮;省川原高巖峙兮;綠波緣錫福祉兮;奚其先木有本兮;水有源。
    右文錄自兩舊志原碑已佚
 
《童子嗚集序》    王穉登
子嗚既葬之,明年而伯氏子重以遣,草自太末,至談君思重出鍰,梓之授僕使刊定,僕不敢私也,以授秦君,汝操、汝立,朱君在明,安君茂卿相與,往復雠訂再三而未成,最後得黃君清甫始成,清甫功盖什九焉,去留者相半,凡得詩四卷文二卷定為《童子鳴集》。以談君鍰授梓氏,而舒君曉董其役,舒君者、子鳴里人也,子鳴托志,孤特不喜聲華沉精,篇籍為之寢食,并廢幼從其父為書師,手一帙坐船间,日夜不輟历歲久,流覽既富,腹中稱经笥矣,子鳴头埋照自匿不喜出,長於人驟見之不知其為鴻生彥士也,往歲遊燕山,燕山詞客如雲,所至必分曹命简聽,漏畫燭爭晷刻之捷,無論雅俗、第以速就,為豪舉如震霆鳴瀑颯沓暴至遠慚吉甫穆如之咏,而作者人人得色自負。
李供奉哉視子鳴,方危坐匡床間目瞪不出,聲若不雕龍也者比誦一篇,即含思峭絕,寄情幽遠風旨才調复絕人群,客為之氣色沮喪意不自得,子鳴愈遏然不敢當此,何足奉諸君鞭弭蠹犍乎,性喜撰述闭戶,屬草必屡易而後出,出則使人彈射其疵,往往未愜并其草削之不存一字,存者又散置牀头,漫不甲、乙、魚、蠹、鼠齧之,略盡子鳴敝帚棄之勿恤也,以是所存益無幾矣,嗚呼古之立言者冀欲以藏之山岳為不朽耳,非區區爭地上之名乎,奈何令之子大夫徒以遼豕黔驢相誇兢,聽者承下風而調諛,調不極諛,不甚方且目攝之,又或自相衿炫歌呼,擊節而不能已,曾不知識者之噴飯也,以彼其人而较子鳴,非夫所謂桃李不言者,與梓成僕將载桐江之波一斛酹,子鳴松下庶幾不負黃泉哉,更語子重守旃,以俟桓君母,令群傖辱之瓿上乎,或譙僕之,嗜子鳴集猶之羊棗,然則非獨僕也,蓋汝操諸君皆有左袒之私矣。
    右兩文錄自康熙志穉登字百穀長洲人以詩鳴於當時
 
《童子鳴傳》    王世貞
童子鳴者名珮,世為龍游人,龍游地砦薄無積,聚不能無賈游然亦善以書贾,而子鳴之父曰彥清者,最稱為儒雅不寢,然諾子鳴少貧,不能從師塾,遂依其父
游,得書辄問其父,字乙之已稱遂能旁識,已遂囁嚅誦之屬,已遂能臆解之,已遂业五七言古詩有清韵,而其為他文亦工,尤善考證諸書、畫、名蹟、古碑、彝敦之屬。其游多梁溪,梁溪諸公子心慕之,爭欲得子鸣一顧以重,子鳴不為逆,時時有所過從至欲拉子鳴不能也,而最後太保朱忠僖公與其兄恭靖王聞子鳴名而使其交相善者挾之至都,子鳴為一再過,焚香啜茗,評鷺古書畫,而已不復及外事,二公既重子鳴,謀客之一夕,竟邈去不顧,子鳴面峻削骨立驟見人語吶吶不出口,尤篤於交誼有所期,雖千里不爽,其所营織嗇,周身之外赢不能百一而倉卒以緩急,請亡弗應者至為德,而人負之若已負德於人,唯恐語及也。
為人孝友自天性,其侍父舟車間,雖寢溲必躬,視養母尤,謹兄珊嘗舉於邑為諸生以長者,聞子鳴遊多浮期顧歸,必就兄書舍,買升酒相勞苦,共枕達旦至再夕,不强之人不人也,即貫镪尺縷,悉以推其兄而至,子鳴出幞被不復,问妻子亦以兄珊撫之逾于已矣。
子鳴既以文行重交遊間,而高淳韓邦憲嘗一識於逆旅器之,又數重交遊習,子鳴名會出守,衢首行部過其家龍邱山塢中,人不識太守、豳薄,皆摊門间觀,尉史游徼旁午,顧見案上一拌蕨菜羹、脫粟,太守與子鳴共而烏烏,吟至夕始去,咸莫測何謂,子鳴久之始一人郡報謝諸丞怍伺知為太守重客礼之,子鳴逡巡謝弗敢當,太守急欲捐奉資為子鳴壽難發言,而子鳴恒自謂:田父甘田中食不憂餒也,台使者以太守故,請見子鳴不得,大索其所著書,子鳴謝亡有退,而上其所輯唐故。邑令楊烱、邑人徐安貞集:太守為銨梓行之,太守遂下邑綱紀,南州杜鬥文擧首骖北海為政,康成標里龍邱逸民之薮,前萇後珮千載两賢,萇猶托蹟功曹一試綦組,而童君畢志雲蘿聲蹟俱挫可謂嚼然不辎瞻之在前矣。間者一造其廬,談討松桂廖廓之士邈焉,寡儔太守不德白駒用慨,其樹楔左閭以風在野,子鳴固辭之。
邑不得乃谓其令曰:夫不佞珮者而敢當我龍邱先生也,夫龍邱先生以一握耒起不毛之山而使山至今而借其名以顯,奈何惜勺漿之享以報之龍邱先生者,太守所謂长也,令涂君乃為祠祀龍邱苌而記其事,子鳴生平布衣無長物,僅一復陶而從容所有呼。寒者即解衣,衣之不復徵,薄田數十畝,忍口腹得少羡辄付義施,族指眾而俗三男一女,子鳴捐羡粟以給舉女者,又以貧不能延,稚子師則又歲割租若干,俾延師其所施,行類非貧士也,跡所自供養蓋貧士蹙额所不忍俄。
而太守韓君卒,子鳴徒步送其喪,俞嶺憊而病,夢太守邀并驾,子鳴以婚嫁未畢,辭不可覺,而自疑久之病寝劇,卒年僅五十五,一子尚幼,子鳴有藏書萬卷,皆其手所自訾校者,生平冒雪遊九華山、登南嶽祝融坐云氣间,太山日觀峰候夜半出日以為奇,遂有九華遊記,南嶽東岱詩及他文集,龍游縣志若干卷。
贊曰:吾闻之太史公季次原憲懷獨行之,德義不苟合當世,世亦笑之,盖蓬戶疏褐不厭死,而己四百年,而弟子志之,不倦游俠之言信行果,已諾必誠赴士阮困而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以為其兩不相得也,今觀子鳴孑孑次原之行,而時有朱家田仲風,豈不亦兼之哉,其恂恂退讓慘怛孚尹业遨名矣,而名逐之有以也,韓太守者余同年子也,蚤死不然其折節下士庶幾成其聲者哉。
    右文錄自康熙志:世貞字元美,官至刑部尚書,名甚盛,此文台州四部稿未载,今依萬歷乙卯雲間喬時敏王元美先生文選校,正篇首云:龙游不能無贾,游然亦善,以書贾由今觀之真不勝今昔之感矣。
《報童子鳴書》    胡應麟
得足下藏書目,閱之所臚列經、史、子集皆犁然會心,令人手舞足蹈,古今书目絛列惟隋史最詳明,馬氏經籍考會萃晁陳諸家,折以已意幾於毫髮無憾,迨今得見古人著述大都往往藉此至故,家文獻若張茂先任彥昇輩代遠無論,即趙宋盛時宋公垂葉夢得家藏劇稱宏富,迺書目蕩亡一存,鄭漁仲羣書會記三十六卷見馬氏通考,蓋亦端臨會萃入已書矣,今原書行世可見。僅尤氏遂初堂目一卷以說郛鈔錄始末具,存第其間,銓次蕪紊蒐輯阔踪,如晁、陳、馬、鄭所載羣籍南渡当悉存世,而尤氏所收十缺三四或漏軼過半,有之又不分四部而信乎,錯陳僕每疑非文简之書,然陶氏當勝國末年去南渡纔百餘,禩且說郛特記全鈔於此目之下不應偽撰明矣,国初宋文憲博極羣書子集之流似非經意,近時馮汝言、李伯華諸氏亦名藏書數萬,其目考見無從計卷帙或多足下,若分鬥别类,部伍井然,當無復喻此者,足下久客三吳近日藏書更何氏稱最信还具示不宣。
    右文采自少寶山房類稿:應麟字元瑞,阑溪人,所著書凡二百三十餘卷,子鳴藏書目今不傳,賴此文知之。
 
送盛朝用讀書方山    童  珮
靈献华陽并松衫遠世氛藥多前代草香是隔山雲花氣惟春識書聲祇鶴聞傳經君獨往弟子候河汾
春日登杜山  。    重  珮
杜公曾托跡芳姓祇今留一自乘箕去何人策杖遊叢蘭萎香氣良木老春秋岭下
蕭齋近東家愧此邱
宿豸屏道院    童  珮
平生麋鹿性不使杖藜閒人在柴關下心馳雲水間到家仍作客是處只尋山總為
流泉笑今年鬢已斑
    右三詩錄自康熙志
弔童子鸣    王世貞
飯颗山头骨陵陽石畔心隱能逃小賈窮不廢長吟婦泣黔婁被兄悲子敬琴龍邱
慕堪傍千古是知音
 
 
                                                                                              (童建新供稿)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童镇陞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的故事 (2024-9-28)
·宁波街道里巷志:座落在章耆巷中的″童元戎第 (2024-9-14)
·前童,宁海革命的摇篮 (2024-9-3)
·国仇家恨一一宁波童元戎第旧事 (2024-9-3)
·抗日草鞋社 (2024-8-14)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