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老闻新读(三则)】
两枚军功章的故事——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童生歧
来源:天水日报(2006-2-14 ) 老闻新读
一位七旬老人,两枚军功章,因为见证了抗美援朝的战火,便有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老人名叫童生歧,今年74岁,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小南峪村。近日,记者在该村见到了这位老人和其珍藏的两枚军功章。随着他深情的讲述,记者的思绪也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1949年,就在童生歧18岁那年,他参军成为陆军某部队的一名电话员。1950年赴朝鲜作战。最让童老难以忘记的是1952年3月第5次战役中的两次战斗。
“一次,就在我军即将发起冲锋时,突然遭到美国鬼子的炮火袭击。按理说,我军的炮火还击,敌人的炮火马上就会哑了。可恰巧就在这时,我军步兵前沿与炮兵阵地相连的电话线被敌人的炮火打断了。炮火失去了指挥,没了准头,难以对敌人造成有效的轰击。眼看着电话班冲出去的两个战友都负了伤,我急了,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拉着最后一根电话线穿梭于炮火纷飞的阵地上。虽然那次头部负了伤,但最终完成了任务。看着我军呼啸的炮火震哑了敌人的炮火,我激动得泪水哗地就下来了。”
揉了揉湿润的眼眶,童老又回忆起了另一次战斗。“有一次,我们电话班接到上级命令‘1小时内在我军炮兵阵地和前沿阵地间架通一根电话线’。咳,当时的那个难哟现在根本不敢想。电话线早用完了,敌人的8架轰炸机还在我们头顶嗡嗡乱叫,说实在的,那时也豁出去了。为免敌机投掷的弹火引燃身上的棉衣而暴露目标,我和一个战友掏掉棉衣中的棉花后便冲上了阵地,捡拾敌人丢下的断电话线,一段段地接,最终硬是完成了任务。团长知道后拍着我的肩膀说:‘甘肃小伙,好样的!’”
也正是因为在这两次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童生歧被荣记两次三等功,他现在珍藏的两枚军功章就是这样来的。
1956年4月,复员回乡后,这两枚军功章一直被童老珍藏着。他告诉记者:“三年困难时期,如果拿着这两枚军功章去镇上就可换点粮食回来,但我舍不得。这两枚军功章虽然是给我的,但它却见证了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和我军的英勇无畏,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采访结束后,一遍遍抚摩着两枚军功章的童老深情地对记者说:“现在我虽然老了,但看到军功章好似浑身又有了劲儿,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抗美援朝二级模范:童家祥
来源:解放军报 2013年06月05日 老闻新读
浙江省建德县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一九四四年十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第一七九团第一营机炮连政治指导员。一九五○年部队入朝时日夜兼程,他帮助炊事班挑担子,给战士背背包,还扛了20多公斤重的机枪走了一整夜,为部队作出表率。在黄草岭守备作战中,许多战士手脚冻伤了,他到处找稻草给战士御寒。在第五次战役中,他一面行军,一面收集好人好事,及时宣扬,鼓舞士气,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立三等功(两次),获二级模范称号。
浙江省衢州抗美援朝烈士
360doc个人图书馆
童金发,男1932年出生于衢江区湖南镇东口村,志愿军第4军134师炮团后方勤务处司机,荣立三等功一次。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