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叼,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现依据各姓氏堂号的来历、特色、分为几大类型:
1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2以地域命名堂号
3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4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5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6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7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8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9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10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11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12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童姓在长期的迁徙和发展中形成的郡望地的:雁门、建昌、渤海。主要堂号有:渤海堂、萃涣堂、崇本堂、道德堂、德裕堂、公绩堂、敦本堂、敦伦堂、敦睦堂、大宗堂、福润堂、耕礼堂、光耀堂、含山堂、伏虎堂、恢先堂、怀德堂、惟馨堂、敬思堂、经学堂、建昌堂、居善堂、启后堂、三松堂、廉益堂、廉平堂、南城堂、翰墨园、厚本堂、兼平堂、培菊堂、居善堂、敬义堂、双凤堂、旧油堂、启后堂、清源堂、四晚堂、树滋堂、慎德堂、双桂堂、五桂堂、孝友堂、孝思堂、循德堂、亦政堂、余庆堂、永思堂、永和堂、永言堂、雁河堂、雁门堂、养源堂、玉美堂、月山堂、中和堂、振振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