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安徽庐剧之童氏踪迹
发表时间:2013-5-13 20:19:46     新闻来源:     阅读:1761次

 

庐剧产生流传于古庐州府管辖的地域,原称倒七戏小倒戏小戏等。19557月经安徽省委批准,改称为庐剧。

 

据《舒城戏曲志》记述:清咸丰中期(1855年左右),倒七戏由皖西山区,沿霍(山)舒(城)山道流入舒城县中梅河地区。串乡艺人或沿街演唱乞讨,或走村唱板凳头戏糊口。一担花篮挑子即全付戏箱,三五化郎即一个戏班。故有花篮班子毛竹鼓,三个花旦一为五(意为3人加在一起有一百五十多岁)之说。小戏班,人少箱虚,只能唱三四人出场的小戏。如《采茶》、《逃水荒》、《打桑》、《绣荷包》、《点大麦》、《恨大脚》、《劝小姑》、《山伯闯帘》等单场或折子戏,小戏小倒戏也由此而得名。唱小戏不要戏台帷幕,没有伴奏丝竹,在村边谷场,街头河滩,一张桌子两个椅子,就可举步为台,鸣啰演唱。演员面部抹脂即化妆,男着女衫谓之包头即花旦,披长衫即小生,小生挂口便是老生。反映的是民间故事,或生活小事,唱的是乡音俚曲;大众道白,邻里腔调,听之亲切,学而不难,群众乐于接受,老少交口传唱。时间不长,寒腔二凉传遍了舒城西南乡。其中,尤以手工匠人为甚,他们边做手艺,边唱小戏消遣。渐渐地除会唱死口篇段外,还能顺韵编唱活口水词。这些手工匠人实际上是创建舒城庐剧的奠基人

 

民国初年(1913年-1914年),安徽舒城长冲(今属张母桥镇)团簸山熊孟植(人称熊大少爷)和童木匠组建了半职业性的“良友”戏班,得到了童家圩子前清山东道台童文锐的资助,蟒靠盔巾,披褶头饰俱全,演出正规,是个倒七戏、京剧兼唱的乱弹班,以童家大院作基地,常流动于晓天、河棚、张母桥、乌沙、毛竹园和中梅河一带。直到30年代初,“良友”班持续16年之久。

                      (童海根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童镇陞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的故事 (2024-9-28)
·宁波街道里巷志:座落在章耆巷中的″童元戎第 (2024-9-14)
·前童,宁海革命的摇篮 (2024-9-3)
·国仇家恨一一宁波童元戎第旧事 (2024-9-3)
·抗日草鞋社 (2024-8-14)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