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独立纪录片《老族谱 》
发表时间:2013-4-17 22:27:37     新闻来源:     阅读:3153次

●影片简介:

        客家人热衷于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活人要在族谱中安身立命,死人也希望在族谱中安身立命,万一有漏,麻烦事生。本片纪录了闽西宁化石牛村童氏族人,在重修族谱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以及他们中的各色人物对于“家族事件”的各自理解。

       同时,这部影片也纪录了雕版木活字手工技艺以及族谱祭发的仪轨,体现农耕文化的厚积。影片所拍摄到濒危的珍贵的千年木活字印刷工艺,目前仅在宁化一带个别山村还存在。

       本片通过对“族谱”这一传统文化的象征物的描画,也希望警醒人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文化创造和文明,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如果我们还不能及时醒悟,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就再也看不见这样的老传统、老物件了。

 

片名:老族谱 
其它片名:Old Genealogy 
导演: 鬼叔中 
制片人:黄苏建, 洪思发 
摄影:李敬清, 鬼叔中 
美术:孔德林 
剪辑:甯元乖 
音乐:胡桂林 
片长:82分钟 
年份:2010年 
类型:纪录片 
国别:中国 
语言:闽西北客家方言 
格式:DVCAM

   
影片概述 
纪录一次修谱以及其中的纠结。 
纪录一次雕板活字,手工印刷。 
Record the entangled experience for changing the Genealogy. 
Record the experience for Engraving movable type, hand-printed. 
   
导演阐述 
客家人热衷于寻根问祖,溯源追本。活人要在族谱中安身立命,死人也希望在族谱中安身立命,万一有漏,麻烦事生。 
《老族谱》后期过程中,我竟然咳嗽不止中药无效,心里嘀咕:是不是自己冒犯拍摄了片中的鬼王? 
●参展纪录
2010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北京宋庄)
2010年北京独立电影展巡展(厦门大学站)展映

 

《老族谱》:一份雕版木活字手工制谱的影像档案



吴岚冲/文

          有点历史地理常识的人都能轻松指出全世界有几大洲,也能顺溜地出口“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可要追究“自己从何而来?”而不是“国家从何而来”时,我们却沉默了。绝大多数人,就最大可能性来说,只知道往上数三代的亲人名,其他则只能以“列祖列宗”称之。

        为了查明自己的身世,弄懂自己的身上血是从哪里流下来的,我们能做哪些努力呢?对,查历史典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留下了如此卷帙浩繁的史料。好,一页一页地翻。里面有我们个人的记载吗?没有!梁启超说过:“我们的一部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二十四史就是一个帝王的族谱、记传,几乎都是帝王将相。”我们不是帝王将相,是臣民,而古代的臣民是没有历史的。

         2009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令人目不暇接,各大媒体从不缺乏头版大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奥巴马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但是,对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曹坊乡石牛村这座山区小村寨来说,2009年也发生了一件百年盛事!这一年,百年来在石牛村繁衍过的生命被铅字永久性地沉淀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入选2010年“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纪录片《老族谱》(Old Genealogy)忠实完整地纪录下了这件大事。
 
        2008年以来,鬼叔中独立纪录片制作团队本着“自由、自动、自主”之精神,不求名利,在自由心性的指引下,怀着对故土风俗人情热爱的一腔热血从事着拍摄工作。经费自掏,设备自筹,团队成员也悉数由拥有共同志趣的纪录片爱好者组成。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翻山越岭,行走在闽西北宁化的武夷山间。正如鬼叔中在博客所声明的:“本人玩独立纪录的现有设备(摄像机、电脑、非编),是我高中同学黄苏建和大学同学洪思发,凭同学信任和个人感情,他们无求回报私人出资购置的,与任何官方无关;为了下乡拍摄方便,一部97年的二手普桑,是内弟在厦门联系、吾妻甯马氏咬咬牙掏钱为我添置……拍所谓客家民俗、非物文化,并未受谁人旨意,纯属个人喜好,凭个人一腔热情在做。”

        纪录片《老族谱》是其团队诚挚举动所收获的果实,如同农民撒下自种粮食喂饱的一只大公鸡。它是团队继《玉扣纸》之后又一部以闽西北客家传统工艺为题材拍摄的人文纪录片,试图“纪录一次修谱以及其中的纠结;纪录一次雕版木活字手工印刷”。

         借助网络的联系,我有幸成为了《老族谱》的首批观众。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影片中出现的乡村画面和土语,我都是极熟悉的。但是,对于摄影技巧和影片剪辑,我是一个外行,只能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身份,就影片中的叙事内容进行个人的理解和阐释。而关于《老族谱》摄影和剪辑方面的得失,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人事参与讨论。我想,一些中肯的批评意见对这个新生的独立纪录片制作团队来说无疑是热切渴望的。

       最早听说鬼叔中在筹拍与“修谱”有关的一部纪录片是在2010年2月。当时,他开车邀我一起去往曹坊乡坪上村采集花轿迎亲的素材。当车子行驶在205省道时,他用手向我明示了一座叫“石牛”的村寨,还说去年该村的童氏后裔在集资重修族谱,他们跟踪拍摄了长达半年之久,而主要素材的拍摄工作已基本告罄,现已进入后期的剪辑编辑阶段。隔着车窗,我匆忙瞥视:石牛村,闽西宁化的一个普通村庄,落于盆地,依山伴水,除了布在河岸两边的“排骨田”,其余耕地都循山而绕。土红的石砖屋宇,密密麻麻地堆砌在一起。要是没有人的特别指示,谁会注意车窗外闪现的这个普通村庄?谁会知道这里竟扎根着童氏的后裔?

        影片的中文名是《老族谱》。“老族谱”指的是福建省宁化县曹坊乡石牛村的一部清末族谱《童氏族谱》,它的最后修订时间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在位时的最后一年,即1912年,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元初,童四六任教谕,从江西迁居清流四堡童坊,其第四子童四郎迁居宁化石牛村(亦称双石村)。影片纪录的正是时隔九十多年后,石牛村童氏后裔七修族谱的过程。

        要对整个片子做一句话的概括是很困难的。影片的焦点虽是族谱的修订,但人事纷繁。不过,根据族谱修订所遵照的程序,我们仍能粗略地勾勒出两条主要叙事线索:第一条是修谱师傅邱恒勇和巫松根,主要表现在雕版木活字手工制谱的工艺流程;第二条线索是以石牛村童氏七修族谱理事会为代表的童氏村民,主要围绕族谱考订和祭发谱仪式展开。当然,这两条线索有时各行其道,有时又齐头并进。这两组人物既是联系的——大部分祭发谱仪式需要他们共同的组织参与,同时又是矛盾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个矛盾通过合约得到解决。

         从修谱师傅这条线索出发,导演纪录下雕版活字手工印刷族谱的技艺。这层叙事主要出现在纪录片的前半段。从这条线索延伸出的一些事件有:1.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两种传统印刷方法;2.印刷机器与活字印刷的优劣比较。在影片中,有人问:“修谱一定要用活字印刷,电脑打字不是方便吗?”村民自己做了回答:电脑印刷省时省力省钱,万余元即可,而采用玉扣纸的雕版活字手工印刷,虽然“一天只能印几版,一版印完,再拆掉排新版”,工序繁琐,可是能保存上百年的时间。3.修谱手艺传承的困难。邱师傅自道:“有个徒弟,跟我学了半年,后又停了两个月没有修,现在去混社会了。听说吸毒,吃摇头丸,后被抓,据说现在戒毒所。”

           从童氏村民这条线索出发,导演影像化了著录新谱的一些细节和与族谱有关的祭祀活动。这层叙事主要出现在纪录片的后半段。从这条线索延伸出的主要事件有:1.族谱的著录;2.大量的谱祭仪式,有裁谱、起师、祭谱、入箱、打醮、游谱、发谱、谢师等。但这部分的观看效果不是很好,叙事拖沓,或许与祭祀行为的繁琐和程序化有关,期待导演能在拍摄程序化的仪式活动时能有更大的突破。

         《老族谱》抓住了一些日常生活细节。如对“生死”的关注。纪录生死是人类才会有的举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族谱是一部“生死书”,是记载生命更迭的万年历。虽然“有生就有死”是一条至理名言,但是对族谱的修订来说,“何时生?”“何时死?”才是最重要的。在《老族谱》中,关于“广大姆”,著录员坚持要确定其“生日”和“卒日”后才能入谱,别人说闻还不行,必须要有实证。村妇在巷道闲聊算命瞎子测死述的无能,也是这个主题的延伸。如果说“卒谱”是录逝人,那么“添丁谱”则是载新人。新人是生命力旺盛的代表,因此导演另外关注的一个细节就是“孩子”,我们能在纪录片的不同场景里看到孩子的身影:在流行乐中吃母乳的幼儿、打架哭闹的顽童、无聊呆坐祠中的童子、与术士同祈的幼童等等。

         有一点不得不提。该纪录片的语言是宁化客家话。当影片传出来的,不是唧唧歪歪的英语、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诙谐顺溜东北话,而是地道的宁化客家方言时,我想每一个客家人都会感受到内心的踏实安适。“上香、献酒、献牲、叩首,二叩首、再叩首、起、读祭文”“一撒、二撒、三撒、四撒……”,铿锵有力、字正方圆,乡音被摆上台面也照样能传出富有音乐韵味的声音来。

         修谱间隔,一般三十年一修,三十年称一世,也有间隔更长,甚至百年一修。活人,当能碰上修谱契机的就已很少,更不必说那些具有主动纪录意识和纪录工具的纪录片制作者了;何况,还是采用纯手工的雕版活字印刷法来修订族谱!不说《老族谱》的拍摄和剪辑效果如何,只就纪录下的影像资料已是一份珍贵难得的档案。影片录制的长时间跨度,雕版活字手工制谱的细节纹理展示,以及弥漫全片的闽西乡村日常生活气息和贯穿始末的实录精神,《老族谱》将成为承继《玉扣纸》之后纪录闽西正在消逝文化的一部力作。其采用影像纪录宁化“活文化”(living culture)的方式将为抢救性搜寻保护客家文化遗产活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任何一位欲了解闽西客家文化的人来说,《老族谱》不应错过。

                          吴岚冲,宁化县横锁人,现为兰州大学研究生。

                                   (童化平推荐稿  新闻出处制片人张海俊_新浪博客)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谱牒史料
·童镇陞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的故事 (2024-9-28)
·宁波街道里巷志:座落在章耆巷中的″童元戎第 (2024-9-14)
·前童,宁海革命的摇篮 (2024-9-3)
·国仇家恨一一宁波童元戎第旧事 (2024-9-3)
·抗日草鞋社 (2024-8-14)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