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东方收藏论坛》 《收藏快报》投稿专区 ,作者:茶痴老农)
上图所示,乃福建瓯宁(今建瓯、浦城一带)丰乐里沧洲山所出,明万历童恭人墓志铭碑碣是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这方承载着重要历史信息的珍贵碑碣,一度蒙尘辗转流落于坊间,后幸遇于笔者,经笔者解读确认为真迹,并具备重要文献和收藏价值后,为避免珍贵文物流落损失,是以倾资从坊间抢救携归留藏于斋室龙济堂矣!
考证之于此碑碣,确真为晚明墓志铭无疑。墓志铭以墨绿色页岩为材质,幅高63厘米,宽65厘米,厚3厘米余。墓志铭通共有31行,镌刻1374字。
明童恭人墓志之铭文,起首全称为:“明故广东按察司监军副使瓯宁陈公元配童恭人墓志铭”。由江苏太仓王氏,赐进士承事郎翰林院编修王衡撰写碑文,赐进士承德郎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陈圭书丹,明建安著名镌刻家连陞镌刻。
毫无疑问,这是一方出自晚明名家名人,极具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墓志铭。其铭文之撰写者乃明末清初名震南北的江苏太仓太宰之家王氏的王衡,王衡乃万历朝宰辅王赐爵之子、明末清初画坛“四王之一”王时敏之父是也。
明末清初的江苏太仓王氏,显赫无比,时人称之为“同朝榜眼”、“四代一品”、“祖孙宰相”之家,堪称集有显宦、文豪与书画俊杰于一家之名门望族。从万历年间的王赐爵起,经王衡、王时敏和康熙朝的内阁大学士王掞,王赐爵和王衡同为万历朝榜眼,王赐爵及重孙王掞分别是万历朝和康熙朝之宰辅,而其祖孙四代都添列为朝廷之一品大员,如此荣华富贵的望族,堪称亘古稀罕。
墓志铭的主人,能够有幸得到王衡亲自为其元配童恭人撰写铭文,印证了王氏父子对于陈公的推重,同时也足见陈公与王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王衡所撰写的童恭人墓志铭,除了文章致为华美之外,尚概述了明万历年间与陈公相关的一些重要史料,甚至有些还是史载缺失的史料。作为重要史料物证的明童恭人墓志铭,对于丰富和印证晚明的历史有着极为宝贵的文物价值。
古人云:“志谓章识”。自魏禁止滥立墓碑始,世人于是书石以入圹中,这是墓志铭盛行的起因。墓志铭下在墓圹中,一般不是给世人看的,而是为“明淑永滋幽”而设立的,其中的意义,也只是作为给予有功德懿行的人进行褒荣和盖棺定论罢了。因此,这就使得墓志铭没有必要去杜撰虚假的故事而具有比较可靠的真实性。魏时,有文典曾议论说:古人没有写谀墓之文的,正所谓“铭述尚实”。基于此,历来考古界、史学界均极为重视墓志的可信性,往往将之作为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证物而加以珍视。
王衡在撰写童恭人墓志铭的开篇就交代说:“予既以请,告里中侍家相国。从容言天下事也,必屈指瓯宁陈公。曰:以余三百人,通籍功名,满天下且拜辄拂衣归,何皎皎也。孰有如公者乎?”
文中所称之相国,当然是指时任首辅的王衡之父王锡爵。王锡爵于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以一品大员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作为相国,既言天下事必屈指瓯宁陈公,可见陈公在国朝功次之卓著,政绩之显明。即便是如满腹经纶之王衡之辈,也不得不仰首而尊重之。家父的告诫,王衡自然是心生感慨和认同的。
相国训示儿子说:“归养一疏,决荚替之,而有以俱隐也。彼鸡鸣者伊何人哉?”王衡则对之以:“予唯唯不敢忘。”
接着,王衡在墓志铭文中进一步交代说:“今仲冬陈献卿,翰卿兄弟,去使娄江,以兵部君状来请铭其母恭人。恭人即相国所谓瓯宁陈公之配也,以匹敌则衡之母。”
献卿,翰卿乃陈公四子中尚在世之二子。因陈公与相国之政治观点类同,且是人品相亲之世交,故王衡视陈氏兄弟之母为已母,在碑文落款中尚自称“年家子”矣。
既然如此,王衡为陈公撰铭,为何又必须由兵部持皇帝圣旨以请呢?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为陈公撰铭乃公事,公事自然必须公办。以公事公办为陈公撰铭,更可借之凸显朝廷对忠国勤政臣下之施恩布德,以激励文武百官更加勤于王事、忠效国家。
“陈公,讳烈。恭人姓童氏,其父处士,讳孚;母,雷”。王衡在铭文中进一步介绍说:“其先世蛮卿公,即宋儒敬义先生。处士公有人伦鉴,置膝前授孝经、列女等书。受读,惟谨心向往之矣。处士公器之。”由此可知,童氏自幼就从父亲那里受到儒家的严格教育,养成了贤惠优良的品格。所谓“孟母择邻”、“古井盟心”、“玉泉比洁”、“敬姜戒逸”等等有关于烈女贤妇的故事,自然了然于胸,榜样于行,无时无刻不润泽着她的心灵。
古史不传列女,但关于列女的记载从未断绝。往时,刘向因王氏始作专传,《后汉书》因承这种体例,彪炳彤管,遂垂为正史。可见正气之钟,不择于男女。以至于使王衡在铭文中感叹道:“衡史职,当吾世而彤管,其舍诸是宜铭!”
为了增加铭文丰富色彩,王衡重笔记载了恭人的一段故事。说:“先有媪者簪两花来议陈婚,出门不见,盖神媪云”。这是陈、童两人婚姻的开祥嘉梦,虽有杜撰之嫌,但却因此而更加渲染何彰显了陈、童姻缘的传奇性。
这是一对天定夫奋妻贤的好姻缘。当陈公勤奋致力学问的时候,“恭人篝灯佐读,夜未央,犹若以为孝经、列女时惟谨也”。终于,陈公如愿于壬戌年举进士,授为会稽(今绍兴)理官,童氏跟随丈夫到任所,从此后更加鼎力承担起一应事务,以致使陈公能够专力于官事。不久,丈夫以政绩卓异而“召拜南台御史”,御史乃皇帝近臣,官居言路,可谓贵显尊荣。童氏因夫而贵,于丁卯年丈夫秩满,受皇帝颁旨封为孺人。旋陈公出守处州(今丽水),童氏又晋封为恭人。
癸酉,万历改元,陈公擢广东监军按察副使,亲自设计作战方略,冒矢石督军力战获大捷,擒斩巨贼朱良宝等,基本荡平了粤海之悍寇。铭文中褒扬了童恭人赞夫之贡献,碑记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铭文中说:陈公剿贼期间,“有二子疾,笃公以灭贼为期,恭人亦不以闻,曰:今日之事,君事”。两个儿子病重,童恭人为了能使丈夫专致于国家大事,没有将不幸的消息告之,直至二子双双病逝,这是人世间为母者必须承担的多大痛苦啊!在王衡的笔下,童恭人那种公而忘私的高风亮节,难道不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壮烈吗!
“公盖以廉者”,尝“抗章劾奏”。虽“上皆嘉纳”,但“庙威不测,疏入,人为公危”。可是,童氏并没有因此觉得不安而坦然处之。这正是一位能够与丈夫同生死共富贵的贤惠妻子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和典范。
“公疾,恭人傍徨。念舅姑老嗟予,子行役可堪哉,不解带。”除了细心服侍夫君以外,更是晨昏举香为夫祈祷,终于精诚所至,换来了梦见“老人衣冠甚古,处所佩丹烨烨,曰:可立愈。觉而病已”的果报。果然,待到恭人梦醒时,陈公的病竟然惊奇地好起来了。 以往评价一烈女的标准时极为苛刻的,其中“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是不可或缺的。王衡在这一方面同样给予童恭人以重笔描述。铭文中说:“随公归瓯宁侍封公,太恭人,视十七时佐公养如一日亡何”。封公,讳楠,陈公父。太恭人叶氏,陈公母。因子贵受皇帝册封。童氏随丈夫归老家侍奉老人,如同十七岁初嫁陈家扶佐丈夫一样,无微不至地侍奉赡养老人,至始至终丝毫不敢懈怠,从而实践和典范了“孝亲尊长”的内涵。
“二子彬彬文章,将摩天去课励,未始不如篝灯佐读时也”,以高远的志向激励在世两个儿子的文章功课,比之当年佐读夫君没有不及的地方。这是教子的楷模。
“年十七,机杼不绝声;俗所尚女冠巫谒诸事,一切谢绝,而独好行放生,其丽不亿;恭人性贞静,不妄言笑,端坐终日,无欹倚。”寥寥数语,一位勤劳、慈悲、贤德、智胆兼具的古代烈女便跃然纸上了。
名不虚传的一代文豪王衡,以区区千余言的墓志铭,便把古代一位尽善至美的女子偶像表现的淋漓酣畅。以王衡之高妙文笔而使其行文至情至性,以其朴实真挚的夹叙夹议之文采,使人读了为之动容,思之而激人感奋。加之铭文中之所记所叙,尚足以补史典之遗漏,则此墓志铭实乃千古之一奇文也!此外,陈烈侄子陈圭之真书书丹,其师法唐之褚遂良,字迹遒劲清雅,又堪称一精妙书帖矣!
综上而结论之,糅合着大家美文、神妙书法与烈女事迹于一身的明童恭人墓志铭,无论是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或者是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都堪称是一件不可多得之珍宝古物也!
附:明万历童恭人墓志铭碑全文:
明故广东按察司监军副使瓯宁陈公元配童恭人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出身承事郎翰林院编修年家子王衡撰
奉政大夫广西思恩府同知小叔晋篆蓋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小侄圭书丹
予既以请
告里中侍家相国从容言天下事也必屈指瓯宁陈公曰以余三百人通籍功名满天下且大拜輙拂衣归何皎皎也孰有如公者乎归养一疏决筴替之而有以俱隐也彼鸡鸣者伊何人哉予唯唯不敢忘今仲冬陈献卿翰卿兄弟走使度娄江以兵部君状来请铭其母恭人恭人既相国所谓瓯宁陈公之配也以匹敌则亦衡之母按状恭人姓童氏父处士讳孚母雷其先世蛮卿公即宋儒敬义先生处士公有人伦鉴置膝前授孝经列女等书受读惟谨心向往之矣处士公器之及接封公因见公归语曰此足当之矣乃字先有媪者簪两花来议陈婚出门不见盖神媪云年十七归公即以佐公养封公太恭人及王舅姑新妇之仪典焉又椎布操作人人以为得新妇故公益肆力于文章诸生高等恭人篝灯佐读夜未央犹若以为孝经列女时惟谨也壬戌举进士释褐会稽理官恭人则之任所平反多恭人力然时时念舅姑且老不得称觞堂下谓冢妇何公亦以卓异召拜南台御史丁卯秩满封孺人寻出守处州壬申三载奏最晋封恭人癸酉万历改元擢广东监军按察副使擒斩剧贼朱良宝等幕府上公功次公方以亲老矣叱驭安能迟莱舞哉而恭人亟替之矣曰吾向者愿一从堂下称冢妇不自今日耶在会稽时恭人新贵有以绮缟进恭人曰何以异出椎布於怀时方愿从荆布称新妇乐耳羔羊素丝君子有焉公盖以廉著遂入南台新郑居政府公抗章劾奏及所论中贵人
上皆嘉纳方
世庙威不测疏入人为公危恭人第治中馈不犹会公疾恭人旁皇念舅姑老嗟予子行役可堪哉不解带一夕梦老人衣冠甚古处所佩丹烨烨曰可立愈觉而病巳朱良宝等行海上十余年公乘傅至境计方略亲矢石督诸军力战有二子疾笃公以灭贼为期恭人亦不以闻曰今日之事君事竟死而恭人随公归瓯宁侍封公太恭人视十七时佐公养如一日亡何封公卒公随捐馆恭人独侍太恭人视随归瓯宁如一日及卒则又代公如丧封公时秉家大政茕茕未亡人狐蜮且乘即未亡人乎家计大立二子彬彬文章将摩天去课勵未始不如篝灯佐读时也手赀佐公先孝子祠又拓其祀田及诸宗祀田而宗戚之待举火者外府焉始终佐公孝养之志年十七机杼不绝声俗所尚女冠巫谒诸事一切谢绝而独好行放生其麗不億恭人性贞静不妄言笑端坐终日无欹倚为未亡人犹谨盖公殛之八年以两台学使者议祠学宫而喜可知也虽春秋高有得於贞静至易箦时治辦井井不及乱遂卒盖万历丁未年九月四日也生于嘉靖癸巳年十月初五日凡七十有五岁封公讳楠太恭人叶氏公讳烈子男四人长墀郡诸生即献卿娶武进知县杨公成名女垣先卒圻太学生即翰卿娶太宰李肃愍公默孙女埙亦先卒子女三人适庠生杨应德太学生杨廷振太常典簿滕万里孙男八人士鑑士钦士锜士鉁维镇维镠士*维锷孙女五曾孙男四人矣详兵部状中将以是年臈月十五日葬于沧洲山在瓯宁之丰乐里形家称蟠龙云余惟史局所论列女史贤於从顾不难於从而难於从以成舆大当心向往时固已远矣人情莫不欲从其日贵而一念惄焉舅姑且老幕府上功
王三赐命可计日竢终不以王事为解莫不欲从其日贵而椎布安之抗疏不测安之从王事而二子死焉又安之以随公归一何克相者大也兵部君称与公归同问寝安俱安不安俱不安以为常所得于公自语如此然则文世子时固不闻文母能有此也一何克相者大乎是家相国所谓未有如公者也在斯矣衡史职当吾世而彤管其舍诸是宜铭铭曰以从夫当是夫以顺为正孝是图象服匪贵所乐存公侯之事职斯敦爰有神媪厥开祥嘉梦是践至诚章有丘穹如居千秋卓哉明淑永滋幽 建安连陞镌
(通联员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