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海安西场童公门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
西场在如皋北三十里,海安东二十八里,位于串场河(1956年更名为栟茶运河)上,西场又名旧场,为近海盐场集散地,是四大古镇之一(曲塘 海安 西场 李堡)。
海安县西场镇,西场街市生意兴隆,自古繁华。集镇中间是一条东西方向的串场河,将西场街分为河南、河北两大街市。市中部串场河上有一座桥,名惠民桥。惠民桥南是南北方向的南大街,南大街中间有一拱门,俗称圈门,是为童公门(童公门刻石至今还存)。
清光绪年间,西场镇南郊建“童公门”牌楼,以颂扬如皋知县童秉厚清廉恤民,治县有方,童公门高雅古典,气魄大方。
解放后,1956年党和政府兴修水利,遂将串场河拿弯取直,疏浚扩宽。西场镇区段串场河改道从镇南穿南大街新挖,新开的河道名为栟茶运河。至此,西场镇前街百余间河房及南大街部分平房拆除,惠民桥两边石垛被填埋,惠民桥、童公门皆拆。石板街、老串场河填平,筑起砂石公路,西场镇往日独特景致已成为人们的记忆。
(二)如皋知县童蒙吉
童蒙吉浙江临安县人,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任如皋知县。
明嘉靖三十八年,倭寇自东南沿海入侵,一路捞掠北上,意图攻占扬州,浙江海道兵备副使刘景韶(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升浙江按察使,掌海道事)锦袍白马,领兵于西场古道迎战倭寇,斩敌大酋以下1596人,生俘215人,西场大捷,威震东瀛,至此,河清海晏百余年。
如皋知县童蒙吉于第二年春亲至西场树碑勒石,《刘公平倭冢记》碑首镌刻“平倭冢在西场明海道副使刘景韶剿倭于此筑为京观。嘉靖三十九年,岁在庚申春三月朔日,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知县临安童蒙吉顿首。”以记其事(碑记保存至今,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立于西场东郊仲家园,清代西场人士为避野外风雨侵蚀,将碑移置后街惠民寺东壁。民国初年,如皋名士郭雍南还撰书了一副对联:“薄海奉天仙,梵宇恢宏千载上;偏师扫倭寇,华碑突兀两楹间。”
·
· (通联员童海根推荐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