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07-8-14 17:30:04 新闻来源:上海旅游网社区 阅读:3477次 |
前童,位于浙江东部的宁海县。原来这里只是一座香火鼎盛的慧明寺禅院,相传鉴真东渡日本的时候曾经过这里,并在此拜过菩萨,村里到现在还遗留有一块东渡石。在寺院的后面有一个方姓的村落就叫后方村,童姓的祖先在700多年前,也就是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从浙江台州的黄岩迁徙于此,因村庄建在寺院的前面,所以叫前童。 走进前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鹅卵石相拼组成的鹅卵石路,在路的旁边是一条傍着路围绕着村里每家人家的小溪,这小溪可不是天然的,是童姓的先祖带领全村的人按八卦的形式挖出来的,引来了白溪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童姓人。 前童背靠四明山,但是它的房屋结构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风格,这是因为前童的祖先来自鱼米之乡的黄岩。前童的民居是台州式的四合院,江南的四合院和北方的四合院从结构上都差不多,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北方的四合院都是一层的,而南方的却是二层的。 沿着鹅卵石路,我漫步在前童的小巷,只见整个小镇雕梁画栋,粉墙黛瓦,家家连小桥流水。以前这里有钱的人家,都用石头刻成缕空的花鸟图案做窗棱,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每家人家的大门到鹅卵石路都用一块或者二块石板连接,走了没多远,只见一个老婆婆就着门前的小溪水,在石板上搓衣服,啊!原来这石板条还有二种功能呢,可以当小桥,还可以做搓衣板呢。在我的左边有一家很气派的四合院,抬头一望,大门上的匾额写着四个大字“居思其职”,这四个字很典型的反映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出仕乎?入仕乎?“居思其职”,反过来是“职其思居”,把中国的儒家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走进大门,迎面的是五间二层坐北朝南的上房,二边是各三间东西厢房,中间是天井,天井也是用鹅卵石拼成,有趣的是在天井的中间用黑色的鹅卵石拼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形象的反映了主人的安居乐业的思想,五间上房,中间的那间开间比两边的都宽,当中没有楼板,是一,二层相通的,这里是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房屋是木结构的,在每条横梁上都雕着花鸟和人物,雕工精致,人物栩栩而生。整幢房子保存完整,听说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在前童还有一百多栋,在前童现在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候的,连我们踩在脚底下的鹅卵石路,都是五百年前铺就的。 前童天杰地灵,人才辈出,从南宋到近代有很多名人都高悬在前童的祠堂里。说起前童的祠堂,那可是别具一格!还没到祠堂,从远远就能看见二根旗杆,在旗杆的东面是三堵高耸的马头墙,整座祠堂,气派非凡,走近一看,不禁纳闷,这二根旗杆怎么一根直,一根弯的,当地人告诉我,这是前童的先人在告诫子孙,一个人要想平步青云,必须要经过曲折的道路,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进入祠堂,就可以看见一座木结构的古戏台,在戏台的顶上是一个很大的藻井,那可是古代的扬声器啊。戏台对着祠堂的正厅,正厅里供奉着童姓的列祖列宗,左边悬挂着为童姓光宗耀祖的男性祖先名字,我粗粗的看了一下,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童姓的先人官至正一品,虽然清朝已经没有宰相,但是当地人还是把他家的房子称为宰相楼,在前童还保留着宰相楼,可惜已经不完整了。右边悬挂的是对童姓有贡献的童姓媳妇,可怜啊,连名字都没有,都是什么什么氏的。一般的祠堂的柱子都是八根,或者12根,而童姓祠堂的柱子为什么却有32根之多呢?这童姓的祠堂是由浙江的大儒方孝儒设计的,他是希望童姓的子孙能像象棋的32个棋子一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最值得一提的是前童的民俗博物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很多的行业都在逐步的消失,前童的民俗博物馆完整的保存着木匠,蔑匠,石匠,漆匠,箍桶匠,泥水匠等等的工具和使用方法,还陈列了明清民国时候的日常生活用品,家具。这些东西都是当地的村民捐献出来的,可见当地的民风朴实,这里是青少年很好的历史教科书。 步出祠堂,已近黄昏,夕阳下的前童古镇更加宁静迷人,我沿着逶迤的鹅卵石路,顺着小溪,逆流而出。当地人告诉我的,在古镇很容易迷路,但是只要逆着溪水走,就可以走出来。我匆匆的走着,只见太阳的余晖照在墙壁上,显得有些斑驳,有些墙上长着青苔,裂开了好些裂缝,它们在无声的诉说着古镇的兴衰,而脚边的潺潺流水也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古镇发生的风风雨雨。 恋恋不舍的告别前童,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它,希望它不要像其他的江南古镇一样,被旅游开发得商业化,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希望它永远这样宁静,古朴,成为人们心里的一块净地。 原作者:雯雯06-04-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