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通久了,就把这当成了第二故乡,对童家的人与事也更多的在意起来。一日问起对家族事比较关心的童卫荣宗亲,他们童家沟的童氏到底是从哪里迁来的?问他知道不,他告知不清楚。他也曾经问起过老辈人,没有人能说清楚。他的名字也是爷爷后来改的,原因是与沙坝宗亲在一起时,认为名字中的字会误以会辈分很高,但他们两地肯定不是一支的。他没有去过沙坝,因爷爷去世了,具体沙坝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
沙坝在哪?好像听说过,但又记不起来,那儿有多少童氏居住?他们是从哪里迁来、什么时候迁来、为什么而迁?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有必要走一趟,了解一下。就让他给我发了个沙坝村定位。现在有了导航真好,大大方便了出行,对溯源寻亲也大大缩短了时间。
根据导航,乘公交出行。炎炎夏日,不出门倒不觉得热,一出门还是热浪滚滚,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很像冬天出门的风,不过夏天是烫的,而且是很烫很烫的那种。
在沙坝村路口站下车,这是个临时停靠站,一头懵,到底往哪边走?老办法,路在嘴上。见对面候车牌下有人在候车,想必是本地人,快步跑过马路,客气的询问了一下。这少妇倒是很热心,说在我来的方向,并用手指了一下,还说不远。道谢后往回走,可心里老在嘀咕,这里是沙坝村路口站,而沙坝村委还没有到,怎么说沙坝村要往回走,与地图方向也标的不一致啊?走了一截路,不放心,又问了一小伙。他轻松的跨在摩托上,看着手机,可能在等人吧。“请问老师傅沙坝村怎么走?是否有姓童的?”小伙很仔细的告诉我说落沙块那有几户姓童的,并给指出方向及沿途路标,并叮嘱到前面可多问一下。
斜刺穿过马路,沿一条向上进山的弯曲如龙的水泥路走去。沿途山坡上的玉米叶都开始卷了,有的都看不到绿色,天干太久了,多少天没有下雨了。唯有在低洼处的玉米长势良好。这绿油油的叶片与干枯了的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农民种点东西真的不容易,感慨归感慨,一点都帮不了的感慨。路还是要走。按小伙所指,分叉口往右,一直爬上一个大坡,又翻下一个陡坡。坡底水塘边有二人在抽水。那水塘都快见底,生长着许多开黄花的水生植物,我仔细看了看,有点像棱角,我们老家我没见到过开花的棱角,仔细看了看那叶子,应该是的。棱角地与花都贴到了地皮上。塘底的路不好走,就没有下去问,看了看周边的村庄与房子,觉得还没有到。家家门闭,户户人静,连条狗都没有,想问个人都找不到开着的门。汗从头上冒出,把帽沿都湿透了。无奈之下只有往前走,一户人家在建房,走进宽畅的院子,正在干活的小伙得知来意,告诉我前面左拐,六组有姓童的。
穿出村庄到T型路口,这是一条大路,路面全部水泥浇筑。稀稀落落的房子坐落在公路两旁。路边一条六七十厘米宽的水渠,流水急速,哗哗欢快,原来是渔洞水库的水,被供应到各大片区。可惜很多都回流到了河里,未能被利用。假若在山上再建一些水池,铺一些管道,是否抗旱效果会更好一些?
左拐往前走了沙坝村罗沙块自然村3至5组,想必6组应该不远,担心过头,恰好有一位在抽水浇苹果树的三十来岁小伙,一小孩坐在三轮车上自己在玩耍,6组是有姓童的,还在前面村庄尾。那条路觉得特别的长,走着走着,到底自己走出去有多少路,都没有了数。再看两旁,或隔段路或几栋挨着,都是新建的或在建的房屋,也不见有尽头的意思。好不容易见一妇人在浇水,再问了一下,说对面路边那几户都是姓童的。哦,就是本想问又没有问的那几位在做事的老妇。担心年纪大听不懂,想不一定是姓童的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到底还是姓童的。过去打听,她们好奇反问我是哪里的,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说来找姓童的,想问问从哪里迁来,有没有家谱。他们都说没有见过家谱,好像听说是从威宁来的。他们这支有五个老祖。又说道,这事要年纪大的人才清楚。并说前面左拐村庄(6组)有位九十来岁的童光银可能知道多一点,但是其耳朵很聋,恐怕你的话听不懂也听不清。心里想道没有关系,总能了解到一些情况。我说给她们拍张照片,她们笑了笑,没有说不同意。
我所走的一路,也许就是前人所走的路,一条脚印还在,但又见不到的路,冥冥之中,前人在指引着我的脚步。我进村前在水塘前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家门童世全,热心亲切,黑黝结实。带我直进一头门,到了童光银家。这是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家,身体硬朗,衣着整齐。我问,世全则与其大声耳语,断断续续,我对他们这支的来历听了个大概。他们的老祖在威宁居住地多是回族人。那年玉米成熟时,回回强盗欺侮童家人少,又来偷抢玉米,因年年被偷,劝说无效,本想教训一下,却没有想到失手将人打死,爷爷辈的只好跑了出来。
世全告诉我还有另外一支,是从威宁中水镇后河迁出来的,带我先去看了离这不远的墓,上有碑记。这边的墓,稍有点钱的人,都做的很好,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一生一世的风光,再穷也不能穷了墓。如果没有家谱,那么墓上的碑文往往就是家谱的简小版。我跟随其后,钻进了苹果地,一座看去不错的墓,夹在房屋之间不到二十米的土坎上。世全三下五去二,快速的将从碑与柱缝间的茅草拔去。
正碑面被雨水渗污,但能细辨文字,两侧碑面上刻满了文字,记录了家庭迁徙及成员信息。真相在这里得到记录:前面所说的五兄弟,原来是此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开榜(娶妻李氏)、开顺(娶妻段氏)、开有(娶妻李氏)、开发(娶妻杨氏)、开文(娶妻钟氏)。孙朝俊、朝仪。
墓主夫妻生卒记载清晰:童讳天云生于道光庚子年(1840)腊月十六日子时,终于光绪甲辰年(1904)冬月初八。妻卯氏,生咸丰辛亥年(1851)二月十一日未时,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此支迁徙线路:自南京应天府柳树巷流落威宁大桥,移昭通八仙营再到昭通落沙块(现属沙坝村)。
望着墓碑,我这是与古人对话,与时间过招,穿越时间的隧道空间,复制往日。
下午看了他们家的祖墓。离村庄还有点路,骑摩托带我去的,我问怎么离的那么远是买风水来葬的吗?他说不是,听说是金家的地皮,送给老祖葬的。从中不难看出,童家人的为人,实在。也说明两家关系亲如兄弟。
此碑留下的信息是:童开甲,生於咸丰辛亥年(1851)腊月廿四日子时,终於民国乙卯年(1915)五月十三日亥时。有三子朝字辈:朝芳、朝臣、朝顺。孙光字辈6个名字:光银、光福、光义、光明、光金、光忠。曾孙贻字辈11个名字:贻志、贻寿、贻礼、贻成、贻祥、贻德、贻贤、贻亮、贻才、贻华、贻荣。碑向:乾山巽向。立碑时间:民国十六年(1927)全月十八日。
妻:王氏,生於咸丰庚申年(1860)十月十八日申时,终於民国己未年(1919)七月初七日亥时。立碑时间同为民国十六年全月十八日。
返回村庄的后山,看了二代祖墓,此为次子朝臣墓,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七月十五日巳时,终于一九七一年辛亥腊月初八日寅时。亥山巳向。上有记载迁徙原由及一生坎坷简略。
他对边上一个小土包说道,这是原来罗沙(音译,也可能是洛沙、落沙)土司的古墓,已经不知道后人哪里去了,墓碑已无,只有几块残破的墓石散落在荒草布满的土包上,给人的感觉是座墓。世事沧桑,后事难料。
站在这高高的山坡上,远望大片的坝子呈现在眼前。近看那些苹果树下落果连连,有的早早的被晒红了,而不是熟透的红。古今可以同在,生死并无界限。曾经的先辈们生活的不易涌现在眼前,时间被拉近,似乎他们正驼着背吃力地奔波在这些未开发的土地上劳作。
那一块块古碑,是一部部怀恋之碑,惊叹迁徙之流是如此的清晰与完整,像一条大河,有条不紊地流淌,从威宁举家迁徙至昭通八仙营,最后在沙坝开枝散叶,绵绵瓜瓞。这更像是一部家族史诗,如此充沛盈满、如此风姿绰约、如此虚拟玄妙。引领我们沿着碑文的语言之路,想象我们各自的世代根系、文化渊源和命运无常……
童天云与卯氏碑
童光银与童世全
(童海根2022年8月2日于昭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