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族人分布于童庄、童染坊、徐梁岗、华营,单县的童油坊、童老家、东刘庄,曹县的郑庄,江苏丰县、沛县,黑龙江、辽宁、内蒙、江西等地,族人约千余,寻祖浙江(绍兴)。
《山东省郓城县乡镇人口迁移表》记载:童庄村明永乐年间迁自浙江“童寺街”。
《家谱》记载:我祖原籍浙江绍兴“前塘”。传闻始迁祖“福公”,明初从军,护驾南京,后迁山东兖州为守卒,当时差事变动无常,行走于任城、滋阳(今兖州)、梁山之间,二世祖“英公”、“雄公”随父漂泊异乡,一两代人都不得志。(明承元制,实行世兵制,军户世代从军。)(二世祖后,三世祖前有缺代。)三世祖“璋公”配鹿氏,生四世祖“仁公”。“仁公”配吴氏,生四男一女,长男思忠、次思敬、三思廉、四思㓗,一女梁氏(适梁店)。
适逢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朝廷广立名目横征暴敛,差役苦烦,五世祖“思㓗公”在外甥梁宜生(1580年进士)及其家人的照应下,脱离军籍,迁石桥街(今址不详,估计在郓城附近)谋生,生活贫困,打拼数十年都未谋得安身之所。五世祖“思㓗公”配王氏,生七男,长守良、次守己、三守洪、四济时、六济民、七济众。
六世祖长支“守良公”生四男,次支“守己公”生一男,后皆乏嗣(家贫多未婚娶)。三支“守洪公”迁居郓城城东的三里庄居住,载至十四世振平、振中等兄弟十人,十五世三人。四支我祖“济时公”迁居飞哲之阳勺家庄(今童庄)。六支“济民公”迁居肖家庙(今童染坊)。七支“济众公”迁居濮州营,相传生七女无男,绝嗣。五支(失名)相传幼时随义母迁居朝城(今山东莘县朝城镇)。
五世祖“思㓗公”坟茔在童庄,始迁祖“福公”至五世祖“思忠公”、“思敬公”、“思廉公”的坟茔均在梁山及梁山之前(兖州、任城)。
首部《家谱》由十一世“复彦公”修于乾隆三十九年(1749年),距“福公”北迁约330年,家族的支系关系,多来自族人的代代口碑相传,五世祖之前,因年代久远,亦未留下断碣残碑,无文字性质的证据可考。族人只记得始迁祖“福公”,二世祖“英公”、“雄公”,亦知二世祖下有缺代,但不知缺载几代,遂将“璋公”定为三世祖。
大树参天必赖其本,江河入海必依其源,家族繁衍,生生不息,必仰祖德。寻祖问宗,载之家谱,奉于厅堂,让我辈及后世子孙,饮水思源,结草衔环,飨牢祭拜,永世不绝。
《山东省郓城县乡镇人口迁移表》所载祖籍浙江“童寺街”,不知何时所载,不知是出自县志还是后世统计。
《家谱》所载祖籍浙江绍兴“前塘”,年代久远不知是否有讹传,抑或是前堂、前唐、钱塘……始迁祖“福公”名讳也是子孙口碑相传,抑或是富公、符公、服公……
明初至今,地名发生了很大的变迁,给我们的寻祖路更添了难度,今特劳烦宗亲平台及诸位同仁,帮忙寻祖浙江绍兴或童寺街(若童寺街不在绍兴)及散失的族人。拜托有相关信息、祖上有相同、相似生活轨迹的族人,请不辞劳苦与我们联络,我们再共同考证。
(联系人:童申社 微信号:tongss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