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下午,办完事还有点空则去昭通火车站后背的村庄童家沟,先在火车站隧道口问到家门童正云,他已经从山上搬下来十多年了,在此开了个小店谋生。其带我们到铁路后面,给我们指点了方向,说从前边的“沟门口”村中穿过,再到新开的路,往上走,在山腰的背后。
我们开始爬山,一路气喘喘的,爬到新开的公路上,路是平坦了,但还是很陡,来到一个稍平坦的地方,休息了一下,擦了擦满头大汗,回头往城里看了看,不远处就是城市。山上开满了杜鹃花,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的不知名的花。青山,而无绿水,空气清新。
喝了一口水,再往前走,就隐隐约约看到了村庄,想必到了童家沟,加快了步伐往村内走去。见有人在建房子,问了一下,此村是否就是童家沟,得到明确的回答:是的。
在那个山坡上,散散地座落着几十户人家。问了二三个人,都是他姓,往里走,才问到姓童的。到一家童姓处坐了几分钟,了解了一点情况:本村大多数是童姓,其次则是张、杨、颜等几个姓。其它的她也说不清楚了。又问了石家哑口祖坟,说是这里去还很远。她的手摔骨折了,小孩都出去打工干活了,她留在家里带着几个孙子。根据她的指点,又往上走,到了她所说的新农村---政府出资盖的新房(一层),看了看,总共有许多排,都还没有人入住。整个村庄没有见到几个人。
因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往回走了。
随后在回来的路上碰到放学回家的几个小朋友,问有没有姓童的,其中有一个叫童贤标,说他是;又问了在什么地方上学,回答说“箐门村”;再问远不远,说不远;回来后查看地图,我的天,至少有十来里路,走一趟差不多要一个小时。碰到下雨下雪,那个山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人的出生无法选择,但以后的路相信他们会选择得更好。
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我让童贤标把名字写给我。我笑着说,好名字,贤惠的标准,你给大家做榜样了,小朋友都笑起来了。再往回走分别又碰到一男孩和一女孩童卫兰,其父童正炳(世字辈),小女孩很腼腆。
快到山脚下时,又碰到几个回童家沟的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的婆婆,其中一个就是童家人,因约好了晚餐与朋友一起吃饭,简单地了解到,童家沟村约有六十多户,其中童姓就有四十多户,总人口约五六百左右。
这是一次愉快的、没有结果的拜访。
从火车站到此村不过几公里的路程,站在山腰上往昭通城看,二者之间,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太大了。若要富先修路,路正在修,房也正在建,相信在政府与他们自身的努力下,会逐渐改变生活模样。
(浙江通联员童海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