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童姓人家的忠臣义士 铮铮铁骨 血战到底
从童必大看“义乌精神”的延续
义乌精神是什么?每一个义乌人,也许都能作出自己响亮的回答。“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在素有“文化之乡”之称的义乌,历代孕育出了一批对全国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杰。三国东吴名将骆统、“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南宋著名政治家徐侨等,不胜枚举,他们的名字也为后人所熟知和传颂。最近,义乌市婺剧团的演员们又将出生于义乌西门的童必大搬上了舞台,其身上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忧国忧民以及血战孤城的凛然正气,同样让后人所敬仰。 早些年,义乌市婺剧团曾将荡平东南沿海倭患,英勇善战的“义乌兵”搬上舞台,对传承义乌文化,宣传“义乌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段时间,新编历史婺剧《清风魂》已在全市各地巡回展演,同样引起了极大反响。在主人翁童必大的身上,广大义乌人同样看到了“义乌精神”的闪现。 童必大从竹山县令擢升为安定知府后,在依依惜别竹山县百姓之时,他对极力挽留的竹山县百姓赠送了八个字:勤耕好学,刚正勇为。他说,勤耕能富足,好学可成材,刚正是美德,勇为大丈夫。他既以此来教诲百姓,更以此严以律己,以自身的言行实践着“义乌精神”。 首先,作为清官的童必大,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为官二十余载,除了一幅古画,就再没有值钱的家产了,最后为赈济黎民百姓,他连这幅古画也拿去当了。是啊,己身正,才能正人。童必大一到安定知府,又不顾大漠风雪,微服私访,对只认钱不认人,只管搜刮民脂民膏,却不管百姓贫苦的南安县令胡涂进行了查办,令百姓拍手称快。 童必大嫉恶如仇,但爱民如子。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童必大一方面将查抄原南安县令胡涂的赃银和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俸禄,换成铜钱,赏赐给忠厚百姓,作为百姓垦荒买种籽钱;另一面他又极力劝民农桑,告诫个别懒汉“做人要厚道,勤劳才能富足”的道理。 当然,作为朝廷命官,在国家危难之时,要能挺身而出,这也是义乌先贤们“勇为”的表现。在开庆元年,面对着蒙军进犯安定,年已77岁的童必大抱病上阵,血战孤城,直到以身殉难。在两军开战之前,童必大就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想先朝宗泽元帅抗金兵,英雄楷模刻在心”,“蒙军若来犯安定,拼一死保黎民留取丹心。”这些血战到底的誓言,表现出了义乌先贤的铮铮铁骨。 做好人难,做一名群众拥护的好官更难。正是义乌先贤身上所体现的这种“义乌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义乌人。“青天”童必大逝世后,百姓自发披麻戴孝前往祭灵;朝廷嘉其忠义,钦赐金头银身,并追增为中议大夫。作为后人,我们从先贤童必大身上学习些什么呢?向他学“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精神,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龚献明)
童必大 南宋 字本原,号梁仁 稠城人。杨忱中弟子。嘉定十年进士,官安定知府。统兵抗金阵亡。
童子明 明 号南 稠城人 童必大裔孙。嘉靖四十年,倭犯台州,应台巡道赵大河招募,战倭寇于白水洋,获胜。次年,从戚继光收复兴化。奉命返义乌募兵抗敌,至仙游,遭敌伏击,阵亡。
————《义乌县志》
辛亥革命光复会员---童必挥
童必挥拒作傀儡悬崖丧身
(原摘于1942年杭州东南日报)
义乌人崇尚节义,由来已久,明朝戚继光将军,看中了义乌人的传统思想,训练一支义乌兵,征剿倭寇
,而获得伟大的成功。这次敌骑踏进义乌,虽也有少数出卖祖国媚敌求荣的汉奸败类,污辱了祖先的声誉,可是在敌人刺刀下仍能凛然发挥其节操的,为数亦相当可观,记者现正从事调查统计,兹就所知较确的,先成忠义录一页:
童必挥字子联,历任浙闽军政要职,平日两袖清风,不置田宅,此次县境沦陷,群丑正欲登台的时候,他的声望,就引起敌酋的注意,决心要找他做个丑剧的主角;但他事前早已携眷避入隐僻的深山,敌伪仍毫不放松,按迹追求,终于在五指山悬崖绝壑的险境把他团团围住,他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匿伏岩穴荆棘中,忍饿达一昼夜之久,趁第二天黎明匐伏蛇行至敌兵不备的岩顶奋身一跃而下,掌心戳穿,肋骨折断,负伤匐行二三里,由乡民携负脱离虎口,不久终至伤重毙命.
义乌县志:童必挥(1882—1942) 字子联。稠城人,童必大裔孙,清末科秀才。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光复会会员。历任浙军九十八团团附、省第二警察大队大队长、兰溪团管区司令。曾参加光复杭州及南京战役。日军陷本县,迫其任维持会长,避入山中跌伤,破伤风卒。 ( 治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