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槑1921年10月12日出生于武义阳山乡童庐村,父亲童宜绳与邵李清、蒋卓南等皆为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同学,千家驹为学长。童宜绳思想进步,重情义。他在24岁时就倾尽家产在家乡创办东四小学。后又曾当过壶山小学校长。1930年10月邵李清牺牲后,其女每月的伙食费和学费均是由他接济。
童槑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童槑体格健壮,学业优良,兴趣广泛,曾在东南四省青年运动会上获得跳高第二名。
1938年,18岁的童槑尚是处州中学三年级学生。一日,他突然背着铺盖从学校回家,时年9岁的妹妹童杼声以为他在学校犯了事,便问他为何中途回家,他说:“我不读书了,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领土,杀了很多中国同胞,我要去当兵,去保卫国家。”不久,父子两人毅然从戎。参军后,童宜绳入江西吉安战时干部训练班培训,童槑到福建晋江新兵集训后,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九师236团。
1942年7月,日军占据童庐后,天天进村掳掠,见到青壮男子便抓伕,见到年轻姑娘就奷淫。童母领着几个孩子,拿着警报袋,到离童庐约5里远名为后周的一处坟庵躲避。期间,童槑曾着便衣从部队回家探亲,与进村掳掠的日军不期而遇,幸亏他跑得快,弹跳又好,一连跳过三堵围墙,转眼之间逃出了日军的魔掌。后来,童槑随部队驻防武义,把在永康避难的母亲、弟妹接到了俞源姨夫俞洪琰家。
1942年5月,为了摧毁衢州机场及掠夺武义萤石资源,日军出动九个师团约十四万余的兵力,发动了历时三个多月的浙赣战役。七十九师官兵在师长段霖茂率领下,奉命防守金华,担负正面防守任务。时敌我装备悬殊,日军有飞机、坦克、大炮、毒气弹等协同作战。而我军武器落后,一个连才配一挺轻机枪,一个营配一挺重机枪。七十九师官兵面对强敌,毫不畏惧,顽强作战,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予敌以重创。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编的史料记载“金华附近仍有86军,尤其是金华正面第79师对日军70师团的强大进攻,正在进行顽抗”。七十九师在完成阻敌任务后,从金华北山成功突围,退出战斗。随后,七十九师移驻武义、宣平一带,坚守抗击日军侵略。七十九师师部设在坦洪乡上坦村,师部住所为现潘漠华纪念馆馆址。当时士兵生活十分艰苦,伙食费每人每月6元,日均2角钱。开饭的时候,8个士兵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放一盆糙米饭和菜叶汤,每日两顿,还常常吃不饱。十月寒冬穿单衣冻得直发抖,但士气仍然高昂,保持着较好的军纪。据当地老人回忆,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七十九师在上坦村边的河滩上行检阅式,士兵们穿着薄薄的单衣,脚上绑着草鞋,段霖茂师长高声问“弟兄们冷不冷?”“不冷!”士兵们激昂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童槑时任236团一营营长,他的部队曾先后驻扎过南湖、下苏埠、新宅、四八店、岭下汤等多处地方,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熟悉的地形和顺口的乡音让他感觉如鱼得水,他和战友们积极与地方抗日武装协作配合,勇敢地参加了保卫家乡的战斗。
1942年9月,七十九师236团获得盘踞县城日军进攻大斗山的情报后,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团长李乃庚亲率全团三个营埋伏在李兰桥至乌溪凉亭一带山上,不料日军提早进犯,前锋我方便衣队在李兰桥就和日军接上火。日军两个营的后续部队还在李兰桥北端的开阔处,埋伏在隐蔽处的七十九师官兵猛烈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战斗从上午持续到下午,日军被打死50余人和一匹战马后,向县城狼狈逃窜。这一战大长了军民志气。日军从此不敢进犯大斗山。
1943年6月,七十九师235团、236团和二十一师61团分兵向茭道、八字墙、履坦、县城等地的日军据点出击。在进攻县城的战斗中,童槑身先士卒,搭起人梯攀上城墙,把成梱的手榴弹扔进日军据点。9月23日晚,236团一个连兵分三路偷袭岩山日军据点,击毙日军数人,但因地势险要,遇敌顽抗,其中有一个排除排长受重伤幸存外,其他全部阵亡。
1944年2月,七十九师接到情报,项村日军据点防备空虚。项村据点东有小白溪,北靠童庐日军司令部,西临武义江,南有羊角湾和周岭日军碉堡。盘踞在项村据点的是日军童庐司令部的一个先锋队,经常四出扫荡,作恶多端。但由于天气寒冷,日军全龟缩在村中营房里,碉堡里空无一人,晚上也只在碉堡里点一盏矿石灯摆“空城计”。童槑问清敌情后,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战机,当即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带领部队攻打项村据点。当天夜里,雨雪纷飞,由沈维庭带路,童槑带领一营全部兵力会合阳山乡自卫队,穿蓑衣戴笠帽,以夜色作掩护,分别从瑶村和乌石头村(时为阳山乡公所所在地),奔袭项村。一营官兵和自卫队在占领碉堡,控制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棉被覆盖在铁丝网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日军营房,用手榴弹、机枪一阵猛攻,许多日军还在睡梦中就见了阎王。这次战斗共歼灭日军60多人,战马20余匹,是日军侵占武义三年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仅用了十几分钟便告结束,等到童庐的日军赶来增援时,236团一营和乡自卫队早已无影无踪。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1944年3月,就在项村战斗结束后不久,童槑带着一个传令兵到俞源探望逃难在此的家人。当时,迫于家庭生活困境,父亲童宜绳已从部队回来,在俞源小学教书,以养家糊口。时年7岁的弟弟童复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大哥是连夜赶路来的,手里提一盏自制的方形折叠灯笼,放下是烛台,提起便成灯笼,上书“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大红字。他与家人谈了项村战斗的经过,他说:“这次真高兴,很多日本人让我们打死了。上个月在项村打了胜仗,但天已大亮,我与另一名班长断后掩护部队撤离,当时情形好险。”童槑相貌俊朗,富有才华,先后有几位姑娘主动追求他,均被他回绝了。这次回家,母亲又唠叨起他的婚事,促其成家。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没有国,哪来家?我才24岁,等抗日胜利后再说吧。”在家的四天里,他默默地尽着大哥和儿子的责任:送给两个妹妹每人一块灰色布料,拿出九个铜板给弟弟买铅笔或油条;还前所未有地拿过母亲要洗的衣服,上山砍了三担柴,又挑满了水缸里的水。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决然奔赴战场。临行时,他说:“我这次去会打一个大仗,如果家里收不到我的信,则不要挂念,是部队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
这年的5月,童槑因指挥项村战斗有功,晋升为七十九师235团政治指导员。7月,率团参加了龙巨战役,与日寇在遂昌、龙游一带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6日,在龙游大马埠,童槑的部队受到几倍于我的日军疯狂攻击,战斗中童槑高喊“两军相遇勇者胜”,鼓动士气,誓与阵地共存亡。当日战况异常激烈,七十九师连续组织冲锋,先由连长带头,连长死了又由营长带头,营长死了再由团长带头。战斗中,团指挥所受到日军重武器的猛烈轰击,产生了巨大的爆炸气浪,童槑身受重伤,为国壮烈捐躯,时年仅2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