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思立(1337-1395),字伯礼,号谨节,元末明初江浙行省台州府宁海县塔山(今属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人。(名片图选自王兴满《走进前童》,文末参考资料有列)
人物简介
童思立(1337-1395),字伯礼,号谨节,塔山童氏七世祖。他身长目秀,从小石镜精舍爱好读书,有明识特操、质性敦厚、侠义孝廉气质,立志让童氏子弟耕读传家,继承祖先诗礼名宗品德,弘扬前童优良传统,置六经群书数千卷,在石镜精舍创办了读书书院,曾两次邀请大名鼎鼎的方孝孺先生莅临前童讲学授教。
童思立虽年长方孝孺二十余岁,但他勤于精舍聆听求学,治心修身。这种精神感动了方先生,于是童思立与方孝孺交情深厚,成了知心挚友。童思立十分崇敬方孝孺博学多才、学术醇正、品格严谨的学者风范。方孝孺把思立比作凤凰:"谁知枳棘间,尚有莺凤鸣。"后来,童思立因方国珍兵稍案,遂戍充南京高邮卫,卒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廿六日,年仅五十有九。方孝孺特写了《祭童伯礼》的祭文:"云林有庐,其下流水。谓将与子,黄发燕喜。"称邑士伯礼是童氏方族诗礼名宗、耕读传家的楷模。
家族成员
父亲:童尚孙(1314-1368),字释卿,处士。童思立的父母
母亲:罗氏(1314-1390),即童贤母,方孝孺为之作《童贤母传》。
(右图选自王兴满《走进前童》,文末参考资料有列)
弟弟:童思忠,字伯言;童思德,字伯诚;童思恭,字伯谦。
作为方孝孺的十族门生而受到他"灭十族"的牵连,童思恭充军河北卢龙卫。 这就是"沾亲案",详见参考资料。
妻子:石林周氏(1334-1406)。
儿子:童士斌(1358-1409),字景哲;童士宝(生卒年不详),字景彝。
与叔父一样受到牵连,士斌被安排充军河北兴州卫,最后士宝代替了哥哥。
侄子:童士林等。
童士林,字景纯,塔山人。方逊志门人。行履端谨,晦迹终身。著有文集。(《光绪宁海县志》)
家族成员信息皆来自《宁海塔山童氏谱志》。
县志记载
童思立,字伯礼,塔山人。性孝友,悦读书,乐施与。建石镜精舍,聚六经群书数百卷,俾子侄讲习其中,三代不分异。弟伯谦皆与方逊志交游甚契。逊志寓京时,每以书来,欲举为孝廉,伯礼辄以母老为书辞之。后以寿终,逊志为文,往祭哭奠,甚哀。及逊志罹难,伯谦以方党谪戍卢龙。万历乙酉,赦其孙归。
遗训
敦一太祖遗训曰:诸子若孙,咸听吾言:自宋季衰乱,先世卜居于此,披荆斩棘,播迁辛苦,以至于吾。吾兄弟幼失怙,吾母延正学先生,诲吾兄弟。吾兄弟至今凛守不敢忘,皆汝曹所亲见者也。夫水必有源,源远故流长;木必有本,本深则叶茂。彼夫前悬石镜,后枕平冈,两峰夹于东西,双溪绕于南北。居孰贻之安邪?桑麻土田,颇无旱涝之虑;山木溪鱼,堪给岁时之羞。业孰贻之厚耶?四书六经,子史百家,圣贤垂训,开卷有益。孰聚之使之积案盈笥,以便弦诵耶?汝曹能念造家之艰,则知守家之不易也。囊者,方先生入禁林,为书征召,吾辞谢再三。岂诚不乐仕进哉?顾念母老,是以坚辞。今详列规条,为后人训:
· 祖祠祭器,一禀先型,毋得违越。兄弟同居,日久则分,当念祖宗,毋或相侵暴。
· 读书耕田,奉公完课,毋或作奸慝以自取辱。
· 塔山以给采樵,毋伤萌蘖。鹿山作镇兹土,毋得削掘,以损来龙。
· 坟茔生灵所栖,毋得附葬,以蹈不孝。
· 两溪树木,皆吾手植,寒洪源蔽田宅,毋得剪伐。
· 婢仆与有勤劳,毋得凌虐。
昔万石君家,子孙皆孝行醇谨,光于汉史,吾常慕之,每念不忘。汝曹当思先世积累之德,子孙绵远之基,勉率吾语。
相关诗文
方孝孺在其《逊志斋集》中留下了多篇与童思立(伯礼)有关的诗文。
与童伯礼书
足下奋不溺于流俗,眇然深思,欲以礼义振其家声。收既析之昆弟,合爨而食,为制成法,以淑后人,此世之所仅有者。仆虽庸陋,固愿观德于左右,以佐末议,相其不及,导扬盛美,为闾里光荣。况足下有意乎振之,其何说之敢辞。然不幸为祖母所弃,虽逾时越月,以岁事之不易,柩犹在堂,未获襄举。方从父兄之后,抒晨夕之哀。徒奉教命,冒以衰服请见,则人谓我何!以吉服请见,则葬尚未举,释哀凌礼,谅亦非足下所以招之之意。是以仰德虽深,而未敢承命者,此也。抑足下见招者,岂以于圣贤君子之道不有闻乎?仆学甚陋,言甚讷,使胸中果有所蓄,造次未能发明,而况真无有邪。终日与人居,未尝一启口,或稍启口,辄触人而共哗之,坐是自惩创,弥不乐言语,纵欲时出片言,料无明其旨者,复断舌中止。足下虽雅好士,将焉取于此乎?虽然,于足下则不敢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