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邦(1906---1993),鄞州区塘溪镇童村人,家贫如洗,从小出门到余姚大隐山打石头。21岁被抓壮丁,在江西当兵时的一次内部混战中被打散,以做小生意谋生且难以为继。后因环境和生机所逼,又投军于国民党部队,当上士炊事员,在黄河以南一带展转。1945年,他所在的整支部队被共产党陶勇部队俘虏。当时称俘虏 为“解放战士”。由于部队要赶赴黄河以北去,那些解放战士得知黄河以北的生活艰苦,怕吃不消,产生了不再当兵,回老家的思想。在解放军团部招待所里,当时领导考虑到他出身贫苦,有一定觉悟,就耐心的做思想工作,使他提高了觉悟,于1946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炊事班时,学得一手炒菜的好技术,擅长南方菜,其中的 “生炒鸡块”更成为拿手好戏。一次从前线回来的江浙籍干部战士,吃到“生炒鸡块”后,无不啧啧称赞。此后被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直属政治部邀去,任上士炊事员。
在部队,经常带领战士外出采购物资。一次乘船外出采购油、米等军需品时,被冷枪打中下巴,幸好中枪时倒向船内,没有落水,即被战友救回。经手术,下颌骨部分切除,留下终身残疾。以后担任需务长、管理员,为副连级,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宁波的战斗。在解放舟山的战斗中,他所在的二十三军作为二十军的后缓部队进驻宁波庄桥。1952初,二十三军调防东北中朝边境,准备入朝参战。时年已49岁的他,不宜入朝,就转业回到家乡赤堇童村。在历次战斗中,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回家后,即投身于当地革命工作,还当过邮电员。积极参加互助组,在生产中,背毛竹、砍竹木、烧木炭,样样都干,从不居功自傲。当时组内许多组员生活很困难,粮食严重不足,特别是青黄不接时,更是食不果腹。这时他把部队转业时带回的1340斤大米,借给组内最困难的组员渡过难关。后因困难户年年亏空,无粮还债,也没有要求偿还。
转业后,曾任大嵩区党支部委员,分管组织工作。1953年3月,赤堇乡党支部建立,任赤堇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大嵩区最早的乡镇级党支部。还任大嵩区粮管所咸祥粮站站长,畜牧场场长等职。为鄞县第一届(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一批党员,培养了一批干部,这在家乡乃至大嵩区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赤堇农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赤堇乡乡长董鹤鸣、赤堇乡副乡长童中陆、占岐乡乡长唐中清、乡干部童小玉、上周村村干部周文正等都是他介绍入党,经他培养和介绍入党的积极分子先后有童云庆、施妙凤(女)、童赛明、童根定、胡仁宝(女)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乡村的领导骨干,如童村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童赛明、鄞县县级劳动模范童根定等人。
他平易近人,对共产党坚信无疑,不顾碰到什么困难,从不向组织伸手,都能泰然处置。有一年,颈项后部生了一个特大痈疽,医生每天都要为他做一次清除腐肉和脓液的手术,从不吭一声。1973年,他家所在的墙门内发生火灾,家成了废墟,连一些军功章和证书都来不及拿出,此时也不向党组织提任何要求。女儿、女婿一直从事农业,艰苦至极,也从没有要求照顾。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普通的一员,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鄞州区地方史志研究会会员 塘溪镇赤堇社区卫生服务站 童中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