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历史名人
史书记载的清官童恢
童恢,东汉时任不其县令,即今青岛市城阳区,爱民清名,流芳两千多年,今汇集史料记载,供想学之人为楷模,有用之人所用。我费力费时用心汇集,君举手之劳可看可思可学,仕者清心清脑,效之定有受益。
《后汉书》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也。父仲玉,遭世凶荒,倾家赈血,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仲玉早卒。
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乃赐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恢独诣阕争之。及得理,掾属悉归府,恢杖策而逝。由是论者归美。
复辟公府,除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徒居两万余户。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死,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暴疾而卒。
弟翊字汉文,名高于恢,宰府先辟之。翊阳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须昌长。化有异政,吏人生为立碑。闻举将丧,弃官归。后举茂才,不就。卒于家。
赞曰:政界张急,理善亨鲜。推忠以及,众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北魏·齐民要术】
僮种:为不其令,率民养一猪,雌鸡四头,以供祭祀,死买棺木。
按:范晔《后汉书·童恢传》李贤注称,童恢,谢承《后汉书》作“僮种”。据此,僮种即童恢,《要术》材料,似根据谢承《后汉书》。但《要术》所叙僮种事迹,范晔《后汉书·童恢传》不载。谢承《后汉书》已失传,现在残存的《东观汉记》亦无僮种或童恢传记。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已无从查证。不其县:即今青岛市城阳区。
【明万历·即墨志】
童恢:琅琊姑幕人。为郡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拜为掾,升不其令。吏民有犯,随方晓谕。有伏虎异政,迁丹阳太守。民作歌谣,立庙祀之。宋即墨令孙彭年记。
【清乾隆·大清一统志】
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也。和帝时为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劝励。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流人归化者二万余户。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
【清乾隆·莱州府志】
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也。和帝时为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劝励。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徒居二万余户。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咒虎曰:“王法杀人者死,汝若是杀人者,当服罪;否则号呼。”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迁丹阳太守。
【清乾隆·即墨县志】
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少仕州郡为吏,治法廉平。司徒杨赐闻而辟之。和帝时,除不其令。吏民有过,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民尝为虎所害,设槛捕之,获二虎。咒曰:王法杀人者死,汝是杀人者,当服罪,否则号呼。一虎应声而伏,乃杀之,而释其鸣吼者。民歌颂,立庙祀之。迁丹阳太守。祀名宦。
【清同治·即墨县志】
童恢:同【清乾隆·即墨县志】。
【清光绪·崂山志】
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少仕州郡为吏,治法廉平。司徒杨赐闻而辟之。和帝时,除不其令。吏民有过,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赐酒肴劝励之。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民归化。民尝有被虎所害,设槛捕之,获二虎。咒曰:“王法杀人者死,汝是杀人者,当服罪,否则呼号。”一虎果应声而伏,乃杀之,而释其鸣吼者。其驯虎处,后因名曰驯虎山。以循良擢丹阳太守。去后,民为立祠祀之。祠在王乔崮下。
【1984年·崂山古今谈】
童恢,见【清乾隆·莱州府志】。
【2005年·城阳区志】
童恢:(生卒年月不详)东汉不其县令,字汉宗,琅琊郡姑幕(今山东诸城)人,曾任州郡小吏,司徒杨赐闻其奉公廉洁,乃招至府中,委以官职。光和五年(182年),出任不其县令。在职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凡县衙小吏或百姓有过错者,晓以礼仪;凡恪尽职守或为百姓做好事者,则赐酒肴勉励之。童恢注重农业生产,倡导农、桑、牧、织等业的发展,使诸业井井有条。在职期间,不其县境内秩序良好,牢狱连年不押囚犯。邻近各县百姓迁来不其县定居者甚多,后因政绩卓著,由不其县令迁任丹阳郡(今安徽当涂东北)太守。童恢死后,不其百姓曾立童公祠,又筑衣冠冢,年年祭祀。童恢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多,特别是他捕虎驯虎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
【童化平整理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