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童布端:问根兰秀 自在行吟
http://www.daishan.com岱山新闻网 2013年4月24日
这里收罗百态,或奇根怪枝,或精雕细琢,或木香扑鼻……走进童布端的兰秀博物馆,我们也随之领略了一段几十年的人木奇缘。
一生与木结缘
16岁时,童布端开始做木匠,从此跟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好木材,喜欢好工艺,这样的喜好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在博物馆的正厅,记者见到了童布端最得意的收藏。几张旧凉床,为老人早年在秀山民间“淘”得。
“古人的工艺的确精妙,这些白色的花纹全是牛骨,都是用手工镶嵌上去的。看得出来吗?”抚摩着牛骨镶嵌的花纹,65岁的童布端说不出的喜欢。
据他介绍,工匠们会先对牛骨进行软化处理,削成一张张硬币厚度的骨片,然后在木头上雕出各式花纹的槽,再把牛骨片轻轻地敲进去,然后依槽纹在骨片上雕出一模一样的花纹,再把高出木头表面的骨头去掉,嵌骨就算完成了。
过去,岛内的富贵人家都喜欢这样的床,常跑到大城市去买,“咸鳓鱼挑去,花凉床抬来”。
内行看门道。木匠出身的童布端当初一见到这张床,就知道它是个好东西。“20多年前买的,当时好像花了2000多元。”
镂空、精雕……类似的家具老工艺,童布端还收藏了不少好东西。
在秀山,“木痴”童布端慢慢名声在外。“后来哪里有什么好的木头,哪里发现好的树根,大家都会找我。”
可能是老童痴心向木,不少“名木”也远渡重洋,千里相寻。
兰秀博物馆大门外放着几大截圆木,直径约有一米,经岁月流逝,风吹雨打,略带沧桑。
“这根木材来自大海,也不知道何时落入大海,到底在海里漂了多久。只是最后随着潮流漂到了秀山,几年前被我看中买下。”轻轻抚摩着这些圆木,童布端满眼的喜欢。他告诉记者,这应该是红花梨,用斧头轻轻一刮,可见绛红色的树“肉”。
因为木头太重,童布端让人按比例锯成三截,运到博物馆门外。
十来年前,童布端还在海边捡到过一方榉木,他精心打造了两套方桌和木凳,采用平面挖角等绝顶手艺,嵌以红木梅兰竹菊图饰,成为博物馆的经典作品。这嵌图的技艺,正是童布端从收藏的凉床中借鉴而来的。
大自然的作品
除了喜欢收藏,童布端还喜欢种植盆景。一些盆景枯死后,他不舍得扔掉,就开始学刻根雕。
6年前他无意中看到一棵枯死的野茶花树根,由于年代久远,这段树根还包着一块石头,石木浑然一体,极为难得。不到一天的时间,童布端雕琢出来的一条盘着石头倒游的龙形根雕便摆进了展览室。
当然,一蹴而就的根雕并不多见,更多时候根雕创作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有时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有时候,一些树根在我这里呆了好几年,才突然灵感涌现,创作出一个根雕作品。”童布端认为,灵感很重要,创作者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一次回家途中,他遇到了一群孩子围着路边一段树根嬉戏,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哞哞羊”。走近一看确实有几分相似,但整个树根成S形扭曲,童布端突然有了灵感。
他将这段近两米长的树根创作成了一匹回头张望的麋鹿。取名为“路在何方”,通过这头回头张望的麋鹿,赋予其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寓意。
根雕过程中,对于树根材质的选择也大有讲究。
“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童布端介绍,同时,生长在山林,峭壁等恶劣环境的树根往往奇崛遒劲,容易创作成好的根雕作品。
“创作的构思,首先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将艺术创造的痕迹隐藏起来。每一件根雕作品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作品,可遇不可求。”至今,童布端已经创作了60多件根雕作品。他说,创作者只是一个挖掘者。所以对于同一件根雕作品,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理解。
来源:岱山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周业尧 何丹燕 文/摄 编辑: 叶建华
非遗传承人童拓基:我要把兰溪的昆剧带去台湾
(视频)
具体请看视频:http://www.36tv.cn/viewnews-17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