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学文推荐稿)
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念起现在很少为人知 道的童长荣同志。
童长荣同志是太阳社成员,“左联”发起人之一。但“左联”成立不久, 党中央派他去东北工作,从此他和左翼文艺界的战友们就失去了联系。
一九三九年在桂林的时候,李克农同志告诉我长荣同志在东北遇难,但 不清楚具体情况。
一九七七年,骆宾基同志一次与我闲谈,偶然提到长荣同志的名字,引 起了我的注意。从他那里才知道,长荣同志到东北后,在“抗联”工作,抱 病率领游击队跟日伪作战,歼灭了大量敌顽,在战地壮烈牺牲。据说,在“抗 联”中对他最熟悉的是李延禄同志。那时李正在医院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手 术,不便惊动他。这个“悬念”就这样一直挂在我的心上。
很巧,前几天我到北京医院看病,碰到了李延禄同志。我们素不相识。 经医生介绍,我们在候诊室作了一段谈话:
“听说你在写东北‘抗联’的回忆,写完了没有?” “写了一部分,身体不好,还没有写完。”
“我早想向你打听一个朋友的事情,就是童长荣同志。他是你的部下吧?”
“不,不,他是我的领导。” “我看了一些关于‘抗联’的材料,也曾问过冯仲云同志,他们对童长荣同志的情况都不了解。”
“那是因为他到东北以后改了名字,我们都叫他‘老张’,代号是张麻 子,知道他叫童长荣的很少。”
“据我的记忆,一九三0年三月二日‘左联’成立不久,他就到东北去了,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到东北的?” “长荣同志是一九三0年中共满洲省委四月大破坏后不久从上海到东北的。”
“他在东北担任过些什么工作?” “先在满洲省委负责工人运动,‘九一八’后,省委要他到吉林组织游击队,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他一直在‘抗联’担任领导工作。”
“我很想知道他在‘抗联’的一些具体情况。” “他是一位很好的同志,虽然他是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是作家,但是他没有架子,政策水平很高,同士兵和群众共甘苦,我记得很清楚的有件事,‘抗联’初期,我们做一些对日军的宣传工作,当时写在墙上的大标语有‘彻 底歼灭法西斯日寇’这样的口号,长荣同志看了,同大家商量说:应该把法 西斯政府与被迫出来打仗的日本士兵区分开来。于是,他亲自用日文写了许 多颜色不同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你记得离家的时候你母亲的眼泪吗?’‘你 记得在车站和码头送别的时候你妻子的眼泪吗?’等等。长荣同志常说,一 般的日本士兵多半是从农民、工人中征集来的,他们也是受害者,对他们要 攻心,谩骂没有用,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感。”
我还想从李延禄同志那里听到关于长荣同志更多的情况,医生叫他去看 病,谈话没有再继续。
我认识长荣同志,是在一九二五年。我们都参加了东京日本进步学生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偶然相识,以后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一九二六年五 月我回到上海,他已经在上海党的某个区委机关工作了。他和蒋光慈、钱杏 邮同志经常来往,因为他们都是安徽人。他有时也参加第三街道支部的小组 会,他写过一些散文、短篇小说和诗,用笔名发表在太阳社的刊物上。我曾 在蒋光慈那里,看到过他写的一部描写安徽农民生活的中篇小说的原稿。“左 联”刚成立,他离开上海,接着光慈又病故,因此他这些手稿的下落就难以 查考了。
李延禄同志告诉我,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到了长荣同志。关于长荣同志在 东北的情况,他和骆宾基同志有过长谈,并希望骆也能写点纪念回忆他的文 字。我想,这些被遗忘了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先行者,是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
(夏衍)
童长荣(1907一1934),字斓华,又名张长荣。安徽湖东(今枞阳县)人。幼年丧父。6岁读私塾,1917年入小学。1921年,考入安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加 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公费到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第一高等学校。1925年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担任中共日本特别支部领导工作,领导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领导留日中国学生和旅日华侨进行大规模的反日爱国斗争,被日本当局逮捕,遭受严刑拷打。不久,被驱逐回国。同年秋,在上海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组织“反帝大同盟”。曾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委员和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31年3月,调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同年11月,调东满地区,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和朝鲜革命者一起,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1934年3月21日,在汪清与日本侵略军遭遇。突围中,因疾病未愈,由坚决不肯先行离去的朝鲜族姑娘崔今淑背着,在雪夜中艰难前进。终因行动困难、弹尽力竭,与崔今淑一同壮烈牺牲。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