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加了广东化州宗亲已好几年了,以前在微信群聊天得知该地分支是客家人,从福建上杭瓦子巷迁出,后了解到,该支始迁祖十郎公(号荣兴),妣许氏,明朝时期从福建上杭瓦子巷迁出。经查,瓦子巷为上杭客家人南迁移民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类似宁化县的石壁,周边的人到这里统一集合南下,大多走水路沿江(汀江,广东境内称韩江)而下到广东。该分支现最快已传至22世,按28年一代来算(有专家研究,时间越久,平均一代的时间越接近27~29年一代),22×28=616年,即推算十郎公(荣兴公)约生于1409年前后。
参考资料一:福建上杭峰市(今属永定)友谨公房有老谱记载,友谨公房三世祖太一郎,生五子,分别为十四郎,十二郎,秩一郎,秩三郎,秩郎,其中四世祖秩郎公,移居广东大埔大靖桐坑(今大靖童坑),数传移居石门岭,子孙文物并盛。
笔者阅谱时,心生疑问,为什么兄弟中有叫十几郎,又有叫秩几郎的呢?直到前几日,笔者百度查询到,“秩表示十年,10岁为一秩,秩年就是十年的整数年。”也就是说,秩即十,秩郎公也就是十郎公,这跟客家族谱记载的念郎公一样,念=二十=廿,即廿二郎公就是二十二郎公,廿记载在族谱就记载成念,这种现象在客家族谱当中很常见。那么,秩郎公(十郎公)又是什么年代的人呢?永定谱未记载,但是根据秩郎公上祖四四郎公(号坦庵)的墓志当中,可知四四郎公生于生元世祖至元辛巳年(1281年),秩郎公为四四郎五世孙,再结合秩郎公同辈永恕公生于1404年,可推测秩郎公(十郎公)应生于1400~1430年概率比较大。
参考资料二:笔者在整理族谱时,查到广东梅州大埔石门岭和广东普宁市的老谱记载如下:
经大埔石门岭童宁真梓叔研究,当时普宁与石门岭是在雍正年间(普宁保存有师保公至十世祖世系,正好是雍正年间的便览图)(永安公、师保公及子嗣与永定长化村有谦公房资料一致,可确定确为友谦公房派下)同时在石门立的谱,而普宁童族是从大埔洋石下迁出,石门开基祖唐受公是从大埔大靖桐坑迁出,都非直接从永定迁出,因年代久远(二三百年)且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立谱时并未到祖居地永定调查核实,因石门及普宁是同一时间(在石门)同时立的谱,可能还结合了老人口传资料,所以才会导致手抄谱同时出错。所以,“侍宗祖十郞公,妣许氏孺人。生一子贵清,贵清公,妣陈氏孺人,生一子德远,德远公,妣刘氏孺人,生二子,长男永安,次男师保”这段记载可能是立谱时有出错的地方。例如该支远祖在福建连城县的三世祖十郎公,就为南宋人氏。
基于化州的资料,结合永定、大埔、普宁的老谱,整理资料如下:
1、广东化州始祖十郎公(号荣兴),妣许氏(妙莲),于明朝从福建上杭瓦子巷迁出。
2、福建永定友谨公房老谱记载秩郎公(十郎公)迁广东大埔,推算出生于1400~1430年前后。
3、广东大埔石门岭和普宁的老谱显示,确有十郎公,妣许氏,从上杭迁到大埔。
一、以上几个地方均为客家人;二、化州始祖十郎公与永定友谨公房出生年代相近,且均为福建上杭人氏。三、十郎公配偶名字一致。综上资料所述,是否可推测化州童氏始祖十郎公为上杭友谨公房秩郎公(十郎公)为同一个人呢?十郎公携妻许氏,从上杭峰市启程,到瓦子巷集中,沿着汀江到广东大埔,再由大靖童坑经石门岭迁居化州。
以上资料为笔者近年收集资料及分析,供各位宗亲梓叔参考。
福建童杰章,于2024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