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遷徙史》存在问题探讨
(童氏宗亲网站长 童晓2013.3.10)
由于时间紧迫,台湾童正淙宗亲准备13年3月印刷出版《童氏世系遷徙史》,故为了抓紧完善《童氏世系遷徙史》,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在这里肯定编者的辛劳与取得的成绩等等的客套话就省了,笔者直言存在的问题。
一、最大问题是,童续的生平是后人杜撰的。以后人杜撰的童续的生平资料进行“研究”,越研究偏差越大,会造成整个体系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看来,童续、童始基、童锡等都有可能是汉以来谱师的杰作。我这样说,可能会有许多对家谱崇拜的人感情上无法接受,但这的确是我近十多年思考探究的结果。童续、童始基、童锡等在历史上可能确有其人、也可能是杜撰的人物(虽然目前我们宁信其有)。
尤其是童续,以下是浙江杭州童惠平宗亲提供的童续的完整生平资料,原载于浙江兰溪《童坞童氏宗谱》康熙年谱序中:
《雁门童氏始祖——童续》(童惠平 稿) 据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载:续公(公元前960——前874),周家之后也。周乃姬姓,自太王王季,季历至文武成康,下逮周穆王(在位公元前976——前922)于即位之十三年,纳陇西辛氏女侍宫,越四年有娠。夜梦神人持一日照,曰:“汝当生男子,食周家粟,受周家封。”既觉,乃生一男,祥光满室,照耀如画,异香经宿不散。左掌有纹如“立”字,右掌有纹如“里”字,王命太史占之,群臣奏曰,“字纹者,祥相也。”王听言悦,曰,“我周承黄帝统绪,黄帝之后有老童子焉,以姬而同祖。”由是观之以左为上,右为下,立里二字合成“童”字,先后其一揆也。遂赐姓童,名续,封雁门侯。既长智略过人,谋干超众,王委以军国重务,进封为镇国大将军,行诸政治有方,加封为太尉。公食邑桂林郡一千七百户,东西南北方广三十九里,悉是童家封户。年三十一,娶邵氏,生二子,文迥、文育。公享年八十有七而卒,葬在城西五十里。公封山西雁门地,故以此为郡,此乃童氏之流源也。
针对这个童续的生平,去年2月我与童惠平宗亲QQ讨论的结论是:目前童续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见淳安仰韩家谱唐代童仲序文),至于童续生平则见之于兰溪童坞康熙年谱序,时间上太迟了。经我们共同考证童续生平有关内容,认定童续的生平是后人杜撰的,为宋代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清代康熙时的后人所写就。
理由至少有三。其一,文中前后矛盾:“食邑桂林郡……公封山西雁门”。桂林郡在山西?或在雁门郡内?网查:桂林郡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之一,初设于公元前214年。位置约在今日广西一带,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桂林郡于秦末为南越朝所辖,南越朝遭西汉消灭後复设郡,东汉、孙吴、六朝皆沿袭旧制。西周的童续时代还没有桂林郡,他不可能被封桂林郡。
其二,“进封为镇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是何官?何时始设?网查:镇国大将军为武散官名。宋始置,从二品。宋始置镇国大将军,西周的童续不可能任宋代的镇国大将军。
其三,“加封为太尉”,太尉之名也始于秦时。
以上三点综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西周人童续的生平资料出现最早不会早过宋代,最迟在康熙,是宋代以后的后人写就。其真实性、准确性均存疑问。至于其中有多少杜撰的成分,又有多少神话传说的成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应该指出的是,本文论证童续生平是后人杜撰,并不是否认童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存在。童续是否真有其人,目前尚无定论。
因此,童惠平宗亲提供的童续生平传记不能作为童续生平的考证依据,更不能把真实性、准确信均存疑的童续的生平资料用来考证、推论童氏发源与童氏世系这么重大的课题。
目前,我们认为童氏始祖是老童,这勿容置疑。至于雁门童氏始祖问题,童惠平宗亲《童氏始祖探源》一文认定雁门始祖是童续,否定其他,我们认为是武断的。笔者一直认为,目前应该数说并存:童续说、童锡说、童黎说......也许还有其他说......期待发现有唐宋以前的宗谱资料关于童氏得姓起源的更多的记载。
二、兰溪【童氏統宗世系】、【仰韓童氏古譜世系】两个世系问题,都有杜撰成分
童正淙宗亲《童氏世系遷徙史》认为: 記載童氏起源,古譜有三:1浙江兰溪【童塢宗譜】【童氏統宗世系】2浙江【仰韓童氏古譜】3【胥氏族譜】
关于【胥氏族譜】,据百度资料,史书与胥氏族譜有胥童后裔避仇杀改童姓的记载,还有胥氏族譜提到胥童小儿子胥仪后代改姓为童的,但没有提到胥仪改为童仪的。目前止也没有发现有哪一部童氏宗谱明确是源于胥童的。因此可以将胥童作为童氏的来源之一。详情有待今后考证。
我们重点来探讨兰溪【童塢宗譜】与【仰韓童氏古譜】。以下是摘自《童氏世系遷徙史》的两个世系图(原为树狀世系,为简洁以直系排列):
兰溪【童塢宗譜】【童氏統宗世系】:周穆王--童續--文迥(弟:文育)--涇--騫--時榮--臻--外--惠民--皎--松--律--亮--審--公衡 --嵐 -世宗--国定—延世--潭(潭、澈、澄、三俊、三傑是五兄弟)--建--泰--仁--試之--勤—文歸--綾---援--鼎--岩--仲玉--恢--賈--耀生---鳴--孚—道觀--粲--芮--子說---炎--文伯
【仰韓童氏古譜】童氏上古世系:黃帝--昌意--顓頊--老童--重--始基--億--元會--大臨--文育--興仁--鏘--文迥--困--成宗--伯鐸--麟徵—叔蔾--伯隆--興元--仁積--謙---彥邑--聖嗣--鉅--慶澤--樸--熾--厚--童錫--潭--琳--焚--叔恒---懋騫--龍--理--昭--玄--增五-----倫---存--琢--隱焉--脊--世崇--國定--道復--文拔--仲玉--恢--賈--思聰--道光--惠燦--景談
我们先来看看兰溪【童塢宗譜】到底有多古?其远古世系是从哪里来的呢?
浙江兰溪【童塢宗譜】最早序文为明代,其【童氏統宗世系】要么是明代弘治首修时编写的,要么是后人续谱时在其它童氏宗谱上“嫁接”过来的。《童氏世系遷徙史》对【童氏統宗世系】是何地何年代的家谱上来的有必要交代清楚。
笔者认为,至少目前,在没有搞清楚兰溪【童氏統宗世系】的最早来源的前提下,这部仅仅500年历史的“兰溪古谱”还不能算“古”,尚不能做为构架3000多年整个童氏世系大厦的基石。
在目前情况下,【仰韓童氏古譜】、兰溪【童氏統宗世系、童塢宗譜】两者并无可比性。因为前一个是唐代谱、后者是明清谱,不是同一级别的历史资料,更不能以后者去否定前者。
仰韓童氏古譜唐代童仲序1
仰韓童氏古譜唐代童仲序2
【仰韓童氏古譜】唐代童仲序文虽然已经否定了童续世系说,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肯定【仰韓童氏古譜世系】为正统,只能说明在唐代童仲时代,童氏起源问题至少已经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仰韓童氏古譜】唐代童仲对自己辑录的仰韓上古童氏世系图也不满意,他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卷二:童氏受姓未渡江前系次图注》前言:“仲公曰:远在所略也......予童氏出于高阳,旧谱自老童而后,列有世传,多牵合无据,予悉芟除,姑存其系次图注,尚犹荒谬过半,要之!童氏蔓延历仕而总归于雁门,此其可据者也。如必溯源穷流,则今之编民下户熟非古帝王将相之裔哉?而独童氏也呼?独童氏也呼?”
【唐代仰韓童氏古譜】童氏受姓未渡江前系次图注1
【唐代仰韓童氏古譜】童氏受姓未渡江前系次图注2
【唐代仰韓童氏古譜】童氏受姓未渡江前系次图注3
【唐代仰韓童氏古譜】童氏受姓未渡江前系次图注4
这段话说明:在唐童仲以前,已有《童氏旧谱》,我们姑且称其为《仰韩童氏前谱》,里面可能就有童徹提到童续的序文,而且自老童以后,列有重要人物的传文。由于经童仲考证,“多牵合无据”,所以全部被他删除了。由于当时实在没有更加确切的上古童氏世系资料,所以童仲就姑且“存其系次图注”,但是他特别强调注意,这里面“荒谬过半”(我们发现,这个世系里名字后凡有生平注释的,可信度一般较高)。之所以会出现《仰韩童氏前谱》“, 多牵合无据、荒谬过半”只能说是当时缺少童氏资料,谱师们杜撰的结果。不过,不管怎么说,目前的《淳安仰韩童氏宗谱》(唐-民国版)是《仰韩童氏前谱》(唐童仲以前)的后续本,其中还隐藏有童氏前谱深深的印记,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唐代童仲对自己编订的【仰韓童氏古譜世系图】尚且如此怀疑,对后世作了这么明确而中肯的交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学者,因此他对于童续说的否定也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童徹提到“周灵王与辛氏---童续----文育、文迥……彥邑(刺史)……”,童仲考证后认为:(1)文育是舜帝时人,使施礼教; (2)文迥是夏少康时人;(3)彥邑是西岐司徒,封高阳,非刺史之职,因此文育、文迥肯定不是童续的儿子,童续是周灵王所生是附会。
事实上,唐代童仲虽然否定了童续世系,也对自己家谱的童锡世系存疑大半,只是肯定地说,不管童氏如何演化,“总归于雁门”,只有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唐代童仲的序文与考证态度,对我们千年后的今天,同样还具有实际意义。既然千年前唐代的童仲都不能肯定哪一说是准确的(他对童续、童锡两个世系都持否定与怀疑态度),他采取了姑且暂存的办法,我们今天没有更多的资料,还在这里将童续、童锡两个本来就有水分的上古世系进行对比,评论哪个正统、哪个失实,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又能得出什么更准确的结论呢?何况,今后可能还有其他的版本会被发现。
还有一个问题,“兰溪童塢版童续世系”与“童徹版童续世系”的关系问题。我们如果把唐童仲序文中记载的童徹提到的“周灵王与辛氏---童续---文育、文迥......彥邑(刺史)......”称为“童徹版童续世系”,那么,浙江兰溪【童塢宗譜】【童氏統宗世系】我们姑且称为(兰溪童塢版童续世系),这个世系是:“周穆王--童续--文育、文迥……”,兰溪童塢版童续世系没有“彥邑”这个人名,两个世系中,童续的父亲也是不同的两个人,那么他们还是否是同一个世系呢?如果是,童续说在长期的流传中是否已经走样了?如果不是,那么兰溪童塢版童续世系又是从何而来?这里面还值得进一步的考证。目前,童正淙宗亲是把它们等为一同的。
远古的家谱世系为什么会这样乱?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古代家谱在多次续修中的文字上的差错与人为的修改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由于古代家谱在创编时隐藏着一个大秘密:由于历史时代地域局限,资料记载不全,自汉代以来(确切的说是唐宋以来),各地童氏各自修谱,谱师们除了从史籍、传说中找出一鳞半爪童氏资料外,剩下的就各自发挥了,所以至今存世家谱的远古世系几乎各不相同。有的地域上较近的,还有互相借鉴或抄袭的问题。还有地域上较近的支派有的进行过统谱或归宗,有的又分谱分宗等等,有的还进行过多次。这些情况不唯童氏存在,其他姓氏家谱中同样存在,所不同的只是谱师编得合理一些或者不合理一些而已。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这些古谱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了,尤其是汉代以前的历史,多是语焉不详、或者交代不清。这是客观事实,无可回避。就是汉代童恢以后的历史,也有很多是生拉硬扯的,有些记载也是当年一代代谱师们的“杰作”呀!
这样说来,许多古谱尤其上古记载水分甚多,有的与历史事实可能已经相去甚远了,所以我们引用和研究古谱一定不要盲信,现代人寻根问祖也不能盲从宗谱,要辩证的看待、运用古家谱资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这些古谱已经由我们的先人奉行数百甚至千年以上,他们的长期存在就是相对的合理,他们的存在已经被我们各自的先人长时期的认可与奉行,在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源流资料的前提下,我认为这些家谱资料可以并存不悖,我们大可不必匆忙去下结论,或否定童锡说肯定童续说,或肯定童锡说否定童续说,厚此薄彼。所以我建议童氏起源于老童说,这是始祖神,至于到底是童续还是童锡还是其他人被封雁门,目前只能是数说并存。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很轻易地搞清楚,因为目前的宗谱资料更少了,许多都已遗失了。
三、童澈与童徹问题:
童正淙宗亲认为,童澈即是童徹,是春秋末年人,是春秋末年童徹(澈)首修童氏宗谱,其序文中提到童续,因此童氏得姓始祖是童续,答案已经解開。
笔者认为不然:此童澈不等于彼童徹。
且不论把兰溪【童氏統宗世系】、【仰韓童氏古譜世系】两个不同时代的本身就具有许多问题的世系进行简单的比对是否合理,单单讨论淳安谱序中的童徹,他有可能是春秋末年人吗?
童正淙宗亲认为,兰溪古谱记载的童澈是童续18世裔,他有五兄弟:潭、澈、澄、三俊、三傑,推理应该是春秋末年人,而仰韩古谱中记载的是童锡(三锡)的儿子是童潭,他没有兄弟。由于两个世系中都有童潭的名字,所以童正淙就认为仰韩古谱中的童潭也应该有一个兄弟,叫童澈,这个兄弟可能是仰韩古谱漏记了,而且仰韩古谱唐代童仲又可能将童澈误写成了童徹(或者可能是后人印刷时的失误)。这么一来,仰韩古谱的童徹与兰溪古谱的童澈就是同一个人了,而且,建立在这个“共同点”之上,童续世系与童锡世系各代祖先就都可以按时间先后展开比对了......“应该”加“可能”再加“可能”,结果等于“就是”。呜呼,这是什么推理呀?世上有这样的逻辑吗?
童正淙宗亲认为澈与徹可能是笔误,两者可能是同一人,就算这个假设成立,这也只是一种推测。问题是后来的文章中他把这种可能变成了“就是”,以后的文章就以这个虚拟的“事实”为基础展开推演了。(这种情况,在《童氏世系迁徙史》中有多处存在,显得很不严谨)。
据查,“澈”是水清之意,“徹”通、透之意,简化为“彻”。我们且不说“澈”与“徹”在古代能否通假,如果假设童澈即为童徹,那么春秋末年这么早的年代童徹写族譜及序文有没有这个可能性?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家民间家谱是春秋时代写的。另外,汉代是用竹简写书,那么春秋时代的家谱是用的什么做载体,才能保存那么长久?春秋末年童徹(按《童氏迁徙史》推断是-550年)到唐代童仲(892年)相差1400多年,童徹的序文是如何能保存这么久远而让唐代童仲看到的?再退一万步,假定春秋末年的童徹真的写过童氏族譜及序文,也只能从始祖写到他自己为止,那么,春秋末年到唐代的童氏世系又是谁写的?
有一个事实是,仰韩童氏始祖景谈公于东晋永和2年(346年)渡江,其时并没有家谱,否则景谈公儿子携13太公遗骸南下,应该有13个太公的名字。至今淳安仰韩有童氏十三丧无名太公之墓,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据笔者对淳安仰韩古谱的查看,唐童仲序文中仅仅提到童徹曾写过序,但没有交代童徹的年代。“向见我宗谱有徹公序云......”,“向”是“向来”的意思,“我宗谱”是我们自己童氏的宗谱,这“向见我宗谱”应该不会是很久以前的宗谱。所以“童徹=童澈,是春秋末年人”的推断是十分武断的。童徹最有可能的是:汉代到唐代时期的人,他不可能是春秋末年那么早。(另据淳安仰韩宗亲会童起明会长细查老谱,仰韩童氏世系中没有童徹这个人名。童徹应该是其他世系的人)
四、 关于义乌童仕明宗親的世系:
【童氏世系遷徙史】参考文献篇提到童仕明宗親的世系:廉公(世居開封,義烏稠西童氏始遷祖)…時公(香溪)…逢昌公…兆蘭公…蒙亨公…仕明。
据义乌《稠西童氏宗谱》载,時公(香溪)不是童仕明的直系先祖,而是义乌童店(九里江)童氏的祖先,故此处应删去“時公(香溪)”字样。
五、浙江篇第10节有关义乌支系部分尚有三处错误:
(1)童廉世居開封,宋元豐乙丑(1085)生,北宋初年防禦使6世孫,曾祖父:童爊官任修職郎,祖父:童裕,父:童隆官任國學祿。童廉為避北宋戰亂從都城東京汴梁遷至浙江义乌稠城西門,娶西門何氏,為義烏童氏始祖,生三子:松,樟,柏。12世孫童時公娶妻金氏生子寓公,居香溪。繼娶傅氏生四子︰元五元義、元十兆蘭、元八逢禧、元十四元信。時公(進廿四)于明洪武辛酉(1381)至成化乙酉年間(1405)攜元五元義、元十兆蘭、元八逢禧、元十四元信從香溪遷回義烏九裏江(東陽江義烏段從橋頭山到瓦竈一段古稱九裏江)。元義公居下童店,元信公居上童店(簡稱童店),兩村僅隔一裏多路。九裏江童氏分佈在上童店、下童店兩村,是義烏童姓主要定居點。 13世逢昌公(行元五),生有二子。長子兆芝(行全七)、幼子兆蘭(行全九四)。兆芝生子崇隆(行肇三)、兆蘭生子崇浩(行肇九),皆在西門繁衍子嗣。現西門童裔大多爲肇三公與肇九公之後,至今已傳33代。
(2) 註2:義烏鶴山童氏遷自蘭溪光弼後裔,明末從義烏鶴山入贅浦江磐裏塢陳氏,民國修【浦陽童氏宗譜】 (3) 註3:景談世系童氏從嚴州(9建德縣)遷義烏西門,住1~2代後,禮九公約在156?年從義烏西門遷紹興市9諸暨市黃岩頭(璜山鎮居鳳村),又開基於雙苑灣。
据义乌《稠西童氏宗谱》,第(1)点中人物错乱,建议删去带红色部分文字。
至于第(2)、(3)点,事实上,义乌鶴山童氏迁自兰溪,其光绪年鶴山童氏宗谱载,鹤山童氏始迁祖为童柏,任兰江教谕, 但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是兰溪光弼後裔;同样,诸暨市黃岩头童氏迁自严州,也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是景谈公世系。记得在前几版的《童氏世系迁徙史》上,它们都还是注明“可能是”字样,不知何时,这些推测就悄悄地变成事实了,这种情况在《童氏世系迁徙史》内还有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了,还请各地童氏指正吧。
【编者按】本文系童氏宗亲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转载时必须注明本网出处及原作者
|